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十大名将 谁说明朝无名将

明朝十大名将 谁说明朝无名将

明朝,是帝制时代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对于今人来说谈论很多,以至于出现“明粉”和“明黑”一说,本人也写过几篇关于明朝的文章,只是单纯的喜欢历史。

几年前有个脱口秀节目叫《晓说》,主持人大家可能知道,他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其中的“一”无,就是指明朝无名将,现在看来,言过其实了。

本篇选取十人作为代表,来聊一聊明朝的名将。

一、徐达

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推翻元朝的统治。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廷残余势力,收取山西、甘陕,大破扩廓帖木儿等。洪武六年(1373年)后长期留守北平。洪武十八年(1385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赐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

二、常遇春

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怀远县)人,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附朱元璋,常自言说能将十万人,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不到四十岁。朱元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三、李文忠

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江苏盱眙(今安徽明光)人,朱元璋外甥,明朝开国著名将领。

十九岁时,李文忠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信任,常派他监军随军出征。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由朱姓复姓李。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

四、冯胜

冯胜

冯胜(?—1395年),本名冯国胜,字宗异,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名将。

元末时期,随兄长冯国用投靠朱元璋,带兵征讨四方。洪武五年(1372年),三路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都没有获胜,唯独冯胜斩获甚众。洪武二十年(1387年),冯胜担任大将军,带领傅友德、蓝玉等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受封宋国公。

因为其女婿朱橚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后来因“胜功最多”,遭太祖猜忌。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冯胜遭到无罪赐死,死后没有进入功臣庙。

五、邓愈

邓愈

邓愈(1337年—1377年),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

16岁领兵抗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江苏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1370年(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

洪武十年(1377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六、张玉

张玉(1343年-1401年),字世美,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朝靖难名将。

张玉原为元朝官员,后投降明朝,隶属燕王朱棣。他在靖难之役期间,夺取北平九门,升任都指挥佥事,并担任燕军先锋,大败南军主帅耿炳文。后为燕军中军主将,在郑村坝、白沟河两次击败李景隆。

建文二年十二月(1401年1月),张玉参加东昌之战,为救朱棣,闯入敌军阵中,力竭战死。永乐年间追封荣国公,谥忠显。洪熙年间又追封河间王,改谥忠武。

七、戚继光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山东东平人,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

戚继光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联合俞大猷等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为祸多年的倭患;后镇守北方边境,抗击蒙古侵犯。凭借战功升至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万历十年(1582年)调往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戚继光受到弹劾,罢免回乡。万历十六年,病死于家中,时年六十一,谥号武毅。

著有兵书《纪效新书》十八卷、《练兵实纪》十四卷本等著名兵书、《止止堂集》。同时,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陆装备优于敌人;富有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八、俞大猷

俞大猷(1503~1579),字志辅,泉州晋江(福建泉州市)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

世袭百户,嘉靖十四年(1535年),又考中武举,授千户。经过兵部尚书毛伯温推荐,出任汀漳二州守备,击破海贼康老,授都指挥佥事。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出任备倭都指挥,平定安南范子义叛乱。嘉靖三十一年,开始与倭寇作战,人称“俞家军”,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的倭寇。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累迁福建总兵官、后府佥书。万历七年(1579年),告老还乡,病逝于家中,时年七十七岁,获赠左军都督,谥号武襄。

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后人将俞大猷诗词编成《正气堂集》。

九、李如松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字子茂,铁岭卫(今辽宁省铁岭市)人。明朝后期名将。

李如松师从徐渭。初承父荫授指挥同知,任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升为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历任山西、宣府等地总兵官。万历二十年(1592年),以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出征,平定宁夏哱拜之乱。同年率军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在平壤之战大破日军小西行长等部。碧蹄馆之战失利后,李如松与日军对峙汉城一线,随后派兵突袭龙山大仓,破坏日军粮食补给,为“壬辰抗倭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回朝,升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加太子太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出任辽东总兵。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的战役中阵亡,终年五十岁。明神宗追赠他为少保、宁远伯,赐谥号“忠烈”,并为其立祠祭祀。

十、袁崇焕

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6月—1630年9月),字元素,广州东莞县人,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明朝开国,能人辈出,开国六公中,有五人都是军事见长;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当然也有名将辅佐,比如张玉。

到了明朝中期,沿海地区倭寇泛滥,也给了将领们展现的机会,戚继光、俞大猷横空出世。

明末,李如松作为军事世家的子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对内:平定叛乱;对外:击败不可一世的日本。

如果袁崇焕不被杀掉,清朝是否会崛起,但起码袁崇焕在死之前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华,不亏是名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徐达,名将,戚继光,明朝,朱元璋,冯胜,李文忠,大名,安徽,故事传记,戚继光,袁崇焕,朱元璋,冯胜,李文忠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徐达,名将,戚继光,明朝,朱元璋,冯胜,李文忠,大名,安徽,故事传记,戚继光,袁崇焕,朱元璋,冯胜,李文忠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徐达,名将,戚继光,明朝,朱元璋,冯胜,李文忠,大名,安徽,故事传记,戚继光,袁崇焕,朱元璋,冯胜,李文忠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