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但北宋并非历史上第一个以宋为国号的王朝,500多年前便早已有之,这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又称刘宋,刘裕便是刘宋政权的开国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
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所处的南宋,在北方大金铁剂的压制下苟延残喘,无所作为,一腔热血的辛弃疾便只能“想当年,金戈铁马”。这个“当年”便是指南朝刘宋时期,而“气吞万里如虎”的“寄奴”便是刘裕的小字,辛弃疾怀古之地京口便是刘裕的出生地。
刘裕小名“寄奴”,赵匡胤小名“香孩儿”,这等钢铁直男,竟也有如此随性柔媚之名,着实令人意外。
(汉高祖刘邦)
刘裕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二世孙,十六国时期的第一个政权——汉赵政权的建立者刘渊,也自称是汉匈和亲的后人。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是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中山靖王刘胜和长沙定王刘发和汉武帝刘彻是兄弟,都是汉景帝刘启之子。
从刘邦建立西汉至刘裕建立刘宋政权的600年间,刘氏后人可谓是搅动天下风云。估计是受了汉高祖刘邦的影响,这些人的出生都不高。刘邦是泗水亭最靓的古惑仔,老流氓加老炮儿,挖绝户坟,踹寡妇门,无所不干。刘秀在乡间放牛,刘备是否卖过草鞋存疑,但刘裕确实卖过草鞋。刘裕不仅卖过草鞋,还种地,砍柴,打鱼,无所不做。
俗话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贫苦出身的就刘裕,一刀一枪从尸山血海中走来,从无名小卒到开国皇帝,在四朝二十四帝中,绝对是独树一帜。
在东晋偏安江南的103年时间里,先后有祖逖,桓温等北伐,但刘裕的北伐成果最大,成就最高。刘裕从建康(南京)出发,跨过长江,收复河南山东,并一度将陕西关中地区纳入东晋版图。
关中虽然得而复失,但东晋末年及刘宋时期的北部防线,已经推至黄河,潼关一线,这也使得刘宋政权成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中疆域面积最为广阔的王朝。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对抗,一直是个要紧的问题,而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刘裕无疑是做的极为出色的。在刘裕北伐的过程中,先后灭掉鲜卑族建立的南燕及羌族建立的后秦,并将南燕末代皇帝慕容超及后秦末代皇帝姚泓斩杀。鲜卑族建立的诸燕政权,便是《天龙八部》中,慕容复心心念念想要光复的大燕国。
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中,刘裕并非简单硬碰硬,而是积极进行战术创新,灵活应对。刘裕是多兵种联合作战的佼佼者和杰出的战术大师,他将水兵,车兵,骑兵,步兵,弓箭兵联合一体作战,其所创造的“却月阵”,让不可一世的北魏铁骑,也只能留下满地尸骨。
刘裕是一位钢铁战神,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从底层中来,却从未忘记自己的出身,他深知民间疾苦,并懂得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于是刘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义熙改革”或“义熙土断”。
刘裕坚决打击地方官宦豪强,抑制土地兼并,将豪强土地分给失地的农民,并将地方官宦豪强占有的湖泊山林向农民开放,自由捕猎采摘。就连东晋皇后所占有的大量田也被刘裕一一剥夺,分给农民耕种。
正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刘裕从布衣到天子,并未欣喜若狂,忘乎所以。节俭是他的本色,不忘初心是他一直坚持的品格。刘裕后宫嫔妃寥寥,宫室简陋,明令禁止地方进贡各种珍宝。一次有人向刘裕进贡一只琥珀枕,刘裕得知琥珀可治创伤,便将琥珀枕打碎,分给将士。
刘裕贫寒出身,这也使得他对文化知之寥寥。在幕僚的建议下,刘裕开始读书,练习书法。在北伐的军事过程中,他一路搜罗各种失散的古籍经典,运回建康,使得东晋末年国家藏书从4000卷达到刘宋时期的6万多卷,对保存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种作为,显然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项羽火烧阿房宫更加高明,更有远见。
前文说过,刘裕的成功北伐,使得南方刘宋政权的北部防线向北推至潼关黄河一线,这使得江淮以及江南地区远离战火,得以稳定发展,对开发江南极为重要。
宋武帝刘裕死后,其子宋文帝刘义隆在刘裕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得刘宋政权达到了南朝顶峰,史称“元嘉之治”。
有军事的强力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科学和文化的繁荣。祖冲之,裴松之,刘义庆,范晔,谢灵运等一批科学文化巨子应运而生,《世说新语》《后汉书》《注》等宏篇巨著横空出世。
公元422年,刘裕计划再次北伐时,不幸患病去世,时年59岁。若天肯假年,南朝第一帝刘裕的文治武功能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