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同样是远洋航行,为何郑和船队平安无事,西方水手却九死一生?

同样是远洋航行,为何郑和船队平安无事,西方水手却九死一生?

土耳其半岛地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也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必经之路。14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这一阵地,严重阻碍了东西方的交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封锁了欧洲到亚洲的贸易路线。直到15世纪,为了为商品经济的发展筹集货币,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寻找一条从欧洲通往中国和印度的海上通道。正是由于这种需要,人类历史进入了航海时代。

在欧洲航海家中,最著名的四位是:1488年发现好望角的迪亚斯、1489年到达印度的达伽马、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的麦哲伦。

毫无疑问,他们为欧洲乃至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这些光鲜亮丽的成就背后,我们也要关注水手们的牺牲。比如麦哲伦出发时带走了270人,回来时只剩下18人,甚至还死在了途中。GeorgeAnson取出了1854个人,但只返回了188。

这样的死亡率在当时确实很高,但即便是平均死亡率也高达40%。也就是说,在航海时代,欧洲人只要上了船,基本上就九死一生了。在欧洲航海家远航之前的半个多世纪,来自中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明帝国的船队横渡印度洋,抵达非洲东海岸。与欧洲舰队的高死亡率相比,郑和的舰队出奇的安全。同样是航海,为什么东西方差距这么大?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舰队最大的旗舰长四十四尺四,宽十八尺。

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船。换算成今天的长度单位,郑和旗舰长约152米,宽约62米!数据是什么概念?要知道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长宽分别为304.5米和75米。也就是说,郑和这艘船,几乎就是半艘航空母舰了!在海上航行,船越大,抗风浪的能力越强。《明史兵志》载:“宝船高如楼,底顶宽阔,可容千人。”

哥伦布的船只有24.5米长,6米宽。

两船首尾相接,还不如郑和的宝船宽。对于郑和来说,哥伦布这艘吨位只有自己百分之一的小船,不过是一艘救生艇。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据说他的船不小吧?但旗舰“特立尼达”号的排水量只有110吨。这是什么概念?郑和的“大福”号宝船排水量为“五千料”,换算为2500吨。

说完船的大小,再来说说海上两岸人员的伙食。我国有句谚语:“人是铁,米是钢,一顿饭不吃,就会饿”。

在海上吃什么很重要。因为不能自己生产,只能靠船上的储备来维持自己的需要。但是说到吃,中国人绝对是世界上最有天赋的。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吃到比中国更多的花样和品种。一本书《东京梦华录》详细记录了宋代的各种美食,到了明代,中国的美食种类更多了。

因此,郑和上船所带的食物是相当丰盛的。例如猪肉、羊肉、鸡肉等肉制品,茄子、葫芦、冬瓜、黄瓜等蔬菜,热带地区的榴莲、芒果等热带水果,很少发生坏血病。

相比之下,欧洲水手吃的面包被橡胶虫吃掉了。这不是你今天看到的那种松松垮垮的面包,而是那种硬到让人打嗝的面包。直到18世纪,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和士兵因为吃不饱发生兵变。

除了吃得好,两边剧组人员的身份也截然不同。郑和船队的都是大明帝国的官兵,属于政府编制。有了这样的身份,他们就会自觉地效忠于皇帝,服从郑和。

欧洲舰队上的水手有街头流氓、堕落的贵族、欠债的穷人、越狱的罪犯等等。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出海是一种投机行为,能活着到达新世界就可以赚到血,死了也不会赔钱。因此,就船员素质而言,欧洲水手远远落后于明朝官兵。

在分工上,郑和的船队分工明确。所谓“航海靠舵手”。在南海及其周边海域,郑和派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国人掌舵;进入印度洋后,郑和让一位更熟悉海况的阿拉伯人掌舵。

欧洲舰队基本上是一个人掌舵。就出海目的而言,双方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或者是为了提升国家的威望,而欧洲则是出海投机。

正因如此,双方舰队的规模,甚至都不在一个档次上。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时只有3艘船和87个人;麦哲伦有5艘船和270人。结果,哥伦布在美洲的据点被印第安人拆毁,麦哲伦本人甚至被土著砍死;达伽马4艘出征,遇风暴不慎送出“三杀”郑和下西洋时,一口气带了62艘宝船和27800名士兵。

这是沿线小国无法想象的数字。

事实上,郑和的船队也遇到了麻烦,比如海盗、土著冲突等。爪哇曾误杀郑和将士140人。郑和还没来得及表态,爪哇国王就立刻下跪请罪,愿永远臣服于明朝。从此,每年不远千里,上贡大明。如果不是,郑和当时的命令说不定已经灭国了。再比如海盗,要么被郑和消灭,要么像“海盗王”陈祖义一样被俘虏回南京处决。

说起陈祖义,不介意多花笔墨。

陈祖义祖籍广东潮州,明洪武年间举家迁往南阳。陈祖义依托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在这里劫掠过往的商船。历经10多年,会员已达10000余人,军舰100余艘。这种实力,也让他不惧东南亚,因为东南亚没有人能够统治他。他肆无忌惮地掠夺过往船只10000多艘,袭击了50多个沿海城镇。朱元璋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他无果。

永乐年间,明政府财政收入1100万两,朱棣却悬赏白银750万两。这也让陈祖义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悬赏最高的头号通缉犯。但是遇到郑和之后,陈祖义的人生就结束了。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郑和击败陈祖义,护送他回南京斩首。这样一个在当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海盗首领的人,还是被郑和连根拔起。试问,郑和下西洋还顾虑谁呢?唯一担心的是极端恶劣的天气。

在出海目的上,双方也存在较大分歧。

也就是说:郑和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而欧洲航海家不知道。根据《明史•郑和传》,郑和船队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有: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马那加、波尼、苏门答腊、阿鲁、克致、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索里、苏禄、伽依勒、阿丹、南布力、甘巴里、兰山、彭亨、吉兰丹、呼鲁摩斯、柳山、孙慈、木古都舒、马林迪、贾萨、祖法尔、竹布、曼巴萨、天放、力代、纳格尔、沙里瓦尼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布奇瓦。

欧洲航海家确实有自己的“目的地”。例如,哥伦布知道他要去印度,但他不知道印度在哪里,也没有航海图可以参考。以至于他到了美国就硬说这里是印度,于是当地的原住民就莫名其妙变成了“印第安人”。正是因为太多的不确定性,欧洲的航海者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更多未知的危险。再加上他们的航路往往跨越大洋,应对危险的手段就更少了。

前面说过,郑和的船队进入印度洋后,就会交给阿拉伯人掌舵。阿拉伯在印度洋航行了数百年,研究了数百年。自然是有足够的经验。不说经验,阿拉伯人就是沿着海岸线航行的。这样就避免了很多可能出现的大风暴、海啸等问题。面对普通的风浪,郑和的船队可以凭借庞大的船体有很高的抵抗力。所以,郑和的船队不惧风浪,但也不允许自己受到风浪的威胁。东南亚的小国虽然相对落后于明朝,但绝不是荒芜之地。

因此,郑和的船队一旦缺粮,可以立即靠岸补给。因此,东西方航海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凭借着绝对的优势和便利,郑和得以在印度洋和南海周围“七进七出”而毫发无损,这得益于明朝强大的国力。欧洲航海家虽然损失惨重,但他们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让他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不言而喻,尽管后人利用他们的成果进行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航行,麦哲伦,欧洲,中国,哥伦布,郑和,西方,世纪,航海,舰队,故事传记,麦哲伦,欧洲,陈祖义,哥伦布,郑和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航行,麦哲伦,欧洲,中国,哥伦布,郑和,西方,世纪,航海,舰队,故事传记,麦哲伦,欧洲,陈祖义,哥伦布,郑和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航行,麦哲伦,欧洲,中国,哥伦布,郑和,西方,世纪,航海,舰队,故事传记,麦哲伦,欧洲,陈祖义,哥伦布,郑和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