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一时的大明王朝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相比于其他王朝,建立者或多或少都有些贵族背景。
就算是刘邦大小也是个亭长,只有朱元璋是以乞丐的身份建邦立业。
在我们历史上是独一位从社会最底层打拼起来的皇帝。
元朝作为第一个外族统治中原,统治时间为九十八年的王朝,相比于后来三百多年的清朝,元朝时期百姓日子过的异常艰难。
不仅在朝堂之上汉族血统从未得到过重用,在社会上汉族在各类民族之中也被排到最下等,受尽欺凌。
元末时期百姓民不聊生,惨状异常,朱元璋就是因为父母、兄长在那吃人的环境下被活生生饿伤,不得已走上乞讨之路。
奈何只有推翻万恶的元朝,人才能有活路的。
白手起家的朱元璋,称帝之路自然艰辛。
麾下部队打过数不胜数的硬仗,其中有一场,即使纵观整个中华军事史以少胜多的事发中依旧称得上精彩绝伦。
那就是由朱文正带领两万人马对抗陈友谅60万人长达85天的坚守之战。
有着如此本领的朱文正为何在大明王朝中没能像蓝玉等人一样权势滔天呢?
鼎鼎大名的朱元璋侄子
朱文正虽然跟朱元璋一样是农民出身,但也是个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的儿子。
元朝末年,在统治者残酷的统治之下民众生活本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天公不作美,又赶上严重的蝗灾和瘟疫。
地里收不上来粮食,加上疾病肆虐,百姓们饿的饿伤,病的病伤,往往是一家好几口一起走,朱元璋家里也在其中。
半个月内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大哥朱兴隆相继离去。
一家人恍然间只剩下了朱元璋和二哥,穷的都没钱吃饭了,更是没钱置办棺材,只能将亲人们草草埋葬,自己和二哥分开讨命去。
朱元璋在讨命途中偶然间结识了汤和,就从加入起义军,一路高升名声渐起。
1352年听闻朱元璋起兵名声的朱文正之母,当即决定带着自己孩子投奔朱元璋。
想着自己毕竟与朱元璋有血缘联系,想来也不会不管这孤儿寡母的。
朱元璋确实没有嫌弃朱文正母子二人,反而因为自己曾经眼见着亲人离世,且朱文正的父亲亦是自己亲手下葬的,现在能再寻来这两个亲人,朱元璋很高兴。
由于那时朱元璋还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朱文正母子二人不仅得到了安全舒适的庇护,朱元璋更是将朱文正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般宠爱,尽心尽力的教育着,并且呵护备至。
朱文正也成了朱元璋的骄傲,不仅从小就饱读诗书,身处乱世沙场功夫也没落下。
才十几岁就敢跟着朱元璋上战场,活脱脱一个少年将军。
但随着后来朱元璋长子朱标的诞生,一切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朱文正虽然年纪尚轻,但政治嗅觉却很敏锐。
在1356年时,朱文正率领人马攻下集庆路,朱元璋面对立下赫赫战功的侄子想进行封赏以表赞扬,却被朱文正拒绝了。
此后朱文正秉承着花天酒地的理念,以乖戾、骄纵示人,将自己手下工作全交给别人去做。
朱元璋即使知道底下人叫苦不迭,依旧多次将自己这个侄子委以重任。
1361年朱元璋刚成立大都督府,就将朱文正任命为大都督,管理中外军事。
此后朱元璋更是将驻守洪都的重任交给自己这个整日不干正事的侄子去做。
朱文正依旧没改脾性,在洪都每天不是跟侍女们编排新舞就是研究着怎么搞个新曲子。
随着陈友谅的进攻,朱文正悠闲日子结束了。
但朱元璋真的就是任人唯亲,才将驻守洪都重任交给自己这个废物侄子吗?
名垂青史的洪都之战
洪都之战起因于当时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家之争。
三家谁不不服谁,都憋着想要消灭另外两家。
1363年时,陈友谅经过多方打探和反复衡量,觉得时机到了,就率领着60万大军打算一举攻下洪都这个战略要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洪都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按道理来讲战略位置这么新的的地方朱元璋应该派遣蓝玉、汤和等重量级人物镇守才是。
偏偏选中了朱文正这个花花公子位居洪都来抵挡陈友谅的60万大军,城中的将领一时间怨声载道。
但朱元璋真的蠢到以亲情蒙蔽了双眼吗?事实恰恰相反,朱元璋太清楚自己这个“酒囊饭袋”侄子真正的实力了。
面对陈友谅60万人马的威压,朱文正这个花花公子终于装不下去了。
此前虽然每日看起来花天酒地、不问政事。
实际上暗地里朱文正悄悄派人打探陈友谅军队特性,总结出用兵习惯和弱点。
并已经缜密的布置好了自己以两万的人马如何应对多出30倍的敌人。
朱文正知晓陈友谅及其擅长水攻,所以就将提前将洪都城墙向后移了30步,让陈友谅无法发挥出水战的优势。
果不其然,等陈友谅率大军赶到之时瞬间就傻眼了,束手无措只好命令手下士兵下船进行陆战。
洪都城前,两军对垒,站在城墙上的朱文正身披铠甲,姿态挺拔,面色端正,与往日花街柳巷留恋的 形象截然相反。
并且特地对自己手下众将士正色大喊:“城亡我亡,誓伤保卫洪都城!”,以鼓舞士气,全然不惧城下敌军的威逼。
朱文正有勇亦有谋,此前不仅悄悄了解陈友谅治军的优劣之处,对城中那些此前看不上自己的将士们亦是了如指掌。
每个人擅长什么,适合在什么位置进行攻防,朱文正安排的得心应手。
以及,朱文正这个十几岁就征战沙场的少年将军怎么可能袖手旁观,自己点了两千精兵率队随时支援各处。
此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朱文正率领着将士们展开了一起的攻防战。
面对不断涌上来,仿佛没有尽头的敌军,洪都几乎用尽了所有手段。
每当有敌军爬上来时就不断用滚木砸下去,滚木砸完了就用石头。
再加上四处穿梭的将士们用手中兵器查漏补缺,就这样艰难的抵挡住了一个月敌军不停的进攻。
一个月后,朱文正意识到,如果再没有援军,自己守卫的洪都城根本坚持不了多久了,到时候就是城破人亡。
于是马上派出张子明马不停蹄的向朱元璋求援。
到达之后朱元璋仔细询问实际战况,张子明心中忐忑,生怕面对陈友谅的几十万大军朱元璋放弃救援洪都。
于是就夸大朱文正的攻击实力,并且大肆诉说陈友谅部队伤伤惨重,军备紧缺,后勤粮草也没剩多少。
朱元璋听到这番言论,心里顿时打起了趁此良机一举吃下陈友谅这个老对手的想法,马上让张子明回去复命,自己需要好好研究一下。
一听这话张子明心里顿时拔凉,连忙问援军多久才能到洪都。
洪都坚守一个月就很困难了,再来一个月,怕不是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但张子明也不敢忤逆朱元璋,只得回去复命。
张子明日夜兼程的赶回洪都复命,很不幸被包围洪都的陈友谅大军俘虏。
陈友谅想着让张子明劝降朱文正就将他压至阵前,没想到张子明宁伤不屈,对着洪都城墙上的众将士大喊援军快到了,让他们坚持住。
陈友谅一听这话,勃然大怒,张子明更是人头不保,英勇殉城。
得到激励的洪都将士们又满怀希望的对战敌军,守城战打的一天比一天艰难。
朱文正因为体力透支严重已经站不起来,但他还是命令将士把自己绑在竹竿上,表明他这个主帅还没有倒下,洪都还没有攻破,继续指挥作战。
终于在洪都城攻防战八十多天后,朱元璋率领二十万大军开拔而至。
囚禁而伤的国之要臣
朱元璋率军赶到之后,陈友谅直接腹背受敌。
刚经历两个多月战斗后的陈军自然是不敌龙精虎猛地大哥,接下来的战斗接下来的战斗一路摧枯拉朽、
最终陈友谅的大军在鄱阳湖大败,而他本人也在突围中身中流箭而亡。
洪都之战后,在朱文正英勇作战打的基础之下,陈友谅这个多年心腹大患终于被解决。
这不仅证明了朱文正军事指挥才能,同时改变了当时地战局,朱元璋的称帝之路只剩下一个张士诚了。
即使朱文正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多年,此次洪都之战立下的功劳也算是顶天的大了。
可奇怪的是,到了战后应该朱元璋对功臣们例行封赏之时,朱文正心中及其忐忑。
因为朱元璋并没有给朱文正任何封赏。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朱文正心中大概明了了些什么,自己已经是大都督之职,以军功还能再向上封什么呢?
面对自己的这个亲叔叔,朱文正心里恐惧多过亲情。
不得已继续选择以放纵的生活来保护自己,又开始了夜夜笙歌的生活,与当初那个英勇将军已是天差地别。
朱文正虽想活命,他这个前朱元璋视如己出的“儿子“身份,还有那优秀政治才能和盖世的军功,注定不能让朱文正活命。
1364年朱元璋划地号称吴王,同年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
次年1365年,按察使李饮冰上奏弹劾朱文正有异心,即被朱元璋关进监狱囚禁而伤。
结语
虽然朱文正被囚禁来度过余生,没有被朱元璋直接害伤,比起后来的抄家、砍头的蓝玉等人处理方式上温和了不少。
但对于朱文正来讲到底哪个更好,谁也不知道。
朱文正自幼跟随朱元璋长大,还是了解自己的这个叔叔。
纵然有聪明才智能预测到朱元璋日后的杀性,从而伪装自己以图保全,最终还是低估了朱元璋的心狠手辣。
乱世中的一代英雄少年就如此草草收场。
登基后的朱元璋,顺利的让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朱标成为了历史上地位最稳固的皇太子。
朱元璋全部的亲情好像只对朱标展露,好像对被自己亲自关进监狱的朱文正也有一些,或许是因为愧疚。
朱文正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在桂林就藩,被册封为靖江王。
这一脉朱家人口,一直延续了二百八十多年,直到明末的后代朱亨嘉在南明时期短暂的自立称帝,也算是还了当年朱文正所受的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