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对于人类而言不仅拥有驱寒保暖的实用性价值,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被人类赋予了独特的审美与文化内涵。
我们自古便秉持着”男女之别,男尊女卑”的思想。这一鲜明特色同样也体现在服饰上起着别身份,明等级的作用。所以男女往往不同衣服,女扮男装的现象极少出现。
但,凡事无绝对。在唐朝,便出现了诸多女扮男装、女着男装的现象。唐朝女着男装的现象有很多的例子可佐证,比如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曾在宴会上着男装歌舞于高宗与则天面前;为父报仇的小娥也曾身着男装,佣保于江湖间。再如风尘三侠之一的红拂女为了躲避杨素亦曾“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唐朝的墓葬出土的俑也多有女着男装形象,如唐高祖李渊孙妇尽享公主的墓葬中,便有女子骑马狩猎俑,其着男子服饰,英姿飒爽。除此以外诸如韦公墓、永泰公主墓都有许多着男衣的女子俑。
永泰公主墓中的男衣女子俑
除了陶俑和史料以外,女着男装的现象也大量出现在绘画方面。譬如《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人宫乐图》、《内人双陆图》、《观鸟捕蝉图》这些画作中有5位女子都身穿圆领袍衫,且头戴幞头,这些都是当时流行的男子装扮。
那么唐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女着男装呢?
一.胡风盛行:民族融合的大趋势
自魏晋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下。各民族交杂混居,互相通婚,极大地促进了交流与融合。这种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自然也造成了胡风盛行的风潮。唐朝建立以后,采取时尚的民族新规,再加上唐朝与周边各族政治文化往来频繁,自然进一步促进了民间对胡风的接受。所以,在唐代,上至公卿王室,下至平民百姓,都喜好穿胡服。
《新唐书》卷八太宗诸子条:“常山愍王承乾字高明。又好突厥言及所服,选貌类胡者,被以羊裘、辫发,五人建一落,张毡舍,造五狼头纛,分戟为阵,系幡旗,设穹庐自居,使诸部敛羊以烹,抽佩刀割肉相啖。”陈寅恪云:“此突厥俗,见《通典·突厥传》首,太宗以突厥为宫工,故承乾习染其俗也。”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的皇长子,从小爱好突厥语言、风俗,以致于极力效仿。
《唐人宫乐图》
《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载:“太尉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近服妖也。”长孙无忌是唐朝的开国元勋,出生鲜卑族,是太宗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戴少数民族风格的帽子并不为奇,但天下人都跟风效仿,造成了胡风的盛行。
唐朝人姚汝能曾在《安禄山事迹》中记载:“天宝初,贵族士庶,好衣胡服,为豹皮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衣之制度,衿袖窄小。”
胡服的大行其道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唐朝人民对胡人风俗的认同,淡化了我们传统礼教对女子的束缚。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也让女子能够更加大胆地展示自己的魅力。所以,唐时的女子往往时尚大胆,而唐时的男子也不会横加阻拦。这种独特的社会环境,造成了唐时女着男装的盛行。
《观鸟捕蝉图》
二.上层推动:审美奇特的李唐王族
一种社会风尚的流行往往少不了上层贵族的推动。尽管唐初便有不少平民女子身着男装,但是大多只是为了干农活更加的方便。而只有上层贵族将身着男装视作一种流行的日常穿搭时,正是在上层贵族的热情推崇之下,女着男装才会在唐代形成了一股时尚潮流。
而唐朝上层之所以会推动女着男装的潮流,还得从李唐王室的血统说起。众所周知,李家是北周贵族,作为北周顶级贵族之一,李家长期与鲜卑人通婚,像李渊的女子窦氏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甥女,李世民的女子长孙皇后更是出身鲜卑拓跋氏,经过历代的通婚,李家身上具有鲜卑血统是无疑的。所以,唐朝上层贵族对女着男装的推崇,主要源自于李唐王族血统所带来的独特审美观。
李世民女子长孙皇后
除此以外,女着男装也有其实用价值。相对于女性华美的服饰而言,男装和胡服因为其轻便和简洁更加有利于日常的行动。唐朝体育运动中马球很是盛行,上层社会的女性也经常从事这项体育运动。那么打起马球来,如果穿着复杂的襦裙,莫说打球,连骑马都不太方便。因此穿上男人的衣服就很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普通的女性,因为要从事田间、家中的劳动,如果穿上盛装肯定也不现实,那么自然而然的也会在劳动的时候选择穿上男装来满足现实的需要。
论及唐时上流贵族对女着男装的热爱,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新唐书·五行志》曾记载“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帝与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高宗和武则天的女儿女儿太平公主穿武将装束于宴会上歌舞,高宗却只是和其女子调笑而全无批评质疑,可见当时女着男装已成趋势。
“女着男装”的流行风尚从宫廷转到民间的趋势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最有名的例子是虢国夫人。她是杨贵妃的姐姐,唐玄宗的小姨子,而且和杨贵妃一样极受皇帝的宠爱。她不仅受封国号,而且衣食住行无不比肩王室。而她身着男装的形象可以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得到证实。在画中的她身着青色圆领朝服,身下沛艾大马,神态倨傲自然,远看宛如一名男子。但只要细细观之却能发现其面颊丰润、樱桃小口。将男子的飒爽英姿与女子的媚丽清秀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绝对称得上是女着男装的集大成者。
《虢国夫人游春图》
玄宗时期,这种女着男装的潮流已经不仅仅只局限在宫廷内,中层官员乃至下层平民多有效仿。而与初唐有所不同的是,初唐是不得已为生计所迫,而玄宗时候女着男装就变成了一种流行风尚。就像《中华古今注》中所记载的 “天宝中,士流之妻,或衣男子服,靴衫鞭帽,内外一贯。”
三.女主临朝:时尚的妇女观念
唐朝时尚的妇女观念,也为女着男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古礼有所规定,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然而唐代却有所不同。女子常常外出游玩,不论是三月三的郊游踏青,还是放风筝、看戏、出门约饭等各种活动,几乎没有需要覆面的。
唐代的女子不仅可以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交活动,而且还热衷加入体育活动,诸如打马球、赛马、赛舟等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都留下了女子的矫健身影。由于女子身着女装运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所以许多女子也因此着男装。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着男装的普及化进程。
《打马球图》
而唐朝的婚嫁观念也同样不落窠臼。尽管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依然是重中之重,但是夫妻之间的分手结婚很是自由,社会也对此不加干预。唐代夫妻分手的现象层出不穷,也体现了相对开明的妇女观念。
此外,经济上的均田制,无论男女都可以分到土地,在一定条件为女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提供了一个经济基础;而佛教、道教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进而出现了“礼教松弛”、“闺门不肃”的社会风气;再加上唐与其他地方往通品来,信息日益多元化,也促进了唐代女子审美意识的改变。这些都为唐代流行女着男装提供了一些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称帝后对女着男装现象的推动。武则天之所以能获得称帝的成功,与她在母家和唐皇室女性中受到的濡染是分不开的。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参政是男子的特权,处于卑下地位的女性,被严格地排斥于参政大门之外。而在唐代这个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社会风气相对时尚的时代,女性参政却如同得到了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显得格外的活跃和普遍。女性参政无论是从深度和广度上都较前代有了新的突破。
武则天在称帝之后,也大量任用女性官员。宫廷后妃、宫人、女官、公主、达官显贵家的妻妾侍婢包括普通官员的夫人,甚至在社会上拥有特殊身份的女巫、女尼、女官等,都曾有参与政治的记录。这使得女性的地位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少女性都愿意通过穿着男装来展现自己身份的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