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之人,但是拥有着传奇的一生并且特殊身份的人我们能够记住的也就那么几个。这次不同,这次要介绍的那个人,他的身份是一名僧人。但他不是普通的僧人,他曾参与到“靖难之役”中,并且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便是姚广孝。
不平凡却又成真的预言
姚广孝出生在长洲,家里代代行医,可以说姚广孝完全可以继承衣钵,传承医术。但是他并没有,甚至说想要读书当官,干一番光宗耀祖的大事。在年仅十四岁的时候遁入空门,取法号为道衍,从师于一名道士,学习阴阳之学,颇具名声。
姚广孝听到他的话不惊反喜,认为自己会干一番大事业。这之后除了学习阴阳之术之外,还研究兵书,精通佛、儒、道之学,他的政治思想渐趋成熟。在学习的同时也不忘等待施展才华的时机。
虽然等待时机的时间有些长,但是终于等到了他施展才华的时机。
洪武十五年,皇后马氏去世,朱元璋挑选高僧为皇后祈福,姚广孝被宗泐推荐给朱棣,据说当姚广孝与朱棣见面的时候,交谈十分投机,并且姚广孝随朱棣回到北平。
自回北平之后,两人经常悄悄密探,其实并不是商量什么国家大事,而是如何篡取大权。但是当时的朱棣并没有造反的决心。而在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登基为帝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朝纲,甚至削王削藩之后,在姚广孝的劝说下下定决心造反。
燕王朱棣正式起兵之后,使用姚广孝两面夹击的策略,大破对方的军队。而在燕王围攻大宁,姚广孝少量兵力留守北平,建文帝派李景隆进攻北平的时候,姚广孝临危不惧抵挡敌军,并换守为攻,在敌军不经意间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等燕王归来之后,敌军只得仓皇而逃。
在进攻没有明确的突破性进展之后,众人为此烦恼不已的时候,姚广孝总结三年以来战争的经验,提出了先攻京师,攻下京师之后必定会成功的建议。
燕王在姚广孝的建议下,甩掉重兵,直接率领少量的军队攻入京师,并且帮助策划下历史闻名的“靖难之役”!无视建文帝求和的建议,终于夺取了政权,定年号为永乐。
而在燕王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姚广孝的智谋起了很大作用,不管是进攻还是守卫,姚广孝都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精确的决断。虽然在史料中记载不多,但是他确实在“靖难之役”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明成祖对所修《文献大成》不满意之后,姚广孝等人受命重修这部两万多卷的巨书,并最终顺利完成,将其改名为《永乐大典》,铸就了珍贵的百科全书。
七十七岁受命重修《明太祖实录》,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姚广孝依旧兢兢业业,对每一方面都要求严格,最终完成了这项任务。这便是姚广孝晚年突出的作为。
虽然姚广孝精通佛儒道之学,但是他著《道余录》,敢于批判儒学,以致他去见姐姐的时候,对他闭门不见,拜访王宾的时候,被王宾说“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即便这样姚广孝依旧保持自己的风骨,无惧别人所说的话。
因为在“靖难之役”中突出的表现,明成祖燕王非常重视姚广孝,授予僧录司左善世,拜太子少师,还恢复了他的姓,赐名广孝。明成祖与姚广孝谈话时并不唤他名字,而是唤他少师。
明成祖让他蓄发,他不肯;赐予他府邸和美女,他也不肯接受,依旧是住在寺院之中。但是他独特的衣着与身份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在姚广孝去世之后,明成祖为其停朝两日,表示对姚广孝的重视以及尊重。
在那个时代,或许权势是有些人一生追求的东西,他们享受追求的过程,但不会迷失。但是当拥有了权势,便想要将这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甚至想要更多,心境变了,看待旁人也就变了。
尽管他是之前一直帮助自己的忠臣,也依旧怀疑,虽然依旧重视,但是在重视中多了一份试探。
姚广孝一生都在参与军事或者政治活动,建立了不朽的业绩,也是实现了年轻时自己的壮志。那时候的简单思考,到现在的足智多谋,时间会磨砺一个人,也会锻炼一个人。
正是他身份的不愿改变,才能够在朝堂之上轻松地行走。这何不是他聪明智慧的具体表现。
他的智慧使他的权势和名声更加巩固,他的一生都在诠释自己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