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当代中国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是各类成功学著作最爱说的人物,尤其是近代的很多人物对王阳明都推崇备至。
王阳明属于那种全才行选手,文治武功都非常厉害,尤其是以文官的身份,平定叛乱,成了明朝开国之后,非常罕见的一军功封爵的人。
而且王阳明开创的心学,成了儒家继孔子朱熹之后的第三位大圣人,这样的功业在历史上,你找不出第二个人,于是乎面对这样近乎完美的成功,无数人开始热衷于王阳明的心学,期望自己也能从中得到成功的经验。
我们现在说儒学是统治治国两千年的主流意识形态,实际上,儒学也是一个不断迭代和打补丁的过程,每个时代可能都要面临自己的新问题,每次迭代和打补丁,都是为了解决此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孔子的儒学,原本根本不适合战国时代的强国争霸,结果到了汉朝,被董仲舒一番改造,反倒是变成了朝廷非常喜欢的学说。
这中间有不断有儒生对各种儒家的说法,修修补补,用来解决时代遇到的问题,到了宋代的时候,儒学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尤其是面对强势的佛教,儒学不得不来了一次大手术,主刀人就是朱熹。
朱熹是个很伟大的人,他开创了儒学的理学时代,但众所众知,朱熹后来的名声并不好,大家都把他当作是腐儒,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儒家的不断演化,儒学已经变得越来越僵化。
到了明代,朱熹的学说,成了官方唯一认可的版本,科举考试只能用朱熹的解释,这就造成了儒生们死记硬背,仅仅是把儒学当作是考试的工具,诞生了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局面。
面对这样的局面,王阳明经过长期的思索,终于有一天在贵州龙场这个地方,突然悟道,明白了心既是里理的体悟,并最终发扬光大,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心学。
心学能够广泛传播,得益于当时的很多儒生,对朱熹的那一套理论都非常不满意,他们迫切希望找到一个突破口,王阳明的心学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心学的理论体系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传统的理学认为,外事万物的理都存在于外在的事物,而王阳明则说,人心已经具备了所有的理,当你不明白的时候,不需要向外求,向你自己的内心求即可。
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枯燥,举个例子,很多人都知道济公和尚,他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就是典型的心学理论。
当你从自我内心出发来认定道德标准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也许真的有高人,嘴里吃着肉,心里却是丝毫没有一点杂念,对佛祖依然虔诚。
但这个东西没有标准,这就会造成很多的狂悖之人,比如说儒家有很多繁文缛节被人批评,什么父亲死了要表现得很悲痛,要吃素等等。
你可以批评他是假哀悼,实际上一点也不伤心,但这毕竟是有个标准的,现在有个人,在服丧期间,天天喝酒吃肉,但是说我内心是非常哀痛的,我也是非常孝顺的。
你说这种事怎么评价呢,没有外在标准的情况下,你很难判定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你可以说朱熹虚伪,但虚伪毕竟还是得做些事情的,现在为了反对虚伪,却变得更加放肆,所以从根子上讲,心学是非常危险的。
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古代还有那么多人喜欢王阳明,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从小就是读四书五经长大的,当你有了原来那些繁文缛节打底,再学习心学的认准内心,这其实是起到了一个中和作用,你会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
但是如果你没有传统的儒学作为根基,上来就学这种毫无标准的心学,说什么只要内心认定的事情就是对的,这很可能会造成很严重很恶劣的结果。
心学是一味良药,但前提是你得了朱熹学说的病,如果你没有传统儒学的根基,盲目学心学,那你就是在喝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