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他们原本是两兄弟,却为了皇位而反目,但弟弟却挽救了明朝

他们原本是两兄弟,却为了皇位而反目,但弟弟却挽救了明朝

朱祁镇和朱祁钰的反目本质上是因为朱祁钰的贪婪,朱祁钰不愿放下手中的权力,因此才把哥哥朱祁镇囚禁起来。

①反目始末

朱祁钰是在临危受难之际被推上皇帝宝座的,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做皇帝,他既不想,也不知道做皇帝是什么感受。但是随着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虏,命运仿佛跟朱祁钰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当时的大明朝陷入了何种震恐之中呢?有钱的人家都开始紧锣密鼓的收拾金银细软准备逃亡南京,大明朝廷中也陷入了究竟该“迁都”还是“死战”的争论中,而朱祁钰就在这样一种局势下被推到台面上主持大局。

先是太后命令他建国,后又是大臣于谦联合大臣要求他继承大统,稳定局势。因为当时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既皇太子朱见深才仅仅2岁,为了避免无人出来主持大局,朱祁钰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成为了大明朝的皇帝。

正统十四年九月癸未,上在迤北,郕王即皇帝位,尊上为太上皇帝,诏天下曰:朕以皇考宣宗章皇帝仲子奉藩京师——《明英宗实录》

这一决策无疑是极为正确的,但也是极为冒险的,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稳定了大明朝的局势,但如果北京保卫战失败,也许大明朝的命运将是另一个下场。几乎可以说,北京保卫战是明朝开国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事关生死存亡,但好在最终胜利了。

不过这个时候朱祁钰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战争的胜利表明大明朝将延续万世长存,但瓦剌首领也先的一个举动却让朱祁钰十分不高兴,那就是对方打算把哥哥朱祁镇送回来议和。当时朱祁钰表示了明显的不满,不愿意将哥哥接回来。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变化。

一来朱祁钰觉得自己脸上无关,你们说让我当皇帝就当,不让我当皇帝就不当,这算怎么回事?

二来他也许体验到了皇帝号令天下的愉悦和快感,因此对皇帝宝座产生了眷恋。

所以他对于谦等人说:

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明史·于谦传》

但是把明英宗留在敌人那里也不是一回事,于谦知道这位新皇帝已经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权力。但为了明朝的未来,于谦只好向朱祁钰妥协,同意拥护他为皇帝,绝不更改。

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明史·于谦传》

朱祁钰见得到于谦的承诺,这才同意接回朱祁镇。

但朱祁镇被接回国以后却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他离开北京时是风光无限的皇帝,但回来时却是以俘虏的身份,而且还成为了太上皇。

两兄弟在东安门执手相泣,实则已经貌合神离。朱祁镇的内心实际上也相当忐忑,不知道自己的弟弟接下来会做出什么举动,而自己又会是什么下场,或许在朱祁镇的内心已经隐隐预感到了什么。

果不其然,这一嘘寒问暖之后,朱祁镇便被迎入南宫之中,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囚禁生活。这是一个十分鲜明的信号,整个大明朝的臣子们都看得出来朱祁钰并不打算把皇位让出来,当然他们也非常默契的承认了这一点。

毕竟朱祁镇不顾朝臣反对,而且还大力任用宦官王振,差点没把大明朝给折腾灭亡。因此谁也没有站出来说要朱祁钰退位,大家都默认了这个结果。

另外朱祁钰对待哥哥朱祁镇的方式也是导致他们关系破裂的一大原因,朱祁镇被囚禁在南宫期间,几乎如同囚犯。朱祁钰为了防止大臣和朱祁镇有联络,命令把南宫大门锁死灌铅,彻底封死了朱祁镇和外界联络的可能。

此外每天送给朱祁镇的饭菜也只能从房门上开的一个小洞递进去,还把南宫外面的树木都砍掉,防止有人爬上树和朱祁镇联络。可以说这时候的朱祁镇犹如一个阶下囚一般完全丧失了太上皇的尊宠。

正是这些让朱祁镇寒心的举动导致了兄弟两人感情的破裂。

但是这个时候朱祁钰又接着做了一件让大臣们措手不及的事情。

那就是改立皇子,这样一来大统就乱了,性质就等于是篡位了。因为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朱见深就被孙太后册立为皇太子,按照礼制他应该继承大统,但是由于年纪太小,所以才让朱祁钰站出来暂时代理国政。

即便朱祁镇已经被迎接回来后,所有人也都闭口不提退位的事情,这是在照顾朱祁钰的感受,毕竟他对稳定局势确实做出了贡献。所有人的想法都是朱祁钰退位以后,皇太子朱见深就会继承皇位。

但是朱祁钰废除皇太子朱见深的举动显然表示他要让自己的后代继承大统,这让当时的明朝大臣相当为难,因为这是违背礼制的。所以他们并没有立刻表示赞同,但是也不敢公开反对,而朱祁钰也很忐忑。

所以他十分谨慎和小心的试探大臣,并且不惜通过笼络和封赏大臣的方式来取得他们的同意。可以说,正是朱祁钰的这些做法深深伤害了他和哥哥朱祁镇之间的感情,激化了他和朱祁镇的矛盾,使得他和哥哥之间的感情再也无法复原。

通过讨好笼络的方式,朱祁钰换取了大臣们不置可否的默认,最终成功的废除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但老天偏偏不站在朱祁钰这一边,仅仅过了一年,朱见济就夭折了。这让朱祁钰深受打击。

当时有大臣钟同竟然上书说:

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臣窃以为上皇之子,即陛下之子——《明史·卷五十二》

朱祁钰很生气,将钟同廷杖而死。

应该说正是关于皇储的问题最终彻底撕破了朱祁钰和朱祁镇之间那层脆弱的掩饰,从明面上看大家不愿让朱祁钰退位是因为他确实做出了贡献,大家为了照顾他的感受,所以才没有要求他退位。但实事求是的说,当初让朱祁钰做皇帝本身就是要他出来主持大局,暂时做这个皇帝而已。

谁也没有想过要让他朱祁钰来继承大明正朔,所以他的身份始终只是代理皇帝而已。但是朱祁钰试图继承大统,让自己的后代传承正朔,这就打乱礼制了,说得不好听一些这就有点篡位夺权的意味了。

不过尽管道理是这么说,但朱祁钰到底还是成功的把皇太子朱见深废除了。说明大明臣子们都默认了朱祁钰的做法,因此就连于谦等人也不好站出来反对。所以当时的不管是朱祁钰还是大明臣子,每个人的处境都是十分尴尬的。

如果不是“土木堡之变”,怎么会闹出这些烦恼呢?因此每个人颇为有一点“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困扰,而且朱祁钰还是有功劳的,那么谁又有底气要求一个有功的皇帝把皇位让出来呢?

而“夺门之变”本质上只是一场政治投机运动,是徐有贞、石亨等人看到朱祁钰病重,而皇储尚无定论,所以决定通过拥戴朱祁镇复辟的方式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和地位。很显然,他们成功抢在于谦等人面前发动政变,将朱祁镇拥戴复辟。

当政变发生时,朱祁钰还以为是于谦造反了,结果左右的人回来告诉他说是太上皇复辟了。虽然朱祁钰连说“好”,但是想必他的内心是相当酸楚的。

鼓钟鸣,群臣百官入贺。景皇帝闻钟鼓声,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复辟录》

事后这些人都得到朱祁镇加官进爵的赏赐,而朱祁镇怀着对朱祁钰的一丝愤怒,不仅下令处死了拥戴朱祁钰的于谦等人,还把朱祁钰的帝号取消,把他废为原来的郕王。这就是很明显的在报复朱祁钰之前的所在所为。

而当时朱祁镇复辟的时候,朱祁钰并没有死,但是几个月后他就离奇死亡,这不得不引人遐想。

除了取消他的帝号,连下葬仪式也是以亲王的规格,此外还给了朱祁钰一个恶谥“戾”。

《逸周书·谥法解》规定说:

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此外朱祁镇还下诏批评朱祁钰说“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实际上这些种种言行都是在报复弟弟朱祁钰对待自己的种种寒心举动,倘若朱祁钰能够善待朱祁镇,并且把皇位交接给朱见深。

那么想必朱祁钰将会得到朱祁镇的另一番对待,所以朱祁钰死后就被安葬在北京西山,也成为明朝唯一没有被葬入十三陵的帝王,不然就是十四陵了。

直到朱见深继位后,才给自己的叔叔恢复帝号,并且重新议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算是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朱祁钰的功劳。

而直到南明朱由崧宏光政权时期,朱祁钰的谥号才增加到和其它皇帝一样的17个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并且给了他一个名为“代”的庙号。

这自然是指他是明朝的代理皇帝。

但他能够享受这种待遇,实际上也是朱由崧在为自己贴金,因为当时朱由崧登基是遭到史可法等人反对的,他们更想拥戴素有贤名的明神宗之侄潞王朱常淓。

这是因为朱由崧的父亲福王朱常洵(就是那个国本之争中的主角)品行不端正,即所谓“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当时史可法等人列举出七条理由反对拥立福王之子朱由崧为皇帝。

但是最后朱由崧通过求助军阀成功密谋,所以也就不难怪他为什么要追封那个和自己毫不相关的朱祁钰了,颇有一点为自己正名的意思。

而那个福王朱常洵也挺可怜,万历朝的时候被大臣们集体反对册立为太子,想不到几十年后他的后代依然被反对拥戴为皇帝。

不可谓滑稽。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兄弟,于谦,朱祁钰,朱祁镇,皇位,皇帝,哥哥,弟弟,明英宗,大明,消息资讯,于谦,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兄弟,于谦,朱祁钰,朱祁镇,皇位,皇帝,哥哥,弟弟,明英宗,大明,消息资讯,于谦,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兄弟,于谦,朱祁钰,朱祁镇,皇位,皇帝,哥哥,弟弟,明英宗,大明,消息资讯,于谦,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