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棣到底多牛?半文盲却能造就一个盛世,2件事让国外臣服300年

朱棣到底多牛?半文盲却能造就一个盛世,2件事让国外臣服300年

他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16岁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

40岁时起兵造反,用了四年时间夺得大明江山 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朱棣这一生,平定草原,迁都北平,通运河,编撰《永乐大典》,虽然是个半文盲,却造就了一个盛世。

朱棣用了两件事,让国外一直对明朝称臣纳贡,解决了倭寇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一代帝王朱棣的一生。

少年调皮,拜封燕王

朱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11岁时就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

小时候的朱棣非常调皮,从不认真学习。

因为觉得上课非常的枯燥,朱棣经常逃课去玩。

有一次,朱元璋和太子朱标一起去大本堂看皇子们上课,左看右看,却没有发现朱棣的身影。

原来朱棣在角落里被夫子责罚。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非常不高兴,毕竟打在朱棣身上,疼在朱元璋心里。

后来朱元璋就经常去看望皇子们上课,看看朱棣有没有被夫子责罚。

结果夫子却告诉朱元璋,朱棣压根没来上课,而是去喂鸟了。

大哥朱标非常生气,派锦衣卫将朱棣抓了回来。

结果朱棣就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没去喂鸟,而是去背书了。

面对朱元璋的再三询问,朱棣表示,夫子并没有说一定要在大本堂背书,那便是什么地方背书都可以。

其实在朱棣的兄弟中,他绝对算不上学识渊博的皇子,可能跟年少时期不好好用功有关。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朱棣的成绩应该属于倒数,而且是那群经常被夫子胖揍的皇子之一。

朱棣的五弟朱橚,不但会写戏曲,还是享誉后世的医学家,为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朱棣的优势在哪呢?

文化课成绩不好的他体育却很好。摔跤射箭,兵法战术,朱棣样样精通。

无论是文化课和体能,朱元璋都抓的都很紧。

朱元璋是个文盲,但他不希望子女学习不好。为了让皇子有学习的场所,他还特地修建了大本堂,从全国招来了名家教育太子和诸王,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宋濂。

而在体能训练上,朱元璋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儿子们接受魔鬼式的训练。

皇子们不但要像士兵一样外出拉练,强度并不会因为他们的皇子身份而有所降低。

除此之外,皇子们要在双腿上绑上沉重的沙袋,随着年龄增长,训练的强度也不断增大。

每每遇到体育课,朱棣的精神头就全部回来了。

在老师教封建礼法四书五经的时候,朱棣总像一个霜打的茄子。

只要回到训练场、武场,朱棣的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只有在体育课上,他才能拔得头部位置。

17岁时,朱棣娶了开国猛将徐达的长女。

朱棣虽然是朱元璋的儿子,是皇子,但徐家长女嫁给朱棣还算下嫁。

徐达是明朝开国猛将,是朱元璋的过命兄弟,明朝开国第一功臣,配享太庙。

在古代,嫡庶有别,徐氏是徐达的嫡长女,身份更为尊贵。

更何况徐氏知书达理,才思渊博,远近闻名。

作为开国猛将的女儿,徐氏不仅有才,还懂兵法,能带兵打仗。

所以这样优秀的徐家嫡长女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轮到朱棣的。

换一种说法就是徐氏应该嫁给朱元璋的接班人做媳妇,应该做的是皇后之位,而不是嫁给普普通通的藩王做王后。

朱棣是老四,前面有三个哥哥,皇位根本轮不到他来坐。

但从将徐家长女嫁给朱棣这些事情来说,朱元璋还是十分宠爱这个四儿子的。

即便徐达不太高兴,但总不至于驳了朱元璋的面子。

朱棣成为徐达的女婿之后,也顺势成为了徐达的学生。

徐达将毕生所学全部交于朱棣,当时徐达把朱棣留在军中,把他看做一个大头兵,丝毫不顾及他的皇子身份。

这是朱棣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战场,朱棣突然发现自己之前的拉练,跟这场真正的战争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后来在一次次战争中,朱棣在不断成长。

徐达也不断磨练着朱棣的意志,希望他可以成为一名征战沙场的将军。

那时候,徐达故意安排朱棣去立军功,就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过军功来收买部下的心。

而老丈人的所作所为,为朱棣日后的造反成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靖难告胜,燕王继位

朱元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可以说,他的一生做的最糊涂的事情就是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继承人。

如果朱标没有离去的话,那皇帝的位置毋庸置疑,毕竟朱标的能力摆在那,但是他却离去了。

机缘巧合之下,朱允炆这个柔弱的少年继位。

朱元璋太喜欢他的大儿子朱标了,所以他最满意的继承人离去之后,他顿时慌了神,没有好好考虑,就将继位人随意定了下来。

但朱允炆不适合做皇帝,他太过于仁慈。

尤其是明朝初期,很多局势还不稳定,所以需要一个杀伐果断的人来当皇帝。

在建文帝登基之后,齐泰和黄子澄两个大臣主张削潘。

短短一年期间,周王,代王,齐王都先后被废掉了。

燕王朱棣有勇有谋,是朱允炆这些叔叔中最有威胁的那一个。

但当时2023兵力十分强势,朱棣心中也没有把握。

所以朱棣觉得,为今之计应该韬光养晦,不应主动出击。

为了打消建文帝朱允文对他的怀疑,朱棣在王宫下面修了一个很大的地下室,地上养一些鸡鸭鹅等,通过鸡鸭鹅的叫声来掩饰打造兵器和操练的声音。

后来有人告发说,朱棣偷偷招募伤士。

建文帝对朱棣的怀疑更加加深了。

可是朱棣明白,此时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刻,于是他装疯卖傻将朱允炆迷惑了过去。

那时候大街小巷都传着燕王朱棣疯了的消息。

朱允炆安排人前去探望,实则证实消息的真伪,却发现朱棣疯疯癫癫等坐在火炉前说着冷,身上不停地颤抖。朱允炆信以为真。

朱棣的造反计划一步步向前推进,他先是迷惑了朱允炆,后又用手段收买了朱允炆安排在他身边的眼线。

建文三年,时机时尚。

朱棣率军出击,先后攻下了顺德,广平,大名等地。

但是燕军得到的城池不能巩固,所以朱棣非常苦恼。

朱棣在建文帝身边的太监传话说,南京城空虚,可以举兵南下。

建文四年(1402)四月,朱棣与建文帝相持于淝河。

建文帝不懂打仗,当他看到朱棣的兵快到了自家门口时,便派人将徐辉祖所率领的军队调回南京。

徐辉祖是朱棣的小舅子,但他不追随朱棣,追随建文帝。

徐辉组的兵调回南京后,前线的军事力量就削弱了,所以燕军大败南军,光是俘虏的南军将领就几百人。

建文帝曾经想割地和朱棣讲和,遭遇拒绝。

自此,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终于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造都北京,创设东厂

朱棣登基之后,便计划着迁往北京。

北京是朱棣做燕王时候的王城,所以在北京他的势力非常深厚。

况且他很清楚,当时北方的蒙古势力很大,如果能迁都北京,可以对北方的局势有一个比较好的防守和控制。

永乐19年,明朝才正式迁都到北京。

在当时,北京不是一个很富裕的区域,全国最富裕的地方是江南。

而迁都北京就意味着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因为北京距离赋税重地江南实在是太远了。

北方边城需要大量的米棉,这些都需要通过南北大运河运输。

为了有效解决运输堵塞的问题,朱棣疏通运河,让北京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为了巩固政权,朱棣还专门设立了特殊的调查机构—东厂,这个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名词。

而东厂这个机构完全由宦官掌握,也不受任何正规司法当局的辖制。

而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锦衣卫”机构,朱棣也延续了下来。

所以,在朱棣统治时期,宦官和锦衣卫对皇帝的安全来说已经是不可或缺了。

朱棣被称为历史上最能打仗的皇帝。

当时为了打击北方蒙古三部对于大明边境的演技扰和威胁,朱棣曾五次亲自率领大军北征,而在第五次归途中不幸驾崩。

六下西洋,两招制敌

朱棣的能力不仅表现在国内事理的治理上,他用了两招让国外心服口服。

当时倭寇相当于一个海盗的角色,劫掠来往船只,影响我们正常贸易。

所以朱棣就安排郑和向国外出发,找到国外的管理层,用明朝的强大实力震慑他们,相当于给管理层施压。

当时郑和带的船队有士兵27000多人,还有医生,厨师,翻译等等。

船只共有62艘,最大的一艘可以容纳千人,并且还带有大量的金银珠宝。

而郑和先后一共六次出使西洋,历时30年之久。

其中到了国外国时,郑和用气势吓住了国外人,要求国外用本国制度来惩戒那些当盗贼的倭寇。

国外人对那些倭寇进行了严厉的惩罚,这是第一招。

第二招是朱棣规定了明确的贸易条约,允许国外商人到我们进行贸易活动,但是必须要有规定的文书,类似于现代的营业执照。

而那些当盗贼的倭寇,本就是因为贫穷才不得不走到抢劫偷盗这一步。

所以在允许正常贸易之后,他们也纷纷放弃了过去的偷盗行为。

明朝历代皇帝向来遵守祖训,从来不把贸易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都是自给自足,以农立国,更不必要说开拓什么海外市场。

所以朱棣的这种行为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为地方带来了很多贸易收入。

结语

朱棣这一生褒贬不一,他六下西洋,五访西域,为中外贸易做出了新的贡献。

他编撰《永乐大典》,将天下古今的事物综合记录在一本书上,方便查看。

他通运河,迁都北京,平定草原,做了一系列壮举。

但所谓的争议,无非是他继位的方式不正罢了。

方孝孺曾经当着朱莉的面大说不孝子朱棣谋权篡位,朱棣说你就不怕我诛你九族?

方孝孺称“你诛我十族又如何”?

最终方孝孺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所以朱棣确实是一个杀伐果断,心狠手辣的帝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半文盲,徐达,明朝,盛世,长女,朱标,儿子,明太祖朱元璋,夫子,朱棣,见闻记录,建文帝,徐达,朱元璋,朱允炆,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半文盲,徐达,明朝,盛世,长女,朱标,儿子,明太祖朱元璋,夫子,朱棣,见闻记录,建文帝,徐达,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半文盲,徐达,明朝,盛世,长女,朱标,儿子,明太祖朱元璋,夫子,朱棣,见闻记录,建文帝,徐达,朱元璋,朱允炆,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