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朝宰相陆贽,清廉到连皇帝也看不下去:爱卿,你多少也贪点吧

唐朝宰相陆贽,清廉到连皇帝也看不下去:爱卿,你多少也贪点吧

古代宰相位高权重,上佐天子,下领群臣。身居高位者通常有很多人巴结贿赂,有人趁机搜刮钱财,成为巨贪。像唐朝元载、明朝严嵩严世藩,就是出了名的大贪官。也有为人清廉,为国为民的良臣。

贪的人有多贪?严嵩严世藩父子倒台后,调查组搜查财产,出具的贪污报告《天水冰山录》长达一百四十多页,金银财器字画房产不胜枚举。

清廉的人有多清?唐朝宰相陆贽一生清廉,皇帝明目张胆提醒,手下送的人情,小名小物之类的,多多少少也要收点。

因太过清廉贬官,40岁弃文从医,一代清相陆贽的一生有多传奇?

式微中崛起

陆贽出生于唐代宗执政时期,浙江嘉兴人。祖上是江南四姓之一吴郡陆氏,东汉以来,一直是名门望族。

到他父亲那一辈,家道衰落,日渐势微。父亲陆侃是溧阳县令,家中子女众多。陆贽排行第九,人称陆九。出生时很少得到父亲的关注,加上父亲早逝,自小在母亲的教导下长大。

陆贽学习刻苦,代宗六年,十八岁的陆贽中进士。寿州刺史张镒当时有很高的声望,和陆贽交谈三日,认为陆贽有大才,结为忘年交。分别的时候赠钱百万,陆贽只带走了一串茶叶。

因为写的一手好文章,观点独到深刻,很快名声在外。唐德宗李适即位后,任命他为翰林学士。翰林学士包揽文、医、棋、术各类有才能的人员,不占一官半职,单独听皇帝调遣。

安史之乱之后,因为用兵频繁,一些秘密的谋划,一般都出自翰林院。由此可见德宗对陆贽的重视。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为感知遇之恩,只要是政务上有缺失,事无巨细,他坦诚相待。小到进献瓜果的奖赏,大到军乱之时的诏书,无一不尽心尽力。德宗更加信任他了。军乱逃亡途中,陆贽走散,德宗花重金寻回。

时常伴君左右,出谋划策,陆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很多军国要事,德宗已经不与中书省商议。《旧唐书》记载,泾原兵变,德宗出逃,包括陆贽、宰相在内一众随从。谋划和建议,都出自陆贽,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内相”了。

不负天子,不负百姓

君臣父子,和陆侃一样,陆贽继承了清廉为民的品质。俸禄之外,分文不取。母亲去世,寺庙内服丧期间,各藩镇献礼有意结交。但是除了故时旧友的问候,别的一概不收。就算时旧友的礼物,也是在禀告了德宗之后才收取。

合久分,盛久衰。唐朝经历了九代,外有吐蕃等威胁,内有各藩镇包藏祸心,几近分崩离析。然而祸不单行,多地水灾,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陆贽听闻,立马上书,恳请拨款以抚慰人心,控制灾情。

因多次为皇帝排忧解难,原宰相窦申遭贬后,陆贽正式上任宰相。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在当时唐朝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多次谏言上书,出谋划策。劝德宗广开言路,轻徭薄赋,任贤黜恶,储粮备边,消弭战争。

陆贽以天下为己任,严于律己,一生清廉。人情往来一律拒绝的做法,使他显得格格不入。“众人皆醉我独醒”“嫉恶如仇”的性格使他树敌无数。

德宗都看不下去,对他说,官场办事离不开人情上的往来,同僚送的问候,多多少少收点。陆贽不为所动,坚持他的操守。有一必有二,一旦打开了一条口子,就走入歧路回不了头。贪污受贿的风气一旦形成,定会影响朝政。

这种清廉的作风,深得皇帝信任。但是也为日后的际遇,埋下了祸根。

君臣离心

长达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元气大伤,中央权力削弱,节度使权力扩张。唐德宗执政前期,曾尝试平藩。发起削藩战争,此举致使二帝四王之乱接连爆发,发生了持续5年的奉天之难战争,天子重臣一度出逃到奉天,梁州等地。

这段逃亡的经历种,行政宰相李泌、大将李晟协力平乱,内相陆贽拟诏书稳定军心。虽然最后叛将败死,但是也暴露出德宗对混乱局势难以掌握的特点。毫无疑问,这段逃亡的经历给德宗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执政后期,他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对藩镇的态度由打压改为姑息,从此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总体局势稳定,但是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然而,这种态度的转变,最终导致陆贽和李适的看法相左。在陆贽看来,历史经验告诉他,国家如果要治理得统一安定,必定只能是强干弱枝的权力分布。

因此他对割据势力的态度,一直主张削藩以加强皇权。他曾告诫德宗“追谏往事,权以故国”。但是已然观点不同的二人开始逐渐疏远。

再加上陆贽清廉刚硬的性格和作风,朝廷上得罪了奸臣裴延龄一党。裴延龄鱼肉百姓搜刮民膏民脂,为百姓所痛恨。

但是擅长溜须拍马说话荒诞不经受德宗喜爱。察觉到德宗有意疏远陆贽后,趁机在皇帝面前说长道短,导致君臣离心,陆贽被贬。为免受议论,不再著书言说,转而研究医学。

小结:

陆贽受父母教育和儒学影响,在政治文学上有极高的造诣。他的很多主张比如“理乱之本,系于人心“、“立国之权,居重驭轻”“ 求才贵广,考课贵精”在现在都是被人认可或者被证明是有效的。

他的一生和德宗绑定在一起,政治生涯上有过高光时刻。有这些高光时刻,除了自己的才能的确卓越外,另一方面是与德宗前期政治观念一致的赏识。

但是二人根本上的不同导致陆贽弃文从医的命运。安史之乱后萧条破败的气运,唐德宗认为国家兴衰是天命,因此在后期默认藩镇分权。陆贽充分肯定人在治理国家时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定胜天。这一根本上的不同才导致分崩离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父亲,宰相,陆贽,唐朝,影响,皇帝,唐德宗,天子,战争,态度,知识科普,宰相,唐德宗,德宗,裴延龄,陆侃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父亲,宰相,陆贽,唐朝,影响,皇帝,唐德宗,天子,战争,态度,知识科普,宰相,唐德宗,德宗,裴延龄,陆侃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父亲,宰相,陆贽,唐朝,影响,皇帝,唐德宗,天子,战争,态度,知识科普,宰相,唐德宗,德宗,裴延龄,陆侃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