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崇祯皇帝殉国以后,南京的大臣们拥立了福王朱由崧继位,是为弘光帝。弘光帝在即位时借助了江北四镇等军阀的势力,导致明朝时期“以文制武”的局面被打破,南明形成了事实上的军阀割据,江北有江北四镇,武昌有左良玉,他们手握南明绝大部分兵力,却不思进取,专门鱼肉百姓。
其中,宁南侯左良玉兵力最多,多达数十万人,他在明末一直和李自成、张献忠作战,虽然互有胜负,但是左良玉却知道保存实力,到崇祯殉国的时候左良玉已经攒了数十万大军。当弘光帝即位后,左良玉对于这位新任的皇帝并不买账,一度连皇帝继位的诏书都不肯开读(意味着不想承认皇帝的合法性)。虽然后来在其他大臣的劝说下勉强开读,但是左良玉对于这位没什么本事的皇帝并不服气,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没有参与拥立,错过了“策立”大功。
1645年,李自成在陕西被清军南北夹击,被迫放弃了自己的根据地向南方转移,李自成率领十几万大顺军从河南向湖北撤退,而撤退的方向正好经过左良玉的武昌。在明朝灭亡前几年,左良玉被李自成打出了恐惧症,见到李自成就害怕,所以李自成的大顺军还没到武昌,左良玉就开始策划逃跑。但是逃跑也必须要有技巧,必须找个理由,而这个理由已经有人帮他找好了。
东林党人一直不希望福王继位,因为在万历年间东林党人曾经阻止朱由崧的父亲被立为太子,他们害怕福王上台后对东林党人进行报复,所以东林党人在背后一直小动作不断。弘光帝即位后他的合法性一直遭到质疑,弘光一朝短短一年时间发生了“大悲”、“伪太子”和“童妃”三件大案,每一件都指向弘光帝的身份和合法性问题,尤其以“伪太子”一案最为扑朔迷离。弘光即位后,一位大臣的仆人收留了一位来自北方的少年,该少年自称是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虽然后来经过很多侍奉过朱慈烺的大臣的指认,确认此人是冒充的,但是外界却认为弘光是因为贪恋皇位而故意将“真的太子”指为假的,而左良玉看中了这件事,准备大做文章。
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左良玉假称奉太子密诏前往南京救驾,讨伐奸臣马士英。在出发之前,左良玉下令屠戮南昌城,并且准备挟持巡抚何腾蛟一起行动,但是何腾蛟并不愿意参与造反。南昌的百姓知道何巡抚素来爱民,所以为了躲避左良玉的屠杀,纷纷躲到巡抚衙门躲避,而何腾蛟自己坐镇衙门大门口,阻止左良玉大兵进入。左良玉的士兵也不敢贸然进入,后来左良玉下令让士兵拆毁衙门后院,并放火焚烧,将躲藏在衙门里的百姓全部烧死了。
后来,左良玉又逼迫何腾蛟一同向南京进军,派遣了四个副将负责看守何巡抚。到了汉阳门时,何巡抚趁看守不备,投江自尽,准备以死殉国。所幸最后何腾蛟没有被淹死,他顺流而下漂了二十里,被百姓在一家关帝庙前救起来。而左良玉最终病死在进军南京的路上,但是左良玉此举让南明原本就不稳固的防线更加漏洞百出,让清军渔翁得利,得以迅速的占领了江北之地,南京被破也是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明季南略》,吴晋锡《半生自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