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时期,为了打破萧淑妃一人专宠的局面,王皇后在无奈之余只得引进竞争机制,把唐高宗李治的老情人武则天召回宫中。
岂料,王皇后的这一举动竟是引狼入室,武则天利用唐高宗和自己的旧情,在重回后宫之后,不但地位一路飙升,而且还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
试问,拥有着极大野心的武则天,怎么可能满足于现状?
她的内心不但渴望唐高宗全部的爱,更隐藏着她不可告人的政治野心——夺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之位。
各个朝代,皇帝是朝廷的主宰,皇后则是后宫之主,“帝”和“后”原本就是相互匹配的,因此要选出一位母仪天下的皇后,历朝历代都是非常慎重的,而极其讲究门第观念的唐朝更是如此。
根据唐朝的后宫制度:皇后只设一人,只有现任皇后被废或者死亡,才能确立新任皇后。
然而,此时的王皇后既没有生病,也没有犯错,根本不给武则天任何机会,想要扳倒她又谈何容易?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对于武则天来说更为不利:自己出身小门小户,没有显赫的家族传统,在朝中更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大臣。
但是,武则天手中却有一个王皇后没有的最致命的筹码——自己和高宗皇帝的感情!
武则天深信,自己不会坐以待毙,机会不仅可以等待,更加可以创造。
那么,武则天是如何创造机会扳倒了王皇后呢?
说实话,想要扳倒王皇后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身为一国之母,王皇后性格简重、沉稳端庄,虽说时常会给人一种乏味的感觉,但也很难抓住她的什么把柄。
因此,虽然武则天在她的身边安插了不少眼线,可那些宫女整天跟武则天汇报的有关王皇后的事情,无非就是她今天吃了什么、喝了什么、穿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但却始终挑不出王皇后有什么大错。
对此,武则天也只能急在心里。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
如果一个人一门心思地琢磨一件事情,她就总能想出一个办法来……
经过日思夜想,武则天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就是让她自己背上了千古骂名,却也成就了千秋帝业,同时也称为千古之谜的“小公主死亡事件”。
大概是在永徽四年底到永徽五年初的时候,武则天生下了自己的长女,也就是李弘的妹妹,看着粉团一般可爱的小公主,武则天也把她视为掌上明珠。
可是,在一次王皇后探望过后,小公主就非常离奇地死掉了。
关于这件事情,史料中有着不同的记载……
根据《唐会要》记载: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后之意。
意思是说,武昭仪生下了一个女儿,却忽然间死了,至于到底是怎么死的,史学家在记载的时候并没有讲,只说死亡确实是一个客观事实。
而武则天则利用小公主的死上奏唐高宗李治,说是王皇后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因此就导致了高宗皇帝态度的变化。
如果按照这种记载的话,武则天的这一举动就可以被称为“利用机会”。
但是,在另外一些史书当中,武则天就不是利用机会,而是变成“杀人凶手”了……
根据《新唐书·后妃列传》记载: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查,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
意思是说,武昭仪生下小公主之后,王皇后就按照母仪天下的礼仪前去探望,可是就在王皇后去的时候,武则天却找了一个借口离开了。
面对着情敌生的孩子,王皇后怎么可能有什么实在的兴趣呢?于是,王皇后也就只是抱了抱、摸了摸,装装样子很快就走了。
王皇后离开之后,武则天又偷偷地溜了回来,随即拿起了小被子把小公主给捂死了,之后重新布置了现场,自己又悄悄离开,专门等着高宗皇帝的到来。
至于高宗皇帝,可能也是因为女儿刚刚生下来不久,所以每次退朝之后就会先来看看小公主,这一天自然也如期而至了。
武则天装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样子迎了上去,和唐高宗一起去看孩子。岂料,当他们揭开小被子一看,全都傻眼了,小公主已经断气了。
此时的武则天一下子转喜为惊,马上问了身边人一个关键性问题:“孩子怎么没气儿了,刚刚谁来过?”
宫女们吓得一个个脸色煞白,赶忙答道:“只有王皇后刚刚来看过小公主……”
此刻,武则天马上又转惊为悲,号啕大哭,哭得是肝肠寸断。
在这种情况下,唐高宗李治的大脑突然间也就短路了,再也没有深层思考的能力了,于是马上脱口而出:“皇后竟然杀了我的女儿,她过去就曾与萧淑妃一起诋毁武昭仪,我万万没有想到,她的心会如此狠毒,居然报复在一个孩子身上!”
如果按照这种记载的话,那就是武则天精心策划了这场阴谋,直接导演和演出了这场悲剧,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给了王皇后。
那么,上述关于“小公主之死”的说法,到底哪一种才更为可信呢?
个人认为,武则天杀害小公主的嫌疑还是相当大的,其理由有三……
第一个理由:王皇后不存在杀害小公主的性格和动机。
在性格上,王皇后沉稳端庄,行动力不强,并不是一个心动就马上行动的人,这样的人不适合当一个杀人犯。
再看动机,王皇后完全不具备杀人动机,按照王皇后和武则天当时争宠的形势来看,打持久战对于王皇后来说才更为有利,她绝对不会轻举妄动。
所以说,王皇后不具备杀死小公主的性格和动机。
换言之,当王皇后离开的时候,小公主还活着。
第二个理由:小公主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自然死亡的可能性。
根据常识来讲,一个刚刚生下来不久的小公主身边是不可能离开人的,她毕竟不像咱们平常老百姓,生了孩子一个人照看不过来,偶尔就把孩子独自放在床上,任由孩子自己哭闹乱爬。
人家可是公主啊,身边有奶娘和宫女,身边一刻都不会离人。因此,在王皇后离开到唐高宗到来的一段时间,必然是非常非常地短暂。
当然了,我们同时也承认,中国古代时期的医学并不发达,所以一个小孩儿猝死的可能性比起现在来说也非常大。
但是即便如此,一个孩子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忽然就死在了那里,说来也过于离奇。
所以说,小公主被谋杀的可能性要大于自然死亡的可能性。
第三个理由:武则天具备杀死小公主的动机、性格和条件。
先看动机,相信大家都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那就更不可能会有无缘无故的杀人了!
凡是杀人就得有个动机,官府破谋杀案之前也得先捋一捋,谁能够通过一个人的死亡而受益,那么这个人肯定就是重大嫌疑人。
此时,武则天就具备重大嫌疑!
因为,当时与王皇后争宠的胶着状态对武则天非常不利,她急于打败王皇后,也急于给王皇后制造一些麻烦,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她杀死小公主嫁祸给王皇后,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
从性格上看,武则天是个非凡之人,很善于给自己创造条件,当初在感业寺出家的时候,她不就为自己创造过条件吗?
所以说,武则天也具有杀死小公主的性格。
除了动机和性格,武则天还具有不少杀死小公主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武则天已经在后宫建立了广泛的情报网,因此对于王皇后和高宗皇帝的出行时间了如指掌。
也正是因为有了事先的了解,武则天才可以打一个巧妙的时间差,在他们探望孩子的短暂空档里杀死小公主,再布置现场离开。
第二个条件:武则天有一个非常特殊而且谁也不具备的条件,那就是她有着一个母亲的身份。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一般人在照看小公主的时候,对外人的警惕心可能会高一些,但对于孩子的母亲就不会有任何的警惕之心。
所以说,同样都是来探望小公主,如果王皇后来了,其他人可能还会特别注意一下,但如果是孩子的母亲来了,谁又会去多想,那不是应当应分的吗?
因此,武则天在发现小公主死了之后,立刻就问“谁来过”,而后宫的宫女们则马上说“王皇后刚刚来过”。
事实上,武则天和王皇后两个人都来过,只不过在大家的头脑中,却很自然地忽略了那个经常亲近孩子的母亲,而只是想到了王皇后这个外人!
也正是这一句话,决定了此后的王皇后在唐高宗李治心目中的地位。
可见,武则天非常具备杀死小公主的动机、性格和条件。
换言之,武则天杀害小公主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虽说,“小公主之死”的事情看起来过于血腥、过于残忍,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权力对于一个人的诱惑简直太大了,甚至可以吞噬人性与亲情,让一个母亲能狠下心肠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小公主死亡的十二年之后,武则天也已经稳坐她的皇后宝座了,此时的她回想起这个可怜的小女儿,心里恐怕也是隐隐作痛吧!
于是,武则天就把自己的女儿追封为“安定公主”,谥号“思”,思念的意思,而且按照亲王礼节将其隆重安葬。
也许,对小公主这种特殊的礼仪安排,可能恰恰反映出了武则天内心的歉疚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