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史上文治最为杰出的朝代北宋,从其创立之初,就笼罩在北方强邻契丹的阴影之下。太宗时挟灭北汉之威,意图收复被契丹占据的燕云,却在高梁河一战中遭受惨败,五代后期以来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禁军精锐,就此损耗殆尽。从此以后,北宋的历任皇帝就患上了“恐辽症”,再也不敢轻易言战。使得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成了契丹铁骑肆意纵横的乐园。而且在真宗在位时,契丹曾以倾国重兵来袭,差一点就兵临汴梁,让靖康之耻的惨剧提前上演。
此时如果不是一位意志坚定的名臣挺身而出,强行将真宗推向前线,顶住了辽军的威胁,迫使辽主签定了和约,那此后的历史进程还真的很难预测。这位力挽狂澜的名臣就是寇准,是一位个性非常鲜明的人物。寇准少年得志,太平兴国五年、未满二十他就高中进士。三十二岁时就做到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上升到一国执政的位置。宋太宗赵光义对他的文学才华和治政能力都很欣赏,也认可其敢于犯颜直谏的刚直品格,曾将他比作贞观名臣魏征。而他以主导达成澶渊之盟的盖世之功,在真宗朝又成了一言九鼎的首相。可惜晚节不保,最终却在王钦若、丁谓等小人设计下,被贬斥边郡、客死雷州。
他之所以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除了位高遭嫉、小人构陷之外,其性格上的一些固有缺陷也是主要原因。他的同僚之一吕蒙正曾对其有“性刚自任”四句评语,也就是说寇准个性过于刚强、又自恃才能卓异,所以难免目空一切、不能容人。而他这种性格的形成,与其家世背景也有很大的关系。
寇准的父亲叫寇相(或作“寇湘”),也是一位难得的才士。他学识渊博、诗文俱佳,五代后晋时参加科考,高中头名进士。那时还没有“状元”一说,不过进士科的第一名基本上被后世视为真正的状元。状元之子,自然家学渊源,宋初能中的,几乎都是寇准这样的官宦子弟,只不过他的起点更高些而已。而且寇准的老丈人宋偓,更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此人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又娶了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女儿,他的另一个嫡女嫁给了宋太祖赵匡胤。也就是说,寇准还与赵匡胤是连襟,理论上也算是皇亲国戚。
宋偓出身军旅世家,父祖和它本人就是军中有数的大将,而他这人谦恭好士、最擅长的就是选边站队。除了与后唐、后晋人关系外,他在后周建立过程中也发挥过重要作用,是追随郭威起兵的主要将领之一。而赵宋代周时,他又自然地站在了好女婿赵匡胤一边,再一次成了开国功臣,也让他的家族从此长保富贵。有了这样厉害的老丈人、再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寇准自登第到入仕、再到成为朝中重臣的道路,也就走得相当顺利。不过没有经过官场的挫折磨砺,却让寇准锋芒毕露、性格显得过于强势,对于一位百官之首的宰相来说,很容易遭受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