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崇祯是否说过:“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感慨?他顿悟了什么

崇祯是否说过:“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感慨?他顿悟了什么

导读: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崇祯经过十几年的帝王生涯终于明白了有时候大明的朝局不是那么简单。崇祯皇帝是个什么性格的人呢?他心是好的,想着挽救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明这艘巨舰不陷入沉沦。但是他有点用力过猛,也可以这么说崇祯有点急功近利不懂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在他年轻的思维里,非黑即白爱憎分明但是又没有切实可行的一套完善的治国方略。就像魏忠贤这样虽然是大奸大恶,但是他有制衡内阁和为国聚财的能力。大明这艘千疮百孔的巨舰加速向深渊沉沦。

内阁代表的大部分利益集团不会舍弃自己小家的利益而为国家利益,最终把赋税摊派到有限的农税身上(他们自身是免税的),最终官逼民反。当李自成快兵临城下的时候崇祯打算向大臣们筹款做军费抵抗起义军,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喊穷。气的崇祯说:朕非亡国之君,尔等都是亡国之臣(估计那个时候就想好了要自杀殉国了)。结果李自成占领后抄家得出数千万两白银。正如崇祯临终所言“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当然大明的亡国原因有很多,但是那么着急诛杀魏忠贤肯定是原因之一。不是说魏忠贤不能杀,而是不应该这么着急杀。崇祯应该等自己熟悉朝政,政治经验丰富后再根据需要逐渐地徐徐图之。所以虽然后来明白过来的崇祯皇帝也扶植自己的宦官势力代表曹化淳,但是毕竟衔接有问题。一个太监从内宫成长为政治经验丰富能和内阁大臣抗衡的成熟宦官是需要成长时间的,但是崇祯同样缺少的恰恰是成长的时间。相当于在这段时间内阁文官势力是缺乏制衡的,是放纵的。具体的情况看看崇祯时期的那几个内阁首辅就看出来了。

结果就是本来大明这个久病之人本来可以维持更久的时间,但是权力缺乏制衡加上一个急功近利且刚愎自用的崇祯激化了社会矛盾;掏光了本来就不太丰厚的家底。如同突然改变的药方和环境使得大明这个病人无法适应剧烈的变化终于在甲申闪崩了。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魏忠贤,制衡,崇祯,内阁,势力,李自成,皇帝,宦官,时事,大明,观点评论,魏忠贤,崇祯,内阁,李自成,宦官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魏忠贤,制衡,崇祯,内阁,势力,李自成,皇帝,宦官,时事,大明,观点评论,魏忠贤,崇祯,内阁,李自成,宦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魏忠贤,制衡,崇祯,内阁,势力,李自成,皇帝,宦官,时事,大明,观点评论,魏忠贤,崇祯,内阁,李自成,宦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