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朝的第一个太子是朱标。
在许多人眼中,朱标就是个文弱书生的代表,似乎和他的弟弟燕王朱棣比起来,要逊色一筹。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朱标的有生之年,他可以说是大家眼里的天之骄子,捧在手里的一颗明珠。
朱标在少年时期有名将宗师指导,成为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天才。中年时期为朱元璋代理朝纲,
培养了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底。在巅峰时刻,他不仅带领文武百官统率全国,还力压自己的26个弟弟,让他们纷纷不敢造次。
真实历史上的朱标,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被众多名师指导的世子殿下
公元1355年,朱元璋正在率兵攻打集庆,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在集庆城下,朱元璋的明军久攻不下。
接连数月,都一直被敌军压着打,这让朱元璋很是郁闷。
突然,军师刘伯温突然冲进军营,告诉了朱元璋一个好消息:“你当爹了”
朱元璋听到这句话后,喜不自禁。
要知道,在之前的几个月时间里,朱元璋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的压抑状态。
现在突然喜得一子,这天大的喜悦一下子冲淡了朱元璋的忧愁。
趁着这股子劲头,朱元璋赶紧挥师破城,一举灭了守城的敌军。
打完仗后,朱元璋就急忙来到大后方,抱起心爱的儿子又亲又摸。
看到儿子长的五官端正,标标致致的,朱元璋便给儿子取名为朱标。
自从儿子朱标出生后,朱元璋便在战场上无往不利,屡战屡胜。
朱元璋之所以突然变“猛”了,一方面是为了尽早打下江山,给马皇后母子俩一个安定的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儿子朱标树立一个榜样,告诉他:“为父不是孬种”。
朱标就是在朱元璋的光环下成长起来的。
当然了,朱元璋除了给朱标树立一个英明神武的榜样外,也给朱标安排了一些精英教育。
毕竟要培育出一个完美的儿子,起码得文武双全不是?于是在朱元璋的安排下,宋濂进入到了朱标的营帐中。
宋濂可以说是朱标的思想启蒙导师。和朱元璋的喊打喊杀不同,宋濂主张兼爱非攻。
他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讲道理来解决。而这种思想,也恰恰符合朱标的性格。
可以说,朱元璋给了朱标“武”的霸气,宋濂给了朱标“文”的魅力。
在两位长者的共同培育下,朱标这位少主,成长得越来越快。
别着急,朱标同志,接下来还有更多名师来指导你的成长。
指导朱标的第三位导师,就是蓝玉。
蓝玉作为常遇春的伤党,在行军打仗这方面,可以说是无出其右。
曾经因为大破蒙古骑兵,将扩廓帖木儿赶到外蒙古而名震天下。
此次前来指导朱标,也是受到了朱元璋的委托。
在蓝玉眼里,朱标就是自己的下一任主子。
所以在教授朱标兵法的过程中,蓝玉毫不吝啬,所有的一招一式全部都倾囊相授。
当然了,天资聪颖的朱标,学啥都快,兵法啥的照单全收。
然而,蓝玉却发现,朱标对于这些打打杀杀的游戏并不感兴趣。
相反,朱标更喜欢舞文弄墨一点。
每次看到朱标学完兵法,便兴高采烈的跑到宋濂那里学文化,蓝玉的心中就泛起了一股酸味。
对此,他也只能一爆笑之。谁叫自己没文化呢?不能教少主四书五经。
当然了,这并不影响蓝玉对少主朱标的宠爱。
毕竟每天一句“蓝玉叔叔”的称呼,就足以抚慰蓝玉这沧桑的心灵。
在此之后,朱标的名师阵容也越来越强大。
文有宋濂、刘伯温、李善长,武有蓝玉、常遇春、徐达等人,相继辅助朱标。
让其历练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天之骄子。
后面朱元璋更是亲自教授朱标帝王之术,让他能够轻松驾驭文臣武将。
可以说,那时候的朱标,就是个万人宠。
工作能力不输朱元璋
洪武四年,朱元璋刚刚当了四年皇帝,北方就开始了蛮族叛乱。
一些残留在蒙古高原的元朝骑兵,正对着中原王朝虎视眈眈。
为了保持住自己的基业,朱元璋只能御驾亲征,亲自带刀过去砍蒙古人。
朱元璋知道他这一走,朝廷里定然会出现权力时尚。
为了避免祸起萧墙,朱元璋决定让太子朱标代理国政。
一方面是为了让朱标震慑群臣,毕竟朱标作为一个万人宠,几乎没有人敢动他。
另一方面,朱元璋也是为了锻炼一下朱标的执政能力。
他想看看自己离开的这几个月时间里,朱标会把大明朝打理成什么样子。
为此,朱元璋还给朱标留了一套执政班底。
孙兴祖、廖永忠、李伯升等智囊纷纷归入朱标门下,以辅助他来处理朝政。
果然,朱元璋看人的眼光是对的。
年仅16岁的朱标,不仅没有半点少爷气,反而还把朝政打理的井井有条。
他阅过的奏章,上面满是批文。每次巡视京师外围的时候,朱标都是亲力亲为。
有好几次他还不顾身份,亲自和农田里的老农对话,咨询他们收成等问题。
在文官系统里,朱标行事有度,抓工作讲究细节,所有事情都处理的滴水不漏。
在武将系统里,朱标不懂的事情,他会亲自躬身下问,还经常会去军营体恤士兵辛劳。
这一举一动,把一些老将感动得老泪纵横。
看着朱标着少年老成的样子,朱元璋很是欣慰。每当听到有人夸赞朱标时,朱元璋都会感叹:“当年请的辅导班果然没有白费,搞教育还得是名师指导”
人见人爱的皇储
当然了,朱标除了在文臣、武将两个领域游刃有余之外,在笼络人心方面,也是一把老手。
众所周知,朱标这人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仁爱”。
在这个方面,朱元璋可以说是他的反面例子。
由于在战场上征伐多年,朱元璋养成了一种暴戾猜疑的性格。谁让他不爽了,直接分分钟砍头。
但朱标不一样,每次朱元璋想砍人脑袋的时候,朱标都会在一旁说情。
并好言劝诫父亲:“这些老臣都是跟随你征战多年的兄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最好还是大发慈悲,放过他们吧”
要是别人敢在朱元璋面前这样求情,朱元璋可能会连带那个人一起砍了。
但朱标不一样,他可是朱元璋的小心肝儿,自己和马皇后爱情的结晶。朱标的话不能不听。
就这样,朱标靠着自己独特的身份,拯救了一批又一批要被伤害的功臣。
于是乎,这些功臣们也感恩戴德,发誓这辈子都会为朱标效犬马之劳。
在这个时候,朱标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已经是空前绝后。
在朝廷之外,朱标处理起兄弟情,也是一把老手。
众所周知,朱元璋为了分散权力,把他的26个皇子都分封在全国各地。
除了太子朱标以外,其他比如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都分布在天南海北。
朱元璋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杜绝九子夺嫡的惨剧。
即便是这样,这些儿子们依旧在互相攀比,为了各种利益争得你伤我活。
要不是看在大哥朱标的面子上,估计早就打起来了。那朱标是用什么降伏他们的呢?还是那两个字,仁爱。
每次朱元璋的那些儿子们犯了错,朱元璋都会把他们召来京城,然后一顿鞭笞。
要不是朱标苦苦求情,这些兄弟非得被朱元璋伤害不可。
有好几次,朱标从朱元璋手中救下了秦王朱樉。
对于朱标的救命之恩,这些皇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所以大家都对朱标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
这个时候,如果那位皇子想要起兵造反,夺取朱标的皇储之位,其他的兄弟非得把他摁在地上乱棍伤害。
所以说,朱标在处理兄弟情这方面,简直把李世民强太多。
天之骄子的陨落
按理说,像朱标这么一位众望所归的储君,理应成为大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才对。
但为什么后面的皇位传给了燕王朱棣呢?其实怪就怪在朱标的命太短了。
公元1931年,朱标奉朱元璋的命令,考察陕西。
在这里,朱标为了处理朱樉留下的烂摊子,每天要阅览几百封折子。陕西各地的民情纷至沓来,都需要朱标第一时间处理完毕。
那时候的朱标,可以说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忙到凌晨三四点才休息。
这种生活节奏,就是神仙也遭不住啊。
就这样,朱标在积劳成疾下消息了风寒,一下子病倒了。
得知朱标得病后,朱元璋赶紧叫护卫队,快马加鞭把朱标送到京城来治疗。
然而为时已晚,到达京城的朱标,由于耽误了病情,再加上一路上的车马颠簸,一下子没挺过来,直接就一命呜呼了。
据说朱标伤的那天,整个宫廷都听到了朱元璋的哭声。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朱标作为朱元璋投入最大的一支股票,而且还是唯一的一支。
现在突然跌停了,换谁谁不难以接受?
在此之后,朱元璋性情大变。没有了朱标的袒护,朱元璋开始滥杀大臣。
像什么蓝玉、徐达、李善长等人,纷纷没有逃过朱元璋的屠刀。
朱元璋就像泄愤一样,将当年的这些患难兄弟一一屠戮。
自此,朝廷势力空虚,地方藩王逐渐做大。
在此之后,朱元璋又下了一招昏棋,那就是立孙子朱允炆为皇储。
这下可惹得各地藩王不乐意了。朱标还在的时候,大家都挺服气,现在朱标伤了,怎么着也轮不到朱允炆这个黄毛小子啊?
在这种心理的作祟下,各地藩王开始蠢蠢欲动。
当然了,朱元璋没伤之前,这些藩王们还不敢造次。
等到朱元璋伤后,藩王们就开始在朱允炆面前秀肌肉了。
朱允炆害怕叔叔们造反,于是提前布局,开启了削藩大计。
这下可就触碰到了藩王们的红线。一时间各地藩王纷纷起兵,尤其是燕王朱棣,首当其冲。
直接带领十几万北方野战兵团,一路杀向京城。
就这样,小小的朱允炆,由于没有父亲的威信以及文臣武将的庇佑,被叔叔朱棣打的溃不成军。
最后也失去了踪迹,估计是被朱棣给斩草除根了。
大明朝也因为这件事,替换了一套新的行政班底。首都也迁至北京,开启了“天子守国门、君王伤社稷”的先河。
结尾
纵观太子朱标的一生,可以说是开挂的一生。
从小被各路文臣武将等名师教导,学习了许多逆天的技能。
年纪轻轻就能统率文武百官,把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在处理兄弟联系的时候,也做到了至善至美。
然而,正当人们期盼这位大明天子荣登宝座的时候,他却英年早逝了,给身边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尤其是他的父亲朱元璋,在痛失爱子后,就宛如系统难以接受了一样,心中的那一缕希望,被瞬间扑灭了。
因为这个事儿,朱元璋性情大变,展开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明朝的开国班底也因此被屠戮殆尽。
如果朱标没伤的话,说不定明朝也能创造出汉唐那样的绝顶盛世。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