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大臣请假六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七天回来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

大臣请假六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七天回来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

我国古代的政治体系中,皇帝是拥有绝对领导权和话语权的所在。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正如现代影视剧中演绎的那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是要经过三思、三思、再三思,最后才决定是否要同帝王报告。

即使是在这样万事小心的社会中,也不乏无畏权贵、敢于直言的谏官。唐太宗与魏征的佳话流传至今,也为现在政治领域中的人们提供良好的范本,让大家有话直说。可是,再好的谏官若是碰不到明智的君主,一切都是空谈。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个传奇的存在。有一次,大臣请假六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七天回来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你说这叫什么事呢?

正直敢言,却遭杀身祸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明代一个名叫周衡的大臣。

朱元璋登上帝位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从一介草民出身,四处流浪,到参军打仗,甚至最终平定四方,问鼎中原,一出活生生的草根逆袭记。他能够当皇帝,一方面是因为在军营里做出了成绩,另一方面就是草民出身,有深深扎在民间,让他对真实的社会有充分的了解。

刚刚从战乱烽火中诞生的明朝,脚跟站的还不是特别稳。百姓贫苦,国力尚弱,都是它致命的不足。这个时候朱元璋初登帝位,为了笼络民心,表示与民休养生息,下令免除江南各地百姓的赋税,这一做法无疑深得民心,让百姓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可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下令还没多久,朱元璋自己出尔反尔,收回诏令,重新对百姓施加严苛的赋税。百姓的生活状况从天堂坠入地狱深处,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主角,周衡登场了。

周衡在史书中得到的评价就是一个正直敢言的谏官。

当得知皇帝收回诏令,企图重新对百姓征收赋税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来到朝堂,对朱元璋上书道:“皇帝陛下自己颁布诏令,救百姓于水火,是百姓的恩人,他们必将对陛下感恩戴德,而如今陛下竟出尔反尔,收回诏令,这对百姓来说不就是言而无信吗?”

这样的话听在朱元璋耳朵里当然是极大的侮辱。他周衡身为区区一个大臣,敢这样对自己说话?那个当下,朱元璋觉得颜面大失,但一时又不知如何反驳周衡,只能将他这话听在心里,日后再与他算账。

封建社会里,皇帝叫你死,你不得不死。周衡如此做,是因为他将百姓放在首位。他深知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政权无法得到百姓的信任,无法赢得百姓的心,你再怎样镇压他们,终有一天他们会站起来,将你以为无坚不摧的政权顷刻瓦解。

周衡心中很清楚,如果他不说,基本上不会有人说;就算有人说,下场与他应该也没什么二样,那还不如干脆点,自己说出来吧。

但令周衡没想到的是,他的“报应”竟会来得这么快。

就在周衡上书朱元璋,关于是否收回对百姓免除赋税的诏令后不久,因为要还乡祭祖扫坟,周衡来向朱元璋告假。朱元璋非常爽快,准了周衡六天的假,然而意外,意外,它总是不打招呼,不顾你同不同意,就这样来了。

周衡返乡扫坟祭祖的事情解决完,因为一些事情耽误了时间,真正返回朝廷的时候已经是第七天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没有达到皇帝的要求,如果皇帝迁怒于你,后果什么样都有可能,但朱元璋可谓是最极端的人。

只是超出期限一天,论理来说朱元璋应该不会过度惩罚周衡,可是朱元璋恰恰想起了不久前,自己受过的周衡的气。

“直接拖出去斩了!”朱元璋一声令下,两侧的侍卫们上来将周衡抬了下去,不久午门问斩。就这样,一代谏官不复存在。朱元璋绝对是个记仇的人,且他的身份可以让他随意发泄自己的怒气,也没人敢说一个不是。

“君”无戏言

放在大时代背景下看,明朝可以没有周衡,但不能没有朱元璋。我们为一位谏官,因为自己提出的正确言论却被帝王记恨,最终落得午门问斩的下场而惋惜,可是如果没有朱元璋,就不会有那个称霸一方的大明王朝。

从周衡的遭遇中,我们看出了两件事。

首先,周衡作为朱元璋的下属,又是一个国家的大臣,没有遵守规定,按时返朝的做法表示强烈的反对。任何时候,你的上级规定要求你做什么,你都要破除一切阻扰,最完美地完成任务。从这点上来看,周衡的确有错。

其次一件事就是,无论你坐在什么位置上,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不要再想着把它收回来。言论自由的今天,我们更应敢于指出上级话语或是行为中不恰当的地方,而我们的上级也应该反思自己。

与此同时,“君无戏言”这四个字绝不是说着玩的。这里的“君”,放在古代,你可以说是君王,君子。放在今天,应该扩大范围至每一个人。这可以是我们的交友准则,但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行为准则。

周衡会被问斩,最根本的原因不是他没有在朱元璋规定的时间内返回朝廷,这只是一个导火索,燃起了朱元璋心中对周衡积压已久的怒火。那么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周衡说帝王不能言而无信,不能对百姓失信。

从这个角度来说错误就在朱元璋身上了,但是周衡敢说吗?也许他敢,但这样做的下场可能会比他现在被午门问斩更惨。由此可以看出“君无戏言”四个字的重要性。

我们是一个友善、和谐的国家,泱泱华夏民族趟过五千年历史长河,仍旧屹立于东方,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我们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以前如此,现在更是如此。所以有很多国家愿意同我们做朋友,愿意同我们交往,就是这个道理。

结语

除了周衡,这样类似的故事还有太多太多。不知道后来的朱元璋有没有为自己身边少了一位虽然说话犀利,但是句句在理、敢于说话的大臣而难过,但是读了这个故事的我们,的确感到可惜。

大明王朝的历史的确辉煌,但如果能有更多这样的谏官为自己的君主出谋划策,直言纳谏,也许大明王朝会更好。

所以现在的我们应该鼓励这样人才的存在,一家人说的话,怎么会是不好的话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社会,赋税,周衡,明朝,朱元璋,诏令,皇帝,百姓,时候,消息资讯,周衡,朱元璋,诏令,谏官,百姓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社会,赋税,周衡,明朝,朱元璋,诏令,皇帝,百姓,时候,消息资讯,周衡,朱元璋,诏令,谏官,百姓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社会,赋税,周衡,明朝,朱元璋,诏令,皇帝,百姓,时候,消息资讯,周衡,朱元璋,诏令,谏官,百姓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