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有真相,包拯要斩公孙策,那是真哭了,眼中是满满悲伤的泪水,黝黑的铁面之上,也是泪痕闪烁。
包拯,是北宋真宗、仁宗时期的真实历史人物,素有包青天的美誉。包拯一向公正廉明,铁面无私,而且断案如神。他不畏强权,为民申冤做主,主持公道,因而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
包拯因为铁面无私、断案如神,在民间传说中就有了面黑如碳,额生月牙的形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影视剧中的包拯形象。
在民间传说中,包拯有一武一文两位得力助手,外加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位捕快。“一武”就是御前带刀侍卫,被皇上钦赐“御猫”称号的展昭。而“一文”就是主薄师爷公孙策。
公孙策学识渊博,懂医术,多智谋,心思缜密,为人和蔼善良,被世人称为“再世诸葛”。宋仁宗赵祯赐给开封府的三把赫赫有名的铡刀,就是由公孙策设计督造的。
公孙策作为包拯的主薄,跟随包拯数十年,一直恭勤克俭,谨慎行事,从未有作奸犯科之事。如此正直的一个人,包拯为什么突然要斩他?其实这跟公孙策的一段往事有关。
当时,江南太湖水域有一伙水贼,为首的名叫江龙。他们杀死了正要赴任的按察使以及随行的衙差捕快。江龙假扮按察使,他的手下假扮捕快衙役,入驻官府,准备伺机刺杀到江南巡查的包拯,以报当年杀弟之仇。
包拯一行到了太湖附近,公孙策的家乡,发现了太湖水上漂浮的尸体,决定查个究竟。江龙派自己的养女孟如意(又名江忆)引开了展昭,而自己带人蒙面去行刺包拯。展昭击退了孟如意,并夺了孟如意所带的一枚手镯。展昭返回,又击退了刺杀包拯的贼寇,并拿出了手镯。
之后,公孙策被包拯所救,成了主薄师爷,而他的女儿为江龙所救,收为了义女。公孙策父女失散时,女儿的手上就戴着这枚手镯。
包拯明镜高悬,断案如神,很快查到了引开展昭的孟如意。公孙策也确认了江龙养女即自己亲生女儿的事实。展昭奉命抓捕孟如意,公孙策见女儿不敌展昭,假意让女儿劫持了自己,逃至一座破庙中,告诉了孟如意之前的故事。如意开始不信,离开之后,经过查访,确认了公孙策所言。
包拯此时已经查明了事情的真相,并且解开了跟江龙之间“杀弟之仇”的谜团。江龙知道是自己错怪了包拯,为了完成弟弟的遗愿,解散了水寇,并准备带着养女浪迹天涯。而公孙策也为了自己的女儿,帮江龙离开。
包拯铁面无私,断案如神,有朝廷官员命案在,不能就此结案。他派展昭追至水寨,抓拿了江龙,而孟如意已经离开。江龙一力承担了谋害官差的所有罪行,但包拯知道孟如意也是主谋,就令公孙策缉拿自己的亲生女儿。
公孙策觉得愧对女儿,不肯听命,甘愿替女受刑,一心求死。包拯这才被迫演了一场苦情戏,流泪斩公孙。公孙策的女儿知道亲生父亲为了救自己,就要遭受铡刀之刑,主动到公堂投案,并自尽于公堂之上。
公孙策抱着自己女儿的遗体痛哭,公堂之上的包拯、展昭,以及四大捕快,也是泪目一片……
另外还有一个新版本的怒铡公孙,这个版本中,公孙策的妻子,是公孙策的师妹(有小师妹,就是容易出事),并没有死,而是怀着公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镇南王。
包拯一行同样到了公孙策的家乡。因为一起命案,公孙策被陷害(顺便说一下,诬陷公孙策杀人的真实凶手,是一名叫如花的小妾,为了争宠杀了主母,嫁祸给了为主母看病的公孙策,真是让人打冷颤的如花呀)。
只是呢,镇南王认为如果就这么让公孙策死了,自己的王妃就永远无法忘记公孙策了。所以,他上堂阻止了包拯,救下了公孙策,并让包拯重审。同时,镇南王囚禁了公孙策,又让义子秦志刚假装掳走了郡主小冰,嫁祸给公孙策。小冰毕竟被王爷当做亲生女儿,镇南王心疼小冰,又故意让小冰逃走了。
包拯呢,额头上可是有月牙的,你们就这么戏弄我包黑子,当我是傻子,岂有此理。包拯额头月牙发光,真相大白于天下。
翠英在王爷的部下志刚指引下,见到了被镇南王绑架的公孙策,并且承认了小冰是公孙策的亲生女儿。镇南王得知消息后,故意装病,想留住翠英。包拯也知道了真相,率兵攻打镇南王府,跟镇南王索要公孙策。镇南王这次真是急火攻心,病倒了。
志刚看到镇南王卧床,自责不已,自刎于王爷床前。而王妃翠英,为了维护王府尊严,也服毒自杀。
包拯救了公孙策,见王妃、志刚等人已亡,就未继续追究镇南王绑架陷害公孙策之事。而镇南王却因为此事,落下了病根。郡主小冰不忍丢下病中的父王,决定留下来照顾镇南王。
公孙策这次女儿总算没死,可是小师妹还是被人抢了,去了。公孙策是满怀的伤心,离开了家乡,继续跟随包拯,巡守天下,为百姓伸冤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