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打残北元的明朝卫所制,为何在后期会腐败崩溃、战斗力急剧下降?

打残北元的明朝卫所制,为何在后期会腐败崩溃、战斗力急剧下降?

明代的卫所兵制,是朱元璋在参考了曹操的军屯制,隋唐的府兵制,和蒙古的千户制后,创造出的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朱元璋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一、明初卫所的主要兵源

明初卫所的兵源有四种:一种是从征,即起事时所统的部队,也就是郭子兴的基本队伍;一种是归附,包括消灭群雄所得的部队和元朝的投降军;一种是谪发,指因犯罪被谪发充军的,也叫作恩军;一种叫垛集,即征兵,照人口比例,一家有五丁或三丁出一丁为军。这四种来源的军人都是世袭的,为了保障固定员额的维持,规定军人必须娶妻,世代继承下去,如无子孙继承,则由其原籍家属壮丁顶补。

二、卫所的编制

军队组织分作卫所两级:大体上以五千六百人为卫,卫有指挥使。卫分五千户所,所一千二百二十人,有千户。千户所分十百户所,所百十二人,有百户。百户下有总旗二,小旗十,总旗领小旗五,小旗领军十人。卫所的分布,专据地理险要:小据点设所,关联几个据点的设卫,集合一个军区的若干卫所,又设都指挥使司,作为军区的最高军事机构,长官是都指挥使。全国共有十七个都指挥使司,归五军都督府管。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时,全国共有内、外卫547个,所2563个。

三、卫所的保障体系

军人有单独的“军籍”,终身世袭制,享有军饷。民户有一丁被垛为军,政府优免原籍老家一丁差徭,作为优恤。军士到戍所时,由宗族治装。在卫的军士除本身为正军外,其子弟称为余丁或军余,将校的子弟则称为舍人。日常生活概由政府就屯粮支给,按月发米,称为月粮,马军月支米二石,步军总旗一石五斗,小旗一石二斗,步军一石。

军队粮食供给主要来源于屯田制。在边塞开屯,一部分军士守御,一部分军士受田耕种。目的在省去运输费用,充裕军食,减轻国库的负担,战斗力和生产力一致。以每军受田五十亩作一分,官给耕牛农具。开头几年是免纳田租的、到成为熟地后,每亩收税一斗。规定边地守军十分之三守城,七分屯种,内地是二分守城,八分屯田,用以自给自足。

四、卫所制的优点

明朝早期量产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的士兵,是卫所制度巨大的功劳,事实说明,元末的环境,非常适合卫所制度的发展,军事上不用投入成为了明朝从元末的衰败迅速恢复的重要原因,北方的卫所作为兼备治安和卫戍双层职能的机构,对加强明朝基层控制力意义重大。

五、卫所制后期蜕变

1.卫所军官狂吸军户的血。军官对军户的压制是全方位的,士兵的土地被霸占一空,他们沦为了需要操练的佃农,成为军官奴隶。

2.大量军户逃亡。随着军户吃不饱,打仗还得冒生命危险,导致大量军户逃亡,都督府到逃亡军士的原户籍,从他的亲属中找人顶替。当兵甚至成了祸害亲友的事情,军户当不了,家乡回不去,只有沦为流民。

3.战斗力急剧下降。士兵们越来越困苦,社会地位低下,没人愿意嫁给他们,谁还有心思去操练,士兵的素质下降非常快,明中后期倭寇十几人能在金陵城下耀武扬威,国家的军事体系,从上到下都开始崩溃了。

曾哥说:

朱元璋创造的卫所制度,军户世袭独立,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发放土地,自给自足养活自己,战时为兵,和平时间为农 明朝短时间内就拥有了大量能自给自足的,并且具备一定战斗力的军队。这非常适合明初国情,让明朝大军一统天下,肃清边患。

可是随着土地资源短缺,大量军户的土地被吞并,沦为军官的奴隶,依附于卫所军官,出现了吃空饷、苛敛剥削,军户穷困潦倒,出现大量逃兵,无心训练,战斗力急剧下降,不得不在明后期实施募兵制。制度还是要与时俱进。

曾哥出品,必属精品

如果喜欢,敬请关注评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战斗力,崩溃,明朝,军户,军官,军事,军士,制度,后期,土地,消息资讯,小旗,朱元璋,军户,军士,卫所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战斗力,崩溃,明朝,军户,军官,军事,军士,制度,后期,土地,消息资讯,小旗,朱元璋,军户,军士,卫所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战斗力,崩溃,明朝,军户,军官,军事,军士,制度,后期,土地,消息资讯,小旗,朱元璋,军户,军士,卫所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