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封建王朝一直是主流,而朝代更迭又是历史潮流,在数个王朝之中,还属唐朝对于古今中外的影响深远了,在唐朝中的历任皇帝中,尤属唐太宗创下的功绩最为伟大,不仅仅是在唐朝,在整个历史上,他也是帝王中的佼佼者。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势力都想趁乱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而无权无势的人则是想要站对阵营,建功立业,李世民便劝自己的父亲起兵,随后李渊父子齐心协力,一同作战,而优秀的李世民更是立下累累战功,有人说一般江山都是被他打下来的,足以可见李世民的能力突出。
当时李世民带着军队在长安城街上走过,百姓们高呼他的名字,他非常受欢迎,李渊见状,将他封为天策上将,允许他可以在府内设置衙门,这就使得李世民可以发展自己的势力。但为何能力最突出的李世民没有被立为太子,据说当时起兵之时,李渊答应事成后让他做太子,但最终却让性格优柔寡断的大儿子做了太子。
可其实李世民才是最适合做帝王的人,文武双全,精通谋略和政治,他的才能文臣武将,同样还有帝王风范,杀伐果断,心怀天下,所以他后来为了皇位,弑兄杀弟,逼父皇退位,抢走了弟妹,他做了这样薄情寡义的事,但是后世人更多记住的还是他的丰功伟绩,妥善处理国家政局,开拓国土,他的帝王做得十分合格。
唐朝之所以能引得万国朝拜,唐太宗也被称为“天可汗”,不仅仅是唐朝的外交强大,更重要的其实是军事的强大,李世民继位后,由他下令的战争更是充分凸显了他的军事天分,唐朝统一后,对于少数民族,比如一直猖狂的突厥,他直接派兵平定,态度坚决,而后又继续扩疆领土,多次出兵西域,威慑众国。
隋朝在出兵高句丽的过程中,多次战败,而李世民再次派兵进攻,他亲自率领军队作战,一直打到了安市城,足以证明他的军事才能有多么优秀,他在一众的隋唐军事家中,也丝毫不落下风。
可有一个人却将他逼得步步后退,甚至差点让他丢掉了长安城。这人就是薛举,他本人身形魁梧,性格豪放,不拘小节,同样也是在战乱中发展势力的人,大业晚年,因为战火不断,民间百姓背井离乡,还有盗贼趁乱谋财,而薛举为了打击贼寇,便自己招募兵马,建立部队,又发动叛乱,控制了县城的官员,打开粮库放粮给百姓,引得了百姓的支持。
此后薛举的名声远扬,不断的有各地的人前来投靠他,薛举是靠着打劫官家的兵器马匹发展实力的,随着势力一步步壮大,他攻打隋朝大将皇甫绾驻守的地盘,当时天下大雨,为了早早结束,薛举集中兵力直接攻打对方的大营,趁着夜色偷袭成功后,薛举带着军队一鼓作气,直接拿下了鄯、廓二州,仅仅是半个月的时间,他的兵力就达到十五万人。
这样看来,薛举也是一位军事将才,积攒了实力后,他有了更大的野心,大业十三年,他在兰州称帝,还为自己修建了皇陵,没有攻打下来剑口,便又攻打秦州,而后将都城定为秦州。这样强横的行事作风,让他在乱世中势不可挡,他下令攻打陕西凤翔,强攻不行,便转为智取,他贿赂唐弼,许他以高官,可事成之后,薛举并没有承诺他应得的,而是将唐弼的众多兵马都收归己用,这次他的兵力达到二十万。
在这次天下大乱中,李渊父子是势力最大的一方,所以他们注定是敌人,李渊派了李世民去迎战薛举,在双方的交战过程中,薛举带着军队杀到长安,不过李世民业并不弱,他也步步反击,同样压制着薛举,使得薛举不得不撤退。
薛举自知无法对抗大唐势力,他有了投降的想法,还问属下历史上是否有皇帝投降呢?身边人也告诉他历史上确实有许多皇帝投降,他们能够保全性命,不至于被杀死,但也有部下认为,不应该投降,要继续作战。这让薛举无法立马做出决定,若是投降的话,那么多年积攒的势力就四分五裂了,所以他跟大家说,他只是为了试探大家的想法而已。
他突然想到,他可以跟突厥合作,不过唐军这边已经先一步联系了突厥,所以薛举仍然无法改变局势。公元618年,双方狭路相逢,准备充足的李世民已经做好要打一场消耗战了,所以无论薛举怎样挑衅,唐军也不出战。薛举也知道自己不能这么耗下去,便派士兵从小路偷袭唐军,打了唐军一个出其不意,使得唐军的损失惨重,只能撤回长安城。
而薛举也想着一鼓作气,直接攻入长安城,但可惜他突然病了,不久便去世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皇位,但是唐军已经趁势剿灭了薛举的军队,使得薛举的政权彻底覆灭。若是薛举没有重病的话,直接攻打长安,恐怕最终的结局就被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