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史弥远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他的父亲,史浩。
史浩为人仁厚,德高望重。他一生历经徽、钦,高,孝、光五个皇帝,晚年光荣退休,被授予太师的称号,一生可圈可点,近乎完美。按理说,这么厉害的人物,应该是历史扬名的,可为什么人们提起南宋,史姓人物,却没人记得他呢?
原因在于他有一个坑爹的儿子,史弥远。
01
史弥远,南宋时期唯一一个可以在骂名上和秦桧不相上下的大人物。
作为坑爹界的鼻祖,他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恶习和坑爹行径。
作为一个官二代,他反而是一个不错的正面代表。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八岁铨试时是第一。
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学习这方面,从来没让他老爹失望,甚至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也承蒙他爹的关照,得以踏入官场为官,本以为前途无量,至少也是封侯拜相的人,可是后来因为他爹史浩病故,史弥远回家服丧。
等他三年期满回朝后,朝廷只让他任大理司直,这就是个八品小官。没有了老爹撑腰,朝中没人愿意管他。
作为一个权倾朝野宰相的儿子,只做一个区区的八品小官?史弥远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开始用心钻研为官之道。短短十年,他利用父亲史浩的名声和人脉,从八品爬到了三品,可是,在苦心钻研官场爬升之道的时候,他这个人也慢慢的被官场这个大染缸污染了。
02
当时韩侂胄对金的战争大败,收复中原彻底无望。威严扫地的韩侂胄最终只能选择议和投降。
然而金国提了一个要求,和谈可以,但是必须交出你的项上人头,不然就继续打吧。
韩侂胄自然不可能交出自己的大好头颅,于是和谈一事被搁浅了。
这件事儿不知怎么的,就传到史弥远耳中,他心中一动,看到了大好前程在向自己招手。
杨氏因为之前杨贵妃一事,恨透了韩侂胄,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史弥远利用这一点,勾搭上了杨家这条大船。史弥远表示,咱俩联手弄死韩侂胄啊,这是双赢。
于是,史弥远和杨氏官员共同上书陈列韩侂胄的罪状和金国议和的要求。希望宁宗能直接下旨,斩杀韩侂胄。
但是却遭到了宋宁宗的拒绝。
然后,不甘心的史弥远让杨皇后伪造宁宗的密旨,让韩侂胄进宫仪事,毫无戒备的韩侂胄就这样死在了史弥远的手中。脑袋还被割下来送给金人当议和礼物。(韩侂胄的祖上是北宋名将韩琦,可怜一代名将忠良之后,竟死的如此憋屈。)
03
韩侂胄被杀后,朝廷上,史弥远一家独大,成为权臣,他之所以能只手遮天,全因为他背后有杨氏一族这座大山。此时,他已经将父亲穷极一生积累的名声,基本上败得差不多了。
史弥远上位之后,第一件做的事儿就是恢复了秦桧的爵位和谥号,积极施行求和政策。
并且一手促成了宋金史上最为屈辱的嘉定和议。
他的所作所为,引得全国上下一片谩骂,就连他的父亲,也遭了无妄之灾。史弥远不光败光了父亲的名声,也败光了自己的名声,作为一个读圣贤书的人,失去了名声简直比失去了生命还要严重。
可是史弥远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气愤不已的朝臣们,私下称他为秦桧二世。
民间憎恨史弥远的人,甚至还自发的组织了一次暗杀行动,虽然失败了,但也可见人们对史弥远的憎恨程度。
其后,他还做出了矫诏废帝的举动,他废掉宁宗立下的皇储,扶起一个傀儡皇帝,宋理宗。
但,奸相史弥远这一生,虽然作恶多端,也并不是毫无作为的。
04
他为相多年,曾为朱熹的理学正名,并且不遗余力地宣扬。而他本人所学的,却是陆九渊的心学。
史弥远还坚持以民为本的政策理念,处理了各种民生问题、社会安定问题等,稳定和保障了南宋百姓的生活问题。
他还曾经组织过北上收复山东与河北等故土的军事行动,在他执政期间,虽有议和之事,但却没丢失过一寸南宋的国土。
还有史弥远一手签订的《嘉定和议》,被后世人认为是卖国求荣。可是,在北伐失败的条件下,国家无防备之力,这个协定换取了金人不再继续攻城占地,避免了许多百姓家破人亡的命运,代价仅仅是损失一些黄白之物。
史弥远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
奸臣做的事儿,他做过。
权臣做的事儿,他也做过。
忠臣做的事儿,他也有做。
能臣干的事儿,他也没落下。
但其究竟是奸臣,权臣,还是能臣。还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绯夜盗香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