话说西晋被灭,
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了东晋。
有一天,
晋元帝抱着几岁大的未来小皇帝晋明帝
,会见了一位
来自长安的客人。
听到
故都
(西晋国都包括洛阳和长安)的情形,晋元帝落下了眼泪,并向晋明帝说起了
中原变乱、东渡长江
的惨痛经历。
顺着这个话题,晋元帝问晋明帝: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
晋明帝答:太阳远。因为
从来没听说过从太阳来的人。
这个
解答
让晋元帝感到
颇为奇异
。
不想
次日
,晋元帝在宴会中再次问晋明帝同样问题,
晋明帝的答案完全相反:
太阳近。
这让晋元帝
更加惊异
了:为什么呢?
晋明帝答: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以上是
《世说新语》
中的一个故事。
唐朝以至清代
,很多诗人
沿用了此故事的意蕴,
写下了关于太阳(或日月)和长安意象的诗作,确实是
“流量发布”,“流量点赞”。
比如
李白
诗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温庭筠
描绘到:“相思休话长安远,江月随人处处圆”,南宋
辛弃疾
写道:“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等等。
至
元朝,
王实甫
在
《西厢记》
中概括为
更加精炼有味
的一句:
“日近长安远”,清朝孔尚任
在
《桃花扇》
中也沿用了此语。
如今,
“日近长安远”作为一个成语
,大致意思是形容
向往帝都而不能至
,从而
引申为功名不遂,理想愿望难以达成
之意。
由此可见,“日近长安远”
意味深长,而且颇富于文学色彩
。
但此义比起原来的故事
却大大狭窄化
了,远离了
故事的深意,以及智慧的密码。
为什么呢?
小孩子
富有童真,先天智慧是相对较高的,天赋如此
。
儿时的晋明帝说“日近长安远”,
说的不是诗情画意帝都远,说的是时空的
智慧。
先说“日远长安近”——长安很近,太阳很远
。这是常理,对于人来说,太阳的距离遥不可及。
即相对而言,
“有”(限)构成了短暂
(包括空间时间,就是说
空间之短,时间之暂
),
“无”(限)构成了永恒
(
空间之遥,时间之远,以至于没有止境
)。
所以中国的
古代诗歌(包括山水诗)、山水画
总是蕴含着
时空之韵
——简言之,就是
山水很近,时空很远
,
也就是“日远长安近”的意思
。
“日远长安近”并不出奇,
出奇的长安背景下的太阳,是日远的意境,是时空的意境(境界)。
而
“日近长安远”——长安很远,太阳很近,
不说理想愿望(特别是功名)难以实现之狭义,其深层次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相比“日远长安近”,
“日近长安远”更有深意
。
其要义是
我们离得开长安,但我们离不开太阳。
前面说了,长安代表着有,代表着实,而太阳代表着无(限)和永恒。
“日近长安远”就是指
物质可以离我们很远,精神必须离我们很近。
要我们能够
把物质的东西放远一些,把精神的东西放近一些。
特别是在当代,
物质的欲望要能够放下,精神的追求要能够拾起
。
也就是说,我们
不仅需要超越时空的智慧,而且需要超越物质的精神。
最后,引申
唐诗人岑参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两句诗
,来喻“日近长安远”。
长安
是什么状态——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
而
太阳
是什么状态呢——
“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
”!
——————————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经行天下光未央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