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9年三月,43岁的苏轼被调往湖州任职,到任后因写奏章以谢皇上恩典而被捕入狱。一日狱卒来送饭,苏轼看到饭菜中有鱼,不禁大惊失色嚎啕大哭。苏轼被捕一来是因为自己太作,二来是朝廷党争的受害者。1069年王安石主持变法,但由于王安石变法太过激进,国库充盈了,可老百姓却怨声载道,使得变法后来成了朝廷的敛财之法。
朝廷的保守派司马光,欧阳修等人反对变法。苏轼也因不满王安石激进式变法,于是请求皇上准他出京下基层任职,以便实地考察民间疾苦。1079年三月苏轼由徐州调往湖州任知州,按照惯例,苏轼到任后要上表皇上以谢皇恩,于是写《湖州谢上表》。苏轼谢恩就谢恩吧,却非要在谢表中多啰嗦几句,“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说自己愚笨,跟不上“新进派”的步伐。这下被支持变法的御史台官员李定,舒亶等人抓住把柄歪曲理解,说苏轼攻击朝廷,反对新法,反对皇上。苏轼因此而被关入大牢。
在等待判决结果的那段时间,苏轼睡不好吃不好,很是煎熬。于是和每天来送饭的儿子私下约定,如果没有什么坏消息,饭菜就只送些蔬菜和肉类,如果饭菜里有鱼的话,我就知道我可能要被处死了,这样我好歹心里也有点准备。
儿子苏迈有一天因有事,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给一位朋友代劳,却忘记告诉朋友暗中约定之事。朋友想到苏轼在监狱里既没胃口,饭菜又没营养,就打算给苏轼送一条鱼补补身体。苏轼一看饭菜里有鱼后,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悲痛万分,于是给弟弟苏辙写了两首诀别诗作为遗言。他在诗中措辞很是悲伤,说他死后,自己一家老小十多口人要全靠弟弟照顾了,我自己死后孤魂野鬼却留弟弟独自伤神,愿意与子由世世为兄弟。
然后苏轼又不忘在诗里拍皇上的马屁,说深受皇恩太多,自己再也没法感激图报了,实在惭愧。就要被杀头了,苏轼还想着拍马屁呢?其实他心里是有些小九九的。因为他知道狱卒按规矩要把犯人写的片纸只字先要上报查阅的。如果这些诗能传到皇上手中,也许自己还有一线生还的希望。结果正如他所料,皇上不但看到了,而且看后还十分感动。再加上病危中的曹太后为苏轼说情,弟弟苏辙也愿意放弃官职为哥哥赎罪,就连政敌王安石和章惇也出来为苏轼求情,于是皇上决定将苏轼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受监视。乌台诗案就此结案。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也是其作品风格更趋成熟豪迈的转折点。
苏轼被贬黄州后,生活上穷困潦倒,他就带领家人在黄州城东的坡地种菜盖房,他头戴斗笠,挽起裤腿,光着脚丫,手扶犁耙,耕作在田间,累了再喝点小酒,虽然生活匮乏,但他精神富足,自称“东坡居士”。
他还研究美食,自创“东坡肉”,“东坡羹”品牌。苏轼和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上到皇帝和贵族士大夫,下到田间的乞丐,在苏轼眼里,无论朋友敌人,都是好人。显示其心胸的豁达。即便是在去沙湖的路上遇到有雨,也能从容淡定的写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自从远离朝廷的你争我斗后,苏轼从失意,郁闷和浮躁的心境中,随着一耕一锄的生活反而收获了淡泊和宁静。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也评价苏轼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他的豁达开朗,善良纯真,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变形的品格,不就是我们喜欢他的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