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清军屠川的史料很少,但依然有办法证明清军破坏性远大于张献忠

清军屠川的史料很少,但依然有办法证明清军破坏性远大于张献忠

昨天笔者写了一篇文章阐述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大幅减少的原因,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笔者在文章中写道,四川人口大幅减少,并非是由张献忠屠川造成的,综合各方面的记载和分析,张献忠入川是为了建立政权,他没有屠川的动机。那么,除了天灾之外造成人口减少的原因只能是明军和清军两股势力了,因篇幅所限,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只阐述了明军在明末的一些所作所为,而未对清军的行为多做描写,很多读者都觉得有失偏颇,那么今天笔者就来谈一谈清军在明末清初时在四川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他们对于四川的破坏性又有多大。

其实,这是比较困难的一个话题,因为清朝建立之后,统治者实行过多次文字狱,所以很多对清朝不利的文字记载早已经消失殆尽,很难从史料之中找到极具说服力的记载,大多都是一些诸如“杀贼无计”、“斩获无数”之类的歌功颂德之词。那么,我们只能从侧面对清军屠川进行分析。

清军

首先,清军入关之后破坏性极强,清军在征服明朝的过程中多次有过屠城的不良记录,比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其实,除了这两个最为“有名”的事件之外,清军在其他地区也有很多的不良行为,比如在临清“尸骸如山若岭”,在南昌“降者亦杀,不降者亦杀”,在广州“城市居民,几无噍类”。清军如此斑斑劣迹,在进入四川之后,也一时难以改变。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都是假设、类比,并没有真凭实据,其实,还有一种办法证明清军对四川的破坏性究竟有多大,那就是对比——对比清军进入前后,四川的社会整体发展状况的变化。

张献忠在四川时,四川的整体状况还是不错的,据时人的记载,1646年(这一年年底,张献忠战死,大西军随后离开四川),四川简阳地区虽然受到战争影响,但是“时近清明,犹可下秧,遍地俱是上好胡麦”,而且“秋成时,大有丰收”,说明农耕虽然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百姓们依然还是能够有所收成,尚能度日。

形势图

但是到了1647年,清军占领了四川,该年四川米价飙升,“地方大荒,谷一石值银四十两,糙米一斗值银七两”。根据记载,肃亲王豪格的军队为了筹措军粮,“将我地方,不分昼夜,搜寻要粮,将人吊杀。有粮即放,无粮即杀。地方人俱走大山。”而到了顺治五年(1648年),情况则更加糟糕,“其年更荒,米价更贵,一升值银三两,河东就是六两”。到顺治十年时,前文所述的简阳地区已经是一片荒芜,无人耕种。

欧阳直在《蜀乱》一书中对清朝征服四川做了一个总结:“自乙酉(1645年)以迄戊(戌)、己(亥)(1658-1659年),计九府一百二十州县,惟遵义、黎州、武隆等处免于屠戮,上南一带稍有孑遗。余则连城带邑,屠尽杀绝,并无人种,且田地荒芜,食尽粮空。”由此可见,在张献忠的大西军离开四川后的十余年,四川的社会状况却变得更加恶劣,而此时的四川是在清朝统治之下的,那么这些事情究竟是谁做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吴三桂

四川不仅在明清易代之际遭受磨难,在进入清朝之后几十年内,清朝依然不能免受战争侵害之苦。清军进入四川之后,吴三桂以四川为基地进攻云南的大西军余部和永历政权,吴三桂的大军长期驻扎在川南,吴三桂的军队“骄横日甚,而部下尤淫杀不法”。后来,因为康熙皇帝削藩,吴三桂反清,双方爆发了长达七年的战争,而四川也是主战场之一,所以到1681年之前,四川都处在动荡不堪的战乱之中,而清军对四川人民的荼毒是造成四川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远远超过张献忠对四川的影响。

参考文献:《张献忠传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张献忠,破坏性,清朝,屠川,吴三桂,四川,清军,大西军,办法,史料,消息资讯,张献忠,屠川,吴三桂,四川,清军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张献忠,破坏性,清朝,屠川,吴三桂,四川,清军,大西军,办法,史料,消息资讯,张献忠,屠川,吴三桂,四川,清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张献忠,破坏性,清朝,屠川,吴三桂,四川,清军,大西军,办法,史料,消息资讯,张献忠,屠川,吴三桂,四川,清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