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并不是说知识一无所用,而是指如果只有知识没有任何战斗力是不行的。在悠久的历史中,朝代的更替也在向我们诠释这个道理,如果一个朝代只注重文化的传承是万万不可的。
中华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常常被称为礼仪之邦,我们的民族也有骁勇善战的一面。在古代,例如汉朝,大将军是朝堂上最高的官职,而我们熟知的丞相,看起来权力滔天,但没有手握兵权,也不能做到一呼百应。丞相真正做到一人之下也是在他们同时担任大将军之后。
这也真正诠释什么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只是后来我们慢慢放下刀剑。从宋朝的时候,文人的地位开始有所提升,也出现俗称的“学而优则仕”,而宋太祖也是十分重视文人,让百姓都拿起书本,武将的地位一步一步的下降。在中华悠久的历史中,如果提到好战,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元朝,然后就是汉朝。
在元朝的时候,是由蒙古族执政,蒙古族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这样的结果并不稀奇,而且在元朝时期,我国的疆土领域到达顶峰,这也是蒙古人民常年打仗造就的结果。而汉朝,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当时汉朝与匈奴之间争斗不断,再加上当时处于三足鼎立期间。
其实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简单,真正可以说是最好战的朝代其实是唐朝。在这个国富兵强的朝代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太平,在唐朝时期,西欧正经历着黑暗时代,也就是大概公元六世纪到公元八世纪。而在欧亚大陆上同时也在创造着属于他们的文明,东方的大唐帝国在这样的年代也并不风平浪静。
根据史书所记,从唐朝建朝一直到二百八十九年,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中国,唐朝几乎每一年就有一场战争,这其中包括大大小小数不清的镇压暴动和在边疆发生的战乱。这其中的原因并不是执政党好战而导致,其实是因唐朝定都在西安,而在周围的少数民族战斗力都不可小觑,这也就是为什么唐朝战争多的原因。
这些战争并不是主动挑衅,而是不得不打,如果我们不先下手为强就会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同时我们惊奇的发现,在唐朝之后,少数民族的战斗力突然减弱,这与唐朝时期有脱不开的联系。唐朝并不是所谓的太平盛世,那时不仅统治阶层好战,百姓也并不安分,因各种原因发起暴动,因此唐朝或许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太平盛世。
那时因女人执政,因唐玄宗沉迷于杨贵妃的美色,因科举,甚至因不给将士们放假。这些暴动的兴起,种种原因都发起过战争,让执政者不得不去花费人力物力去镇压,导致生灵涂炭是必然的结果。但唐朝的百姓并没有因此变得苦不堪言,且唐朝是那时最强大的国家。
这其中少不了唐朝实施的府兵制的功劳,所谓府兵制就是士兵依旧可以照顾自家的农田庄稼,在农活忙的时候就忙农活,在不忙的时候就可以应征参军。在加上当时收编的少数民族军队,可以为唐朝所调动,但却由附属国养着。一来不用耗费财力同时也增加战斗能力。
国富民强也要归功于井田制,具体来说丰田制就是把天地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不浪费土地资源,让荒地也有人开采。同时中原地区盛产金属,其他地方要与我们开战,需要从中原购买原料制造兵器,这样的战争必定无法持续多久。总的来说,唐朝的战乱并没有拉垮百姓的生活质量,百姓还可以富足安乐。
唐朝的强大也是世界各地留下唐人街的印记的原因。唐朝的国强民富也给出很好的启示,一个国家要长久,不能在文和武中间失去平衡,既要注重文学知识的传承也要发展本国的战斗力,这样才能保护国家和人民,唐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唐朝可以说是历史上综合实力最强的朝代,可以做到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也是很难得的。
参考资料:
《杂感》
《论语·子张》
《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