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民起义)
有很多朋友们对朱元璋的认知停留在了一幅十分热血的画面,那就是:
当元末农民起义的星火点燃了元王朝的大地之后,朱元璋二话不说,操起武器就去造反了。
似乎,朱元璋就是一个天生的英雄,他的一生就是为了这一刻准备的。
其实,这样的想法并不准确,或者说,压根就是错误的。
出身于安徽凤阳太平庄孤庄村的朱元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贫农,而且至少三代以上,都是赤贫的那种。
他的父亲朱五四老实巴交,他的母亲陈二娘仁慈和蔼,他们艰辛而苦楚的生活虽然一天比一天难捱,但至少,当年的那个家,是幸福的。
父亲给地主刘德种地,母亲在家里缝缝补补,而朱元璋年纪虽小,却也靠给地主刘德放牛为生,给家里赚那么一块两块。
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荒原上放牛的朱元璋,会想到他以后将会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么?会想到他未来将会缔造数也数不清的传奇故事么?
作者以为,他是不会想到的,他也不敢想。
朱元璋从出生,到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代唯一的愿望和理想,就是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饭。
(古代战乱)
回首往昔,七国之乱,黄巾起义,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烽烟并起的乱世要远远多过安定祥和的盛世。
数不清的战争,天灾,饥荒,人祸,捶打着这片土地上人民,作为农民,作为赤农,不仅仅是朱元璋,几乎所有的农民想要的,不过是一口饱饭而已。
春秋时期的大贤孟子所希望能实现的最崇高的理想社会,也不过是“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
吃饱饭,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人中国人的基因和骨髓,全世界这么多国家,也大概只有中国人见面会问候“吃了么”。
而当时的大元王朝,就形如一张空荡荡的,饥饿无比的胃。
所以,朱元璋的出生是平平无奇的,他的青葱岁月也是平平无奇的,他没有生来就是神童的资质,也没有优良的后天成长环境,他虽然放牛,但他却没有李密牛角挂书的情操,那自然也就没有像杨素那样的伯乐来赏识他。
所以,朱元璋很普通,普通到甚至比之一般人都有点劣势。
家破人亡之际,他没有选择走上起义的道路,而是选择出家做了和尚。
皇觉寺暮鼓晨钟,洗衣扫地,擦洗佛像金身,繁重的工作之中还要被庙里的一众老和尚欺辱的境地之下,他没有选择起义。
被寺庙扫地出门,成为一名流丐,挨家挨户的去讨饭,讨不到就去偷东西,偷不到就和路边的野狗抢东西,生活质量已经低到无以复加的朱元璋,还是没有选择起义。
(乞讨生涯)
你能说,朱元璋是天生就要做英雄的人物么?
有哪个英雄,会像他这么窝囊?
就当他的昔日好友汤和写信劝他起义,劝他共襄大事的时候,他手捧书信,一字一字的读完之后,也并没有任何的反应,而是沉默不语的烧掉书信,接着过他平常的日子。
他不想造反,从来没想过。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然而,上天就算把机会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他还是没有那个冲破命运枷锁的勇气。
如果不是后来有同寺庙的和尚想要去告发他,把他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那么朱元璋同志很有可能在皇觉寺里撞一辈子的钟,擦一辈子的地。
朱元璋,是一个典型的“逼上梁山”式的人物。
作者以为,朱元璋之所以对皇觉寺如此留恋,大概是朱元璋觉得,在寺庙里打坐念经的日子,能给他的苦难生活以某种解释,让他明白,他自己承受了这么多命运的摧残和折磨,他生活的如此痛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有着超越当前空间和时间更为神秘和悠远的理由。
(寺庙)
有人说,如果按你这样说,那么朱元璋实在是太怂了。
然而,作者却认为,朱元璋并不怂,因为这只是一个普通人所展示出的普通的反应。
造反?起义?对抗朝廷?在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看来,古人的这些行为是激情澎湃,豪情万丈的,作者去一些机构担任客座老师,给学生们讲解古代这些兵变,起义的事件时,往往还会博得学生们的“酷”声一片。
是的,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这件事的确很酷,但却不是炫酷的酷,而是冷酷的酷。
我们往往把造反起义想象的太过简单了,造反不是纸上简单单单的两个字,也不是轻描淡写的一段话,一个故事,而是要掉脑袋的。
我们平时打游戏,打不过可以重开,死掉了可以续命,实在玩不过,还可以开一开金手指,然而虚拟世界毕竟是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会告诉我们——命,只有一条。
造反不是打游戏,造反也不是写小说,一旦造反,就等于托付上了所有的身家性命。
古来功成名就者少而功败垂成者多,造反成功的机会渺茫不说,一旦造反失败,就只有死路一条。
而朱元璋想活,他不想死。
小时候吃草根吃树木吃观音土时他想要活下去,长大后四处乞讨连一条野狗都不如时他想要活下去,那么现在,他当然也想要活下去。
所以,面对未知的恐惧,面对造反的风险,朱元璋会本能的选择退缩。
一个胆小,怯懦,遇事退缩,屡次错过机会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朱元璋。
(征战天下)
所以,出身凄苦布衣,青年云游四方,成为义军将领,率军攻占应天,大破陈汉政权,一统江南大地,建立大明王朝,开创洪武之治的朱元璋,他所缔造的一切,之所以我们能称之为“传奇”,是因为我们难以想象的到,一个如此脆弱不堪的人,居然能一步一步的走到这一天。
鲜花盛放,礼炮齐鸣,秦淮河畔流水潺潺,紫金山巅气象万千,在百官俯首称臣,万民高呼万岁的时刻下,那个身着天子华服的朱元璋,一时之间,竟然也有一些目眩神迷。
只有当那散发着光芒的金漆雕龙的皇位映照出他自己干枯菜色的脸庞时,他才会蓦然发现,自己是从何其卑微的地位上爬上来的。
这一刻,朱元璋不由得喃喃自语:
爸,妈,别说你们想不到,就连儿子自己,也想不到会有这一天。
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很喜欢杀人。
洪武之治的景象之下,是朱元璋残酷的流血政治。
洪武四大案中,空印案杀一万余人,胡惟庸案杀三万人,郭桓案杀一万人,蓝玉案杀了一万五千人。
仅仅是这四起案件,朱元璋就消灭了五万五千人。
朋友们,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那么平均换算下来的话,这位仁兄每天竟然就要杀掉将近五个人。
(诛杀大臣)
所以,很多人说朱元璋是杀人狂魔,是功臣刽子手,是视人命如草芥的恶魔。
然而,我们只在乎到了这些血淋淋的数字,却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数字背后的诱因——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人?
因为担心官员们钻朝廷制度的空子,忧虑自己无法强而有力的控制百官,所以朱元璋制造了空印案。
因为户部侍郎郭桓联合各地的布政使司贪污腐败,所以朱元璋制造了郭桓案。
因为宰相胡惟庸的作奸犯科,意欲谋反,所以朱元璋制造了胡惟庸案,还顺便废黜了丞相制度,又因为悍将蓝玉的凶狠残暴,与民不善,加上要替皇太孙朱允炆扫清障碍,所以朱元璋制造了蓝玉案。
腐败,贪污,以权谋私,欺压百姓,这才是朱元璋屡屡杀人的诱因。
因为,他不是贵族帝王,他没有四世三公的背景,他只是个农民的儿子,是从人民群众中走出去的。
对于普罗大众的不易,对于市井百姓的辛苦,他实在是太过了解了。
(明太祖朱元璋 画像)
所以,他制定了三十税一的制度,他制定了贪污六十两银子就处死的严酷法律,他甚至鼓励百姓举报官员,只要确有实据,老百姓甚至可以把官员绑了送到自己面前来治罪,而过往关隘则一律不得阻拦。
朱元璋恨贪官,他恨极了贪官,他甚至到了把贪官污吏的皮扒下来,用稻草填充成草人放到各地的衙门口来以儆效尤。
所以,朱元璋一直走在反贪的路上。
然而皇帝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帝王的屠刀挥动,有多少人罪有应得,就有多少人含冤而死,因为仇恨,因为愤怒,朱元璋已经太过敏感了,任何和贪污腐败有关的风吹草动都会挑动皇帝敏感不安的神经
杀吧!杀吧!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父母亲骨瘦如柴,活活饿死的惨状历历在目,时不时就会浮现在他的眼前,挥之不去,变成了一种梦魇。
是的,这个开局一个碗,组排上王者的大明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帝王之一,终其一生,从来没有从父亲母亲被活活饿死的那个风雨之夜中走出来过。
这,才是朱元璋,一个活生生的,存在于历史上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