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铨(1596年—1672年),字伯衡,又字振鹭,号鹿庵,顺天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中国明清贰臣、收藏家。明万历进士,授检讨。[1]天启五年(1625),谄事魏忠贤,以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不久即晋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次年因得罪崔呈秀而被罢免。崇祯初以谄事魏忠贤,赎徙为民。顺治元年(1644年)降清,令以大学士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次年,授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顺治十三年(1656年),加太保致仕,仍留备顾问。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设内阁,命以原衔兼中和殿大学士。康熙十一年(1672年)卒于涿州。谥文敏。、
革故鼎新之际,原先大明朝的臣民,都必须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做出抉择。有的人选择了以死报国,名标青史,有的人选择了卖身投靠,遗臭万年。在投顺清朝的众多明朝官吏中,有一个人的经历最为引人注目。他一生侍奉过万历、天启、崇祯三个明朝皇帝,顺治、康熙两个清朝皇帝,还与魏忠贤、多尔衮等人有过密切交集,最后成为清朝国家栋梁,身居高位近二十年。这个冯铨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姿容俊秀白皙,很有点阴柔气质。《酌中志》称之为“娇媚”,《先拨志始》记载,当时翰林院的许多同事,都以此取笑他。冯铨虽然外表长的女里女气,却有一颗蓬勃的野心,小小的翰林院他根本看不上眼,无时无刻不在处心积虑往上爬。到了天启年间,机会终于来了。权阉魏忠贤得到皇帝宠信,气焰熏天。冯铨瞬间有了灵感。有一次魏忠贤外出,冯铨居然守候在路边长跪不起,苦求拜见魏忠贤。
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到涿州进香,冯铨跪于道旁,哭诉其父被弹劾丢官的经过。当时魏忠贤正在搜罗党羽,随即命冯铨仍以原官起用。从此,他对魏忠贤感恩戴德。在东林党与阉党斗争最激烈之时,他纵横其间,排击东林党人及其他朝臣。七月,东林党著名人物杨涟上疏举劫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魏忠贤对他恨之入骨,想到联系外廷的大臣来帮助。冯铨致书魏忠贤之侄魏良卿,转告魏忠贤在外廷的力量可以保证,并教唆魏忠贤“行廷杖,兴大狱”以立威。在冯铨和魏忠贤的其他心腹策划下,杨涟等多人相继惨死。
当时魏忠贤正在崛起阶段,身边需要网罗一批干将,不久就把冯铨收为义子,加官进爵,冯铨从此踏上了青云路。他忠心耿耿为魏忠贤出谋划策,协助魏忠贤把持朝政,排除异己,逐渐成为魏忠贤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天启五年,在魏忠贤的安排下,不到三十的冯铨,正式进入朝廷最高决策中枢,升任文华殿大学士,实现了他“入阁拜相”的梦想。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冯铨进一步倾陷东林党人,由魏忠贤授意,以冯铨为总裁官,编修了篡改历史之《三朝要典》。其时宦官李永贞曾将冯铨与魏忠贤的心腹宦官涂文辅相提并论,说:“内相有涂文辅,外相有冯振鹭,时事可知也。”可见冯铨已是魏忠贤党羽中的头面人物。四月,冯铨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因其贪贿太甚,为崔呈秀所嫉,崔呈秀说服魏忠贤疏远冯铨,冯铨便于是年闰四月丢官罢职。即使在这种情势下,冯铨仍在讨好魏忠贤,并为其书百韵祝寿诗。
冯铨正在春风得意之际,天启皇帝突然病死,崇祯上位,魏忠贤一派的好日子到了头。魏忠贤势力几乎遭灭顶之灾,头面人物都掉了脑袋,身为权奸心腹的冯铨也差点被砍头,但最终却幸运地躲过一劫,仅仅被一撸到底打回原形,成了平头白姓。但冯铨并不死心,一直竭力表现,妄想东山再起。明亡清兴之后,多尔衮和顺治入主中原。冯铨因为担任过前朝大学士的显赫身份,引起了多尔衮的注意,重新起用了他。冯铨立即仅仅抓住机会,对多尔衮极尽谄媚之能事,利用自己熟知明朝内情的优势,竭忠尽智为清廷卖力,迅速赢得了多尔衮的信任和赏识。冯铨的迅速蹿红,引起了其他明朝降臣的嫉恨。他们联名上书清廷,揭开了冯铨的老底,御史吴达直接声言“冯铨为逆党魏忠贤干儿,故习不移”,“奸相冯铨误国”,“招摇纳贿”等诸多劣迹,要求把他罢黜,“戮之于市”。不料多尔衮却对冯铨印象好的不得了,一手把他保了下来。
顺治十年(1653年)三月二十一日,顺治帝以“冯铨原无显过,且博洽古典,谙练政事,朕方求贤图治,特命起用,以观自新“为由,下谕命吏部通知冯铨迅速赴京。三月二十七日,顺治帝亲临内院召见冯铨,对他很表关切之意。当天傍晚,冯铨等大学士奉召入宫,谈到翰林官贤否时,顺治帝认为只要他亲加考核,文之优劣毕见,即可定其高下。当时陈名夏也在场,而冯铨却别有心计奏曰:“皇上简拔任用贤才之人,不应该仅仅去看他的文章……南人汉官大多文章写的好但是做事不行,满人文章写的不行但是做事效率高。如今科举考试也不能只看文章好就录用了,文章行事都好,才可以任用。”贬抑南人汉官,正是冯铨真意。而此前被劾之陈名夏、陈之遴均隶籍江浙。顺治帝当即表示赞成冯铨的意见。翌日,冯铨官复原职,任弘文院大学士。这说明冯铨于罢职期间清楚朝廷内部情况。此后,南人汉官屡遭打击,多与冯铨有关。
多尔衮病死后,顺治掌握皇权,那些当年依附巴结多尔衮的大臣都被清算,很多人甚至丢了性命。冯铨因为卖力讨好多尔衮,也被罢黜。但很快就被顺治再度起用,并且对他的宠眷比多尔衮时期更甚。冯铨一路高升,历任弘文院大学士、太子太师、中和殿大学士等要职,成为清初统治层的核心人物之一。直到康熙十一年,七十多岁的冯铨才老死家中,康熙还亲自赐予“文敏”的谥号。冯铨一生跨越明清两朝,并且都做到大学士的要职,博得魏忠贤、多尔衮等人的信任,可谓精通为官之道的典型。但他一心贪求富贵而毫无廉耻气节的丑行,也使得他臭名昭著,为后人所不齿。
冯铨以汇刻书法名帖闻名于世。他曾收集自魏钟繇、晋王羲之直到元代赵孟等诸多古代名帖,其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由其子冯源济呈献康熙帝,乾隆时遂成为清宫“三希堂”第一珍品。后来冯铨将这些名帖摹拓汇编成集,拓本集共分五卷,刻石408方,摹刻精致,因其第一卷以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开篇,故总称《快雪堂帖》。其大半由真迹摹出,镌手为铁笔名家刘光,故久为世人所重。顺治年间,冯铨再任原官后,因处置陈名夏及进谏顺治帝废皇后等事多次被顺治帝申斥,有一次甚至将他连降三级。但是,这并未影响顺治帝对他的信任,称之“信任倚毗大臣”,不准纠劾。冯铨母八十七岁时,顺治帝还特命画师绘其母像并铃印颁赐冯铨。同年,冯铨次妾死,“铭旌题‘诰封一品夫人’,丧归,大内遣赙”。这种君臣关系非当日一般朝臣可比。冯铨亦颇为感恩,在顺治帝驾崩时“奔走哭临,哀号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