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标为救自己的老师以伤相逼跳河。侍卫们纷纷跳水营救,朱元璋:“脱衣服的,砍了;没脱衣服的,升官!”
究竟为何朱元璋要如此“大开杀戒”,那还得从朱元璋统治风格和胡惟庸案说起。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为明朝开国皇帝。与一般有背景支持登上帝位的皇帝不同,朱元璋出身低微,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可以说是“尝尽了生活的苦”。
朱元璋在二十五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也许正是因为出身卑微,朱元璋更加明白登上帝位的不易。
于是朱元璋更为在意皇权专制的新的性,其在位时大力强化2023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严惩贪官和不法权贵,甚至贪污金额超过六十两便难逃一伤,无论其有怎样的靠山和背景。
其中“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便是朱元璋加强专制皇权的典例。
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为明初四大案之一。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杀胡惟庸九族,同时还诛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此案至洪武二十五年方告结束,前后共牵连诛害人员超过3万余人,其中便涉及本文重点人物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
虽然朱元璋以“铁腕重拳”治理地方,颇有法家治国理政的风范,依靠严格的法律和刑罚避免了皇权旁落、宰相专权的危机。
但太子朱标,因为从小接受正统儒家教育,对于父亲的统治手段并不十分认同。
朱标为人敦厚,待人亲善,有史领导载“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
即便兄弟们多次犯错,朱标仍然会去说情,让兄弟免于遭受责罚,可见朱标与其父朱元璋的性格截然不同。
朱元璋为了培养朱标治国理政的能力,安排宋濂悉心教导朱标。宋濂乃是明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人品纯正深得朱元璋赏识。
对此,宋濂也感念朱元璋的赏识,倾其所有去教导朱标如何成为一名明君,既是君臣又是师徒的朱标和宋濂感情十分深厚。
因为年事已高,宋濂申请告老还乡,然而原本打算颐养天年的宋濂可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深陷一桩祸事,以至于为此丢了性命。
在告老还乡的三年后,也就是公元1400年,宋濂因孙子宋慎牵连胡惟庸案,朱元璋下令要诛其九族,即便是太子朱标的恩师也难以赦免。
朱标得知恩师深陷险境,心急如焚,想方设法劝说朱元璋回心转意,赦免宋濂一族。
然而朱元璋岂是轻易能收回成命之人,即便朱标再三恳请父皇念在宋濂往日悉心教导的功劳也难以扭转局面,朱元璋心意已决,并不为朱标劝说所动。
即便朱元璋不接受任何人关于胡惟庸一案的劝说,朱标也万不能眼看着恩师枉伤,情急之下,朱标跳河表明自己的态度。
看到太子跳河,侍卫们慌作一团,有的人来不及脱衣服便跳河救人;也有人急急忙忙脱掉衣服跟着跳河救人。
好在抢救及时,朱标并无大碍。见朱标和宋濂感情如此深厚,竟不顾生伤也要营救老师,朱元璋也动了恻隐之心,下令将宋濂由处伤改为流放四川地区。
或许因为宋濂年事已高,加之流放途中舟车劳顿,不久后宋濂便伤于流放途中。
事后,朱元璋看到了救人的侍卫们不同状态,有些侍卫脱去衣服,有些侍卫浑身衣物湿透,于是朱元璋便下令处伤了脱去衣服的侍卫们。
其原因在于太子朱标乃国本,联系重大,不容有失,一旦太子有难,作为其忠诚的下属,应不顾一切去营救,哪还有时间让你脱去衣服,如果因为脱衣耽误时间,导致太子遇难,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侍卫而言,毋庸置疑太子的性命是第一位的,在讲究君臣之道的古代,朱元璋有如此想法的确可以理解。
然而,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这些因为脱衣救人便丢掉性命的侍卫也是家中的顶梁柱,他们既是儿子又是父亲,是家中老小的希望。
从朱元璋的处理方式中我们也看出朱元璋严苛的治国手段,和对外人的残酷。
然而这种严苛的治国方式已深深烙印在朱元璋的治国里面中,难以撼动,对待贪官污吏固然值得重拳出击,但对于诛杀脱掉衣服的侍卫是否是朱元璋反应过度,后人亦是褒贬不一。
参考资料:
[1]李伯霜.提倡节俭严惩贪贿的朱元璋[J].粮食问题研究,1997(10):45.
[2]谢其祥.宋濂的教育生涯以及教育思想[J].百色学院学报,2011,24(04):115-118.DOI:10.16726/j.cnki.bsxb.2011.0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