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18岁指挥救援隋炀帝,21岁帮助李渊建立唐朝,李世民究竟有多牛?

18岁指挥救援隋炀帝,21岁帮助李渊建立唐朝,李世民究竟有多牛?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隋炀帝(杨广)率领大队人马巡游漠北草原,岂料东突厥的始毕可汗竟然率领着数十万大军突袭而来,将隋炀帝的军队团团围住。

原本一场轻松的巡游,一下子变成了关乎大隋王朝生死存亡的紧要时刻,隋炀帝被吓得不轻,束手无策。

情急之余,隋炀帝马上颁布诏令,命令天下各郡火速募集士兵前来救援。

诏令颁布后,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来到了军营当中,主动请缨要指挥这场突围。

这个青年分析道:始毕可汗之所以敢在此时袭击皇帝,就是断定了我们的援军距离较远无法仓促应战。因此,我们就更应该大张旗鼓,就算到了夜间也要鸣金击鼓、相互呼应。如此一来,始毕可汗肯定会以为我们的援军已经到达,随后就会自行撤军了!

听了年轻人的分析,军营方面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同意由他来指挥此次行动,结果不出所料,始毕可汗在接连几天看到大张旗鼓的隋军之后,果真起了疑心,急忙撤军了。

至此,一场关乎大隋王朝生死存亡的包围,就这样被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轻松化解了。

在此次事件中,这位年轻人所展现出的战局分析和临场指挥能力,完全不输于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不可不谓之天纵奇才。

然而,此次解围却只是这位年轻人的人生履历中非常平淡的一笔,在以后的生涯中,他将一次又一次地铸就传奇,成为史书当中浓墨重彩的一名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就是李世民!

李世民是时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李渊的次子,年幼时期的他就喜欢讨论排兵布阵与兵法,而且还射得一手好箭,救援隋炀帝行动的成功就与他对兵法的熟稔于心密切相关。

李世民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成为了父亲帐下的一名军事指挥官,而此时的李世民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才能,还有对当今政治走向的深谋远虑:如今的隋炀帝奢靡无度,大隋王朝摇摇欲坠,大有一夜倾覆之势。

李世民人缘广泛,身边聚集了不少的英雄豪杰,其中就包括了担任晋阳令的刘文静。

刘文静与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是旧友,对其十分看中,认为李渊是个心怀四方的有志之士,在结识了其子李世民之后,更为李世民的年少有为而感到震惊。

作为一个胸有大志的人,刘文静在政治上却屡遭坎坷,后来更仅仅因为他是瓦岗寨起义军首领李密的亲家,而被隋炀帝打入了大牢。

一天夜里,李世民到牢中看望刘文静,他终于向李世民吐露了自己的心事:“当今天子昏庸无能,而你的父亲既有鸿鹄之志,又有兵源,为何不肯造反呢?如今,隋炀帝正在南方游玩,此时起兵乃大好时机啊!”

实际上,起义的事情也是李世民长久以来的想法。于是,栅里栅外,二人一拍即合,共同商讨了周密的起义方案。

回到家中,李世民马上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李渊,岂料父亲李渊勃然大怒,非但没有同意李世民的建议,还将其厉声训斥了一番:“身为臣子,怎敢有忤逆圣上之心?”

对此,李世民并未气馁,而是在次日下午又来到了父亲李渊的卧室之内,继续苦口婆心地劝导父亲。

经过一夜的思考,李渊实际上也有了一些回心转意的迹象:当今天下,唯有顺民意、起义兵,方可安然无恙!

但是,李渊却始终不敢迈出这一步。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公元616年冬,也就是隋炀帝大业十二年。

那一年,突厥人出兵前来进犯,李渊试图抵抗,却因交战不利败下了阵来,隋炀帝得知后,居然下令要把李渊打入大牢。

于是,李世民便趁此机会,再次劝说父亲起义,李渊见如今已经没有了退路,因此终于下定了决心。

当李渊高举起义旗帜的时候,苦于隋炀帝暴政已久的远近之民纷纷响应,短短十天的时间,李渊就募集了几万人。

最初起义的时候还算顺利,可正当李渊的起义大军南下到达贾胡堡的时候却遇上了一个大难题,这个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关乎到了起义的成败、义士的性命和朝代的更替。

军队南下时,突然遇上了磅礴大雨,前行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军队无法行进,大家只得停留在原地,等待雨过天晴。

可是,一连几天过去了,这场大雨还是没有停的迹象,之前给起义军队准备的粮食也快要吃完了。

祸不单行,李渊同时还打听到了一个小道消息:原先割据一方的军阀刘武周勾结了突厥,袭击了起义军大本营晋阳。

因此,此时的起义军究竟是继续南下行军,还是马上退回到晋阳守家,这两个决定将事关起义的成败。

李渊及其帐下谋士一致认为,此刻应该立即北还,先守住自己的大本营,养精蓄锐后再重新起义,于是当即下达了撤退命令。

当天晚上,士兵们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返程,在大部分人眼中,回撤的确是个最正确的方案,而李世民却不这么想。

在李世民得知军队准备撤离的消息时,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他赶忙找到了父亲李渊,向他重新梳理目前的情况:

“如今我们虽说碰上了连续几天的大雨,但附近到处都是成熟的庄稼,因此没有必要去担心粮草问题。

刘武周表面依附突厥攻打我们,可实际上他们也必然会相互猜忌,前一阵突厥刚刚与我们和好,怎么会轻易地攻打我们?

父亲,像这种小道传言,万万不可轻信啊!况且,您正处于创业的关键时期,如果因为遇到一小股敌人就选择班师,那些与您一同起义的将士们肯定会心灰意冷,之后想再次起义可就难了……”

听了李世民的话,李渊依旧坚持撤退,眼看父亲一意孤行,情急之余的李世民便在其面前大哭了一场,反复劝导李渊,说如今军队锐气正盛,千万不可随意撤离,甚至还拉着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一同劝谏李渊。

最终,李渊拗不过两个儿子,只得停止撤退,并命令起义军等待雨停继续行军。

不得不说,后来的历史也向我们证明了,李世民的这一决策成功地挽救了父亲李渊,挽救了起义军,同时也挽救了唐王朝。

前去骚扰晋阳的刘武周和突厥人,确实如李世民说的那样,外虽相附、实则相猜,并没有对晋阳造成真正的威胁。

而起义军队则通过附近成熟的庄稼,顺利度过了连续的大雨天气,在放晴之后又开始了一如既往的行军,成功攻破了隋朝将领的防守,于次年攻入长安城,不久后称帝。

自此,隋朝完结,天下归唐。

可以说,对于隋唐之间的朝代更替,李世民在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果没有他每一次的精准决策和果断进言,历史的走向可能会变得完全不同。

唐朝建立的时候,李世民才刚刚二十一岁,年纪轻轻的他就完成了如此大的成就,而往后的日子里,他更是让整个中国历史都因他而震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可汗,父亲,李世民,唐朝,年轻人,刘文静,隋炀帝,军队,时候,故事传记,李渊,晋阳,李世民,刘文静,隋炀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可汗,父亲,李世民,唐朝,年轻人,刘文静,隋炀帝,军队,时候,故事传记,李渊,晋阳,李世民,刘文静,隋炀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可汗,父亲,李世民,唐朝,年轻人,刘文静,隋炀帝,军队,时候,故事传记,李渊,晋阳,李世民,刘文静,隋炀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