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在历史上风评并不是很好,他小时候的经历太过悲惨,从一个乞丐出家做和尚一直逆袭到一国之主,建立大明朝可见其睿智非一般人比拟,当然更多一点是他有刘伯温和一帮可以为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建立大明朝后,朱元璋也是对这些兄弟进行了各自的封赏。而对于朱元璋争议最多的是,朱元璋称帝后“卸磨杀驴”。
称帝后的朱元璋,一门心思想稳住朝廷局面,所以在封赏官职上并不小气,尤其是丞相职位,分为左右丞相由李善长,徐达两位担任。徐达是个武将基本不管朝廷上的事情,所以丞相发言的大权都在李善长的手中。但自古帝王心思难测,时间一长朱元璋也不例外。
李善长是个文人又是跟着朱元璋的老将,所以处理国事非常尽职尽责,不敢懈怠。但是唯一不好的是,他的年龄要比朱元璋大了好多,马上要临近退休的年龄了,又因为生病在家养病。朱元璋一看这情况,这是要辞职的节奏,便立马瞅了丞相之位的三个候选人,分别是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三人。并把军事刘伯温传唤了跟前问道,李善长马上退休,三人之中谁最合适担任丞相?
作为军师跟在朱元璋身边时间太长了,很了解朱元璋,说话并不敢直来直去说。所以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杨宪能干有谋略,但是度量不行,作为一朝宰相不是很适合,汪广洋相比杨宪还要差一点。朱元璋不死心地接着问胡惟庸呢,胡惟庸这个人不错,但是做事容易用力过猛,也不适合。朱元璋一听随后问道那先生自己适合不适合宰相之位。
刘伯温一听就知道大事不妙了,这是一道送命题,依照朱元璋多疑的性格,自己无论是推荐哪一个都会有猫腻在里面,况且刘伯温已经发觉朱元璋这叫自来不是来挑选丞相人选,而是废除丞相制,不想老朱家的皇权受制于丞相,刘伯温想到这随即说自己疾恶如仇,没有耐心更不是当宰相的人选,还是在找找其他的合适人选吧。
李善长的宰相接班人最终落到了胡惟庸的头上,而胡惟庸也成为明朝最后一位宰相。论寿命大概李善长是最长的一个了,刘伯温死得不明不白,而杨宪被莫名斩杀,汪广洋以下毒谋害刘伯温被处死,胡惟庸虽是丞相但是他狂妄自大,朱元璋利用他这一点一直放纵他最终以谋反罪名处决,同时也废除了丞相制度解除了对皇权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