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清官罢职还乡,为凑路费竟卖掉4岁女儿,朱元璋得知后大怒:阉了

清官罢职还乡,为凑路费竟卖掉4岁女儿,朱元璋得知后大怒:阉了

中国古代但逢乱世,卖儿鬻女、甚至易子而食的事,都会史不绝书。

但本文要讲的是一个清平世界卖女还乡的故事……

要生产力水平低下,底层劳动民又处处受官僚、地主压榨的古代,即使在朗朗乾坤的清平世界,甚至所谓盛世的时节,卖儿卖女的事也并不稀奇。

但这种情况,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发生在贫苦百姓身上。

但在大明朝,一个正三品的朝廷大员竟然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理由更是奇葩,竟然是为了凑路费返乡。

俗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一个正三品的封疆大吏,即使再清廉又怎么会缺少返乡的盘缠呢?

要锦车百乘,金玉千箱,虽让痛恨不齿,但还在我们可以想象的范围内。

要为官数十载,回乡时无钱买房置地也就罢了,连路费都要靠卖亲生女儿来凑的话。

我不信,朱元璋也不信!

哗众取宠,罪有应得!

这个大明朝的正三品官员名叫曾秉正。

混迹官场几十载,一路顺风顺水,做到了刑部主事、陕西参政等高位。

但这一年,他在官场摔了个大跟头,因事冒犯了天颜。

按大明官场规矩,卸任官员要返回原籍,以避免其滞留当地,形成一股牵制继任官员施政的势力。

同时,这种回籍之后的原政府官员,也可以将上流社会的种子,重新埋回社会底层的土壤,从而带动本乡的社会空气,实现社会阶层的对流效应。

曾秉正以清廉著称为当时官场,原籍又路途遥远。

无力筹措盘缠的他,只好卖掉了年仅四岁的女儿,以换取回乡的银两。

若是换了一般帝王,得知此事之后,不定会帮他赎回女儿,然后嘉奖一番,让他扛着诸如“两袖清风”、“一心公事”之类的通报嘉奖匾额,荣归故里。

但他的顶头上司不是别,正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大明开国之君,朱元璋。

当他得知曾秉正为筹措回乡的路费,卖掉了幼女之后,龙颜大怒。

下令逮捕曾秉正,并处以宫刑!

宫刑是一种封建社会极为残忍的刑罚,一般的实施对象是男性。

它的残忍之处在于,以割掉男性生殖器为手段,不但给受刑造成极大的创伤,同时,受刑还要忍受丧失男性功能的羞辱和自己际圈中或明或暗的讥笑嘲讽。

这种让不堪忍受的巨大的心理负担,往往会给受刑带来比创口发炎更加难以应对的局面。

因此,有很多在受刑之后选择自来解脱自己。

不过历史上也有受了宫刑之后凭借顽强的意志,坚强地继续生活的。

二十四史之首《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便是这样。

他因为李陵求情而触怒汉武帝,又因无钱赎罪而只得忍受宫刑的处罚结果。

可即便是因为心中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誓要完成“究天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司马迁也在该鸿篇巨制一朝完成之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由此可见,这一刑罚的残忍程度了。

也许绝大多数会因为对朱元璋嗜成性的固有印象,而在本次事件中选择同情曾秉正。

但细想起来,也许朱元璋做得并不算过火。

可能有会拿出大明初年官员微薄的薪俸做凭证,来为曾某卖女凑路费寻找可能的苦衷。

不错,大明的官员薪俸在整个中国古代都算是极低的。

洪武四年,朱元璋为大明公务员的薪资待遇定下规定:

正一品九百石,从一品七百五十石;

正二品六百石,从二品五百石;

正三品四百石,从三品三百石;

正四品二百七十石,从四品二百四十石;

正五品一百八十石,从五品一百六十石;

正六品一百石,从六品九十石;

正七品八十石,从七品七十五石;

正八品七十石,从八品六十五石;

正九品六十石,从九品五十石。

由此可见,在明朝,一个正三品的朝廷大员,年俸只有区区四百石。

要知道早在大明之前,一千五百年前的西汉,一个郡的长官就可以拿到两千石的年薪了。

这已经比大明朝位极臣的正一品官的俸禄,高出了两倍有余。

生产力发展了一千五百年之后,大明相当于现在副部级干部的九卿一类官员,才只拿四百石的年薪,相较之下确实显得很是微薄。

何况,古代官员的俸禄不光要应付一家老小的开支,还要承担与自己官位相匹配的一应僚属的工资呢!

这些的工资,国家是没有财政拨付的。

所以,抛去官员自身道德修养不谈,单是为了维持本衙门众多僚属的吃马嚼的开支,大明的官员也不得不搞些副业,弄些灰收入贴补家用。

对官员士大夫待遇极高的宋代,尚且不能避免官员的贪污腐化问题,更何况收入相对于支出显得如此杯水车薪的明朝官员呢?

但曾秉正在官场的设是什么?

清廉啊!

加之他的顶头上司朱元璋,又是个对待贪官动辄“剥皮实草”的皇帝。

所以他不大可能会有灰收入,至少表面上不会有。

这么一来,他无力筹措返乡路费就变得合理了。

设崩塌,其心可诛

那么他卖掉女儿换盘缠的举动,为什么会让朱元璋如此震怒,而不是同情呢?

这就要从曾秉正官场发迹的原因起了。

原来,曾秉正之所以能够在生的前半段,如此如鱼得水地叱咤大明官场。

是因为他能巧妙地揣测上意。

洪武九年,多地爆发天灾,致使粮食歉收。

在传统儒家天感应的意识形态下,这种情况明皇帝失德,以致上天降下灾祸以示。

可朱元璋是什么,他怎么会相信这一套呢!

但又不能公然与上天对着干,毕竟打破天之间的这种微妙联系的本身,就是对他君权神授的皇权的一种破坏。

这让老朱颇感尴尬,进退维谷又不肯向上天低头。

但姿态还是要摆一下的,他以灾异屡降,下诏求直言。

他急需一个来给他打圆场,缓解尴尬。

皇帝嘛,自然是这边一瞌睡,那边就有递枕头啦。

曾秉正看准时机,捧着一个“绣花大枕头”就来啦。

这个“绣花大枕头”就是一篇洋洋洒洒数千言的上疏。

内容无非就是旁征博引,将封建社会视为皇帝道德有亏的天灾垂,成是老天对朱明王朝再造华夏的褒扬。

得有鼻子有眼,老朱得书如获至宝。

小曾会来事儿,这么优秀的才得到重用,狠狠地重用!

从此曾秉正青云直上,官运亨通。

可时间一久,老朱对小曾的马屁逐渐产生了抗药性。

本来嘛,老朱的为,用你时千般都好,不用时翻脸如翻书。

淮西那帮老哥们跟着他出生入,又有几得到善终了呢?

何况你个小曾,得提防着点儿,狠狠地提防着!

这不,有一次因为一件不知什么原因的小事。

可能是小曾拍马屁的时候,不小心触碰了老朱的逆鳞。

那可是老朱的逆鳞,正经八百的触之必的所在。

老朱许是心情不算太坏,只是免了小曾的官,让他卷铺盖回老家了事。

可曾秉正是个有设的,这个时候“flag”得支楞起来不能倒啊!

不是让我回老家吗?

我是个清官,你老朱给的那点儿工资养家都费劲,哪有钱做路费啊?

那就变卖家私吧,可我是清官,哪有家私可卖呢?

那就卖,卖亲,卖自己四岁的亲生女儿。

不定你老朱看到我这么穷,会想起我往日的好处,再有从旁“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地叨咕几句,官复原职也不定。

即使不能官复原职,我这么一来好好张扬一下你对待官员的刻薄也算出口恶气了。

当然,以上这些心理活动是我揣测的,但我想并不算以小之心度君子之腹。

所谓清官,至少是爱民如子吧,可哪个爱民如子的清官反过来视自己骨肉如草芥的?

这不是作秀又是什么?

简直是其心可诛!

我这么想,老朱也这么想,于是他一把将曾秉正揪了回来。

你不是为了凑盘缠卖女儿吗?

既然你这么不拿自己的亲生骨肉当回事儿,想来你也是不大想有什么后代了。

那干脆我就帮你从源头斩断吧,阉掉!

老朱在这方面向来是“体察下情”的。

他恨贪官入骨,对待这种不计成本哗众取宠之徒也自然毫不手软。

他之所以会如此行事,跟他早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龙有逆鳞,触之必!

十四世纪的欧洲,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鼠,夺走了数千万的生命。

这让整个欧洲都笼罩在一片地狱般的恐怖气氛之中。

稍早几年,这场西方学者考证称源自蒙古高原的浩劫,就已经悄然降临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了。

1344年,它裹挟着亡的气息抵达了濠州钟离一带。

这里有个小村庄,名叫“孤庄村”。

村里有两户家的家长是兄弟,虽然并不富裕,但丁还算兴旺。

但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让这个大重新变得丁稀少。

大哥名叫朱五一,本是儿孙满堂。

这场瘟过后,原本有十四口的三世同堂之家,便只剩下四儿媳一了。

朱五一和老伴儿、长子朱重一夫妇、次子朱重二、三子朱重三夫妇、四子朱重五夫妇以及五个孙辈,相继去。

弟弟家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老二朱重六一家三口、老三朱重七夫妇、两个女儿等等,同样没能逃过瘟的魔爪。

一家十七口,瘟过后,仅剩包括老四朱重八在内的五个。

这个朱重八后来给自己改了个名震青史的名字——朱元璋!

瘟是天灾,怪不得社会,怨不得政府。

但此时的政府——大元朝廷,不但没有立即组织力物力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反而在贪官污吏毫无性的搜刮下,变本加厉的摊派下,将本已是劫后余生的百姓进一步推向亡的深渊。

于是,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要打破这个腐朽的朝廷,要为生存保留一线希望。

起义的队伍里有一个相貌奇异的年轻,他的红巾下裹着一颗秃头。

虽然俗话“贵不顶重发”,但他虽然日后贵不可言,可此时他“不顶重发”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原是个和尚。

一场瘟几乎让他全家光,面对着孤侄寡嫂,他无能为力只好落发为僧。

几年来过着名为和尚,其实与乞丐无异的生活。

“大之后,必有大灾”,幸存的老百姓整天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哪还会有余粮礼佛斋僧呢?想来朱元璋这几年游方僧的日子必是忍饿挨饥,吃了上顿没下顿。

也一定没少遭到同是灾民的乡亲父老的抢白。

好在,他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

等到了红巾军攻下濠州,他义无反顾,加入了反元的队伍。

的巨大变故,寺庙的偷生苟活,练就了他刚毅豪迈的性格。

原生的状况,不足以支撑他有学习的可能,但透过他打油诗一般的诗作,我们还是能透过质朴的语言一睹这个开创一个王朝的巨的豪情壮志。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就这样,他一步步从一个和尚摇身一变成了九五至尊,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了这个世界的主宰。

儿时遭受的苦难,并没有因为如今的锦衣玉食而被淡忘。

是贪官污吏让他本就遭受重创的,变得难以为继。

他太了解这个官僚集团的丑恶嘴脸了,对他们欺下瞒上的做派,也是洞若观火。

而现在,他们就匍匐在自己的脚下山呼万岁。

从社会底层一路走来、从血海尸山一路趟过。

为了千千万万跟他一样受过官僚毒害的黔首百姓,免遭敲骨吸髓之痛,更为了千秋万世他的后辈子孙能够江山永固。

他对待贪官污吏异常凶狠,对待他们企图瞒天过海邀功卖乖的举动,也是毫不留情。

于是这个面目可憎的小曾,罪有应得地挨了那一刀!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纲常的起点和归宿。

曾秉正看似意在表明自己为正直,为官清廉的举动。

恰恰反映了其做的严重缺失。

一个对待自己亲生幼女尚且如此的,怎能在他为民父母的时候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

这个哗众取宠的闹剧,终于以自己的悲剧收场。

他不值得们同情!

倒是他四岁的女儿,在如此小的年纪就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和前途未卜的漫长生。

她知道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了吗?

她知道亲生父亲只是为了回家的路费就把她卖掉了吗?

她最好不知道!

她最好忘了那个面兽心的亲生父亲那张可憎可鄙的脸!

参考文献:

《明史》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

《古代底薪官员的窘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收入,朱元璋,古代,女儿,正三品,官场,百石,路费,大明,宫刑,故事传记,小曾,朱元璋,正三品,官场,官员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收入,朱元璋,古代,女儿,正三品,官场,百石,路费,大明,宫刑,故事传记,小曾,朱元璋,正三品,官场,官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收入,朱元璋,古代,女儿,正三品,官场,百石,路费,大明,宫刑,故事传记,小曾,朱元璋,正三品,官场,官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