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白的《侠客行》大家都知道,晚唐还有一篇《侠客行》,却不为人知

李白的《侠客行》大家都知道,晚唐还有一篇《侠客行》,却不为人知

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

我非窃贼谁夜行,白日堂堂杀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

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海波分作两处生。

海鲸分海减海力,侠客有谋人不测,三尺铁蛇延二国。

——唐 元稹《杂曲歌辞·侠客行》

写了一个侠客不怕死,只要事情能办成,事成之后爷留名!

“老子不是贼,为啥要夜行?”

此人光天化日杀袁盎,四通八达大路上。吓得袁氏护卫们,个个脸色都变青。

这个侠客胆子大,一心要学分水鲸。海鲸出水脊背宽,横亘大海水中分。人潮就像海潮散,这个侠客好聪明。

元稹这一首《杂曲歌辞·侠客行》,讲的是汉代袁盎遇刺事件。

袁盎在汉初为楚国相,其人生平喜欢“管闲事”,动不动就给皇帝上书,管这管哪。

有一次,汉帝想立梁王刘武当继承人。结果好管闲事的袁盎听说了,马上提出反对。刘武知道自己没戏了,非常生气,于是就从梁国派出刺客去刺杀他。

传说第一次派去的刺客,打听到袁盎是一个好官,不忍心下手,走前提醒他要注意安全。袁盎身边是有很多侠客保护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洛阳游侠剧孟和季布的弟弟季心。

袁盎事前得到了消息,肯定早有防备。加上身边有剧孟和季心这样的高手,谁也想不到他会被刺。元稹诗里提到的侠客,就是梁王第二次派出去的刺客。

普通的侠客行动一般都选在晚上。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提着刀,蒙着脸,暗搓搓地进行。但是这个侠客说: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谁要蒙着面啊,我又不是贼!

大概他也受过梁王刘武的知遇之恩,也曾经像李白诗中的侠客一样,脱剑坐到了刘武的宴席上,和他一起啃着大猪蹄子,又喝了三杯美酒吧。

这位行刺袁盎的人很不一样,他艺高人胆大。光天化日之下,就在车水马龙、四通八达的大路上下手。

事情来得太突然,所有人,包括袁盎身边的护卫,全都吓傻了。史书没有记录下来,当时高手剧孟、季心有没有在场。要是在场,可就太丢人了。

后来大家都在议论,这个侠客莫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他竟敢在楚国的地头上杀楚相,就不怕被当街捉住,千刀万剐吗?

元稹说:你们都不懂。这个刺客才叫聪明。他当街杀人,吓得路上的行人都朝两边分头逃跑了,就像是一头苍冥巨鲸浮出海面一样。

人潮就像海水一样被一分为二,各自奔向东西了。最后人都跑向两边,他混在当中,你知道他逃向了哪一边呢?

李白笔下的“侠客”是在青史上有名有姓的英雄,元稹笔下的“侠客”,其实从袁盎的角度看过去,简直就是白宝山、张君一样的“暴徒”。

李白笔下的“侠客”朱亥、侯嬴,因为参与到著名历史大事件之中,“不求名却名垂青名”,留下的也是光辉的正面形象。

而元稹笔下的“侠客”也参与了历史大事件,他想求名,最后却没有留下姓名,并且个人形象也不太光彩。

不过,仔细分析他们的行事逻辑与行为动机,其实都差不多。

朱亥、侯嬴“围魏救赵”,并不是因为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只不过他们二人是信陵君的门客,平时被好酒好肉地供着,喝高了就“重义轻生”。

元稹笔下那位侠客,很有可能也是和朱亥、侯嬴同样的人。只不过他刚好被养在梁王刘武的门下,立场不同罢了。

论表面上的英勇与智慧,好像也差不太多。这位侠客之所以没法出名,还是认主的眼光差了一点,跟错了人。

文 | 云间大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刺客,刘武,朱亥,笔下,季心,侠客行,元稹,海鲸,袁盎,侯嬴,消息资讯,刘武,梁王,侠客,朱亥,袁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刺客,刘武,朱亥,笔下,季心,侠客行,元稹,海鲸,袁盎,侯嬴,消息资讯,刘武,梁王,侠客,朱亥,袁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刺客,刘武,朱亥,笔下,季心,侠客行,元稹,海鲸,袁盎,侯嬴,消息资讯,刘武,梁王,侠客,朱亥,袁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