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历史上起义造反的,如果失败的话基本上都不会得到善终,然而元朝末年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虽然以失败告终,却是得到了善终,也算是有个好下场,不能不说是个异数。
《明史》对他的评价是:“国珍首乱,反复无信,然竟获良死。”修史的人对方国珍这位第一个起义的人获得善终也表示了惊叹,要说方国珍为什么能得到善终,是有几个原因。
明史说方国珍反复无信,其实他刚开始也是靠这几个字才能在乱世中存活,还过得很滋润,方国珍是浙江黄岩人,要说他反元时间在元末是够早的,比红巾军的刘福通、徐寿辉等起义要早两三年,朱元璋后来能崛起的关键人物郭子兴起义要比方国珍晚四年。
方国珍虽然是元末首乱,可他并不是奔着推翻元朝去的,他的性质更象是梁山的宋江,只想着靠造反来被招安,要说方国珍被逼造反,是因为有仇家报复他,跟官府告密说方国珍通匪,方国珍世代以贩私盐为生,难免跟人结仇,这仇家去官府告发方国珍,方国珍因此被官府追捕,不过方国珍早就得到了消息,被他逃脱了,愤怒的方国珍就跑去杀死仇家,然后带着几个兄弟逃亡海上,方国珍是个能力勒奔马的人,在当地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现在杀了人就一不做二不休,召集人马当海盗,劫夺海运漕粮,元朝末年因为政治黑暗,加上天灾连年,老百姓很多都没饭吃,民不聊生,方国珍很快就聚集了数千人,元朝廷就派兵去征讨,没想到被方国珍打败,连主将都被方国珍抓了,方国珍让这个主将当中间人,向元朝廷要求让他当定海尉,就这样方国珍成了元朝官员。
不过方国珍可不是就这样满足了,在此后几年是在反叛和招降来回转,在一次次反叛招安后,方国珍势力越来越大,官升到行省参政,据有庆元、温、台之地,当时还是元朝官员的刘基对招降方国珍一事非常不满,说方国珍屡降屡叛,应该要严肃处理,然而朝廷没有听刘基的话,这也是因为朝廷没有精力和能力对付方国珍,方国珍就这样跟元朝玩着游戏,得了个“海精”的称号。
还有一个原因是方国珍没有争夺天下的志向,虽然格局小了点,某种方面来说也算是识时务知天命吧,方国珍势力得到发展后,身边的谋士也有劝方士珍趁着天下大乱去谋图霸业的,不过方国珍只想守着他的一亩三分地,直接回了句“我没有这么大的志向”打发了事。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让方国珍在后来被朱元璋打败后留下了性命,方国珍在和朱元璋过招的时候依然是首鼠两端,在看到朱元璋做大后,就想跟朱元璋搞好关系,送了黄金五十斤和白金五十斤给朱元璋,还说要将庆元、温、台三郡献给朱元璋,把次子送去当人质,朱元璋拒绝了方国珍的“假意”,明确要求方国珍归降自己,方国珍却是依然当着元朝的官,跟朱元璋打哈哈。
到后来朱元璋攻克平江,朱亮祖攻下台州、温州,汤和率军抵达庆远,方国珍赶紧带着剩下的人逃亡到海上,不过在明军强大的攻势下,方国珍部将相继投降,汤和也写信劝方国珍投降,穷途末路的方国珍只好上表乞降,其中有这么几句:
“臣本是庸才一个,遇上这多事之秋,起兵于海岛,没有父兄之力相助,又没有帝制自为的野心。当主上率军浩浩荡荡到达婺州时愚臣马上派儿子前去侍奉,就知道主上会有今天。……我想马上自缚去朝廷请罪,又唯恐遭斧钺之诛,假使天下后世不知道臣得罪你有多深,将会说主上之心不能容臣,这岂不会连累天地之大德吗?”
朱元璋收到这个降表后,想想方国珍虽然首鼠两端,不过也没有争夺天下之心,如果杀了他确实会落下个不能容人的话柄,就接受了方国珍的投降,授了个广西行省左丞的官职,只领俸禄不上任,留在了南京,方国珍投降后,也懂得夹紧尾巴做人,老老实实的呆在南京,到洪武七年去世,享年55岁,朱元璋还亲自为他设祭,得了个善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