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中,原本自小出身于家徒四壁的环境之中,中途又为了谋求生存不得已选择出家剃度变成了一介僧人,而后被迫参加了彼时大规模的起义队伍。从籍籍无名再到成为九五之尊,能够力挽狂澜地最终改写自己本该平庸命运的朱元璋,靠的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是由于他本人的足智多谋,还有就是他手下众多得力忠诚的部下将领。可是,在这些为朱元璋打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麾下里,大都不久后惨死,这背后究竟有着什么不易为人知的秘密呢?
首先,对于朱元璋自己来说,他出身卑贱,经常遭受市痞流氓的欺负,进了寺庙以后甚至还受到同一屋檐下僧人的嘲讽。这让他深切地体会到人情冷暖,也更加明白自己只能相信自己。日后能当上皇帝简直是万中无一的几率,是他做梦也许都没有想过的事。而在创立明朝后,这些死心塌地跟随他的部下也必然要随之论功行赏,加官进爵。但是,朱元璋却非常担心会失去自己身下这个得来不易的皇位,再加上他本身多疑、爱好猜忌的性格,因此,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借此趁机铲除这些功臣。
另外,由于这些开国功臣的势力深厚,位高权重,朱元璋唯恐他们在自己死后凭借自己的巨大权力犯上作乱,威胁到尚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日后的主政,将他们铲除得干干净净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明朝的江山社稷才能安全地维持下去。从这些开国功臣的长名单里,除汤和以外的其他人之所以被皇帝着手歼灭都各有各的原因。
比如文臣李善长,开国后身居丞相的要职,权势极高,而李善长本人也不是个安分的臣子,甚至竟然出现过朱元璋身体有恙的情况下李善长私自代理朝政的情况,实在令朝堂内外议论纷纷。还有,在皇帝生病的时候,李善长也没有去探望过一次,完全违背了君臣间的礼数。可以说,他是越来越明目张胆地显示自己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
如果李善长仅仅是骄纵跋扈,也许朱元璋并不会动杀他的念头,毕竟朱元璋对他极为器重,但有一件事触犯到了朱元璋的底线,从而让皇帝真正下定决心动手,那就是李善长对自己隐瞒了胡惟庸密谋造反的事。
在听到胡惟庸计划谋反的事情后,尽管李善长没有成为他的同伙,但是他也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朱元璋,而在事情败露、皇帝听闻风声以后,朱元璋终于动了杀心。臣子对君王最重要的就是忠诚,而李善长选择暂时不告知朱元璋的态度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决断,也说明他对皇帝不够忠心耿耿,因而招致杀身之祸。
另外一边,在胡惟庸和蓝玉谋反行动失败后,胡惟庸及其党羽被悉数屠杀殆尽,株连九族的罪名一旦被安上遭殃的人便是数不胜数,这次惊动朝野的风波留下的余波甚至持续了十多年。自此以后,开国功臣基本被剿灭得差不多了,留下的则是既无谋反之心,也无谋反之力的一些人。
可以看到,这些大臣们之所以被杀是因为犯了君臣关系中的大忌,使得皇帝担忧自己的龙位不稳定,而如果他们当时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收敛些外露的锋芒的话,恐怕就不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