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逾千年的历史,历经两百多个朝代,每个王朝的建立都是无数能人志士为之付出生命代价的成果,而每个朝代的君主,他们也曾和自己的战友们为政权的建立而殊死拼杀。但是当王朝建立,政局不稳时,起初一些为江山立下功劳的臣子,就会成为君王的眼中盯。
地位雄厚,有大量的支持者,这样的人物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朝局的稳定,而君王并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许多王朝初立时,削弱功臣的权利或是屠杀功臣,是君王上位的第一件大事。但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君王他们在建立王朝后不杀功臣,反而加以重用,譬如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后汉、开创“光武中兴”的光武帝刘秀,还有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的嬴政,这些心胸开阔的帝王便从未屠杀功臣,而是依靠这些当初一起打拼江山的兄弟一同开创盛世。有正面教材就有反面例子,和这些从不屠杀功臣的帝王相比,历史上大杀功臣的君主反而更多,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个。
因为忌惮功臣们的权势,刘邦一上位就以各种罪名将当初的功臣们屠杀干净,可以说是毫不留情。而和汉高祖采取同样措施的还有一位皇帝,他就是草根出生靠自己一手打拼出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但是王朝新立,天生多疑的朱元璋就忘记了当初和自己一起打拼江山的兄弟们。他的屠刀也开始伸向那些功臣。1376年,朱元璋杀掉了百名以上的功臣和官吏;1380年,朱元璋又将宰相胡惟庸判以诛九族的严刑;1385年,六七万人以上的人被牵连,许多低等级的官员都被屠杀;1390年,包括韩国公在内的一大批功臣又人头落地;1393年,凉国公等一万五千多人被牵连。
十几年内,为了稳固统治,朱元璋大杀功臣,当初34开国功臣已经只剩下寥寥4位,而其中一位就是刘伯温。刘伯温出生于1311年,他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而且刘伯温精通星象之术,本人更是极具聪明才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刘伯温为什么得以在朱元璋的屠刀下保住性命呢?主要是因为一首诗。起初,刘伯温就知晓以朱元璋的性格为了稳固江山,他不会轻易放过当初的开国功臣,所以有先见之明的刘伯温早就上表说明自己要告老还乡,并从此不参朝政。虽然如此,朱元璋却始终不放心,还连夜派人召回刘伯温,但当使臣赶到时,其家族人却表示刘伯温在前一天死去了,得到消息的朱元璋终于稍稍放心。
但随着时间流逝,多疑的朱元璋察觉出了不对劲,他决定亲自暗访刘伯温的老家,看刘伯温是否真的已经死去。当朱元璋和随从来到刘伯温老家的村口时,看到了一处破庙,破庙让朱元璋想到了自己当初最和尚时的往事,走进去一看发现破庙之中画着一个背着布袋的和尚,和尚旁边还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刘伯温所写。
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而画上的和尚也很像自己,看到这些的朱元璋恍然大悟,明白了些什么,于是没有再继续寻找刘伯温,反而返回京城,此后也再没有屠杀功臣。刘伯温靠这首诗躲过了一劫,而他的这首诗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心志,如今这首诗也流传至今,更是成为人人都会背的经典之作。参考文献:《明朝那些事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