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崇祯十七年,当李自成的部队气势汹汹、一路凯歌攻入北京后,大明王朝一片溃败。在万念俱灰之中,崇祯皇帝在一棵歪脖子树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结束了朱家270多年的历史。
此时,大明的武将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却没有来救驾,任由李自成血染北京城。不仅如此,后人还说左良玉是忠臣。
这个忠臣究竟是如何忠于大明的呢?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喜欢明史的朋友,一看这个标题大约就会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儿子朱棣发动的政变——靖役之难。与这个时期发生的事情,真的很相似。
在靖役之难的关键时刻,朱棣率军南下攻打南京。在必经之路上,有驸马都尉梅殷手握40万大军,一直在淮安驻军。朱棣的队伍从旁边经过,直逼南京,最后直捣皇室。
而梅殷自始自终都没有拦截,或在后方阻击朱棣,便让其畅通无阻地杀到了南京。最后,建文帝朱允炆在宫里放了一把火烧,接着自杀身亡,明惠帝统治时期正式结束。
崇祯皇帝也是在大军逼迫之下,自杀身亡的。他的大臣左玉良手握80万大军部队,没有作出一丝的援助,也让李自成一路畅通无阻,打到了北京。
崇祯皇帝没有放火,而是大开杀戒,把自己的亲人砍的砍,杀的杀,最后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大明王朝。
历史,有轮回?
还是,还是人性,本来就是如此?
崇祯皇帝自缢发生的历史背景
崇祯皇帝在位17年,本是个勤政的皇帝。史书说他“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一个皇帝能不能守好自己的江山,其实与皇帝是否勤政,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在崇祯皇帝自缢之前,国家就出现了衰败的景象。
1:天灾
《汉南续郡志》记载:
“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草都不能生存,何况是人,难怪有十室九空的凄凉惨剧。
崇祯14年,华北各省又瘟疫大起,朝发夕死。崇祯16年,北京的人口死亡大约四成。
2:农明起义不断
从崇祯皇帝即位开始,持续不断的旱灾、水灾、蝗灾、和流行大疫,使整个社会都处于非常脆弱的境地,仿佛有什么一触碰,就会爆发!
逃难的流民,乱世中的盗匪,被饥饿逼慌的农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规模不同的各种起义军。规模大的起义军,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
3:明朝末期,北方的后金皇太极,不断加紧骚扰。
此时的大明王朝,正值内忧外患,早就呈现出了衰败的惨状。
左良玉怎么没有出兵?
崇祯17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他乘势北上,顺利抵达并攻占了北京城。在武昌的大将左良玉拥兵80万,却没有前去救命,最后,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
左良玉当时没有出手,三少以为有如下几点:
第1:左良玉队伍的战斗力不强
80万,好大的数据。左良玉的队伍其实有一半的士兵,是打仗中的俘虏或投降的士兵。
在那个到处都是饥荒的年代,当兵也许是一条不饿肚子的出路。为打仗而打仗,为当兵而当兵。
所以,80万里面,肯定还有一些难民。那么,一大帮乌合之众,就削弱了左良玉部队的战斗力。
第2:左良玉怕忌惮李自成
崇祯十五年,左良玉与李自成在朱仙镇大战一场。在战前,尽管大明总督军师侯恂为鼓舞士气,特意用50万犒赏左良玉的部下。结果是,左良玉大败,战斗力受到了重创,被迫退至襄阳。
在这一战中,左良玉的精锐部队损失过半,战斗力大打折扣。后来,在开封之战中,左良玉始终不敢再迎战李自成。甚至,左良玉一看到李自成的队伍就逃跑。
后来,李自成攻打襄阳,左良玉退兵至武昌。
一路溃败的左良玉找到楚王朱华奎,希望得到楚王的资助,以招募士兵、增强武昌的防守。吝啬的朱华奎一毛不拨,左良玉无奈掠夺了一些漕粮盐舶,退至九江,拥兵自保。
第3:左良玉内心有恨
说起来,左良玉是个可怜的人,年幼父母双亡,是叔父将他养大。等后来左玉良有出息之后,他娶妻生子,在徐州安了家。对于从小缺失家庭温暖的人来说,家的意义格外重要。
在左良玉驻守陕州期间,由于国库亏空长期发不出军饷,导致许昌发生兵变。
在这次暴乱中,左良玉全家被灭门。唯独一个与自己一起参战的儿子,逃过一劫!悲伤之余,左良玉难免会把家族灭顶之灾,迁怒到朝廷的不做为上。
此后,左良玉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开始不在乎任何事,包括他的儿子。
第4:左良玉雄心不再
长期的战争,国事家事在左良玉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身上的伤,心底的伤,都难以愈合。尤其是,左良玉的年纪越来越大,年轻时的那份雄心壮志,似乎悄然远去了。
第5:时间上来不及
在李自成直驱北京的时候,左良玉正在湖北。在3月份的时候,朝廷给左良玉父子加官进爵,并承诺,立功以后就让他们父子世代驻守武昌。
左良玉的心,似乎又活了,他写了一份出兵的军事计划交到了朝廷。可是,他没有等来朝廷的答复,却听到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消息。
李自成带领的军队,骑兵非常多,所以行军速度非常快。当李自成到达宣府的时候,崇祯皇帝急忙调自己最近的吴三桂来救驾。
近处的吴三桂都没有来得及,何况在湖北还没有准备好的左良玉呢!
左良玉到底是不是功臣?
左良玉在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性的人物。
说他是忠臣,主要是他带领的一帮人马,是大明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到最后也没有投降清朝,也不投降李自成。在晚年的时候,左良玉还以“清君侧”的名义,讨伐奸臣马士英。
其次是,明朝灭亡后,左良玉恸哭先帝,并且拒绝了大将领门提出的建议,发誓一定要守住武昌,挡住满清。
这些,应该说只有满腔热血的爱国志士,才有的表现。
其实,左良玉的爱国之情,在三少看来,并不是那么炽热。有的时候,好像还带着情绪似的。
比如说:在开封之战,在北京之战,左良玉之所以隔岸观战,他认为手里的军队,是自己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在这里,他并没有理解成自己手里的部队,是国家的军队。
等到北京告急,左良玉却还没有发兵的意思。皇帝等急了,才许了左良玉父子官位和官衔,甚至世袭的藩王,左良玉才行动,写了出兵计划。这说明,左良玉即使要救崇祯皇帝,也是带有功利性的。
相比起大明的方孝孺,誓死如归,左良玉的爱国忠君思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鲜花说:
不知道在你的心里,左良玉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