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时期,北直隶驿站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时期,北直隶驿站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时期,北直隶驿站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北直隶的驿站不少都设立在通往边疆的要道上,由于北方蒙古部经常南下进攻明朝,故沿线驿站也自然不能幸免,又因在朝贡贸易中被敌人知根知底,加之边疆地区的武备逐渐松弛,北直隶驿站时常被劫掠、破坏。

明太祖时期,北部边疆驿站就曾被敌军入侵,洪武六年(1373年)“胡寇哈巴哈只寇会宁,掠驿传牛马而去”,建文四年(1402年),辽东都指挥司奏报“虏寇犯盘山驿,虏掠人畜”。

同为靠近边疆的北直隶,受劫掠之事也一样不能避免,洪熙元年(1425年),宣府总兵官都督谭广上疏“今长安岭守关指挥奏鞑贼人马约五十余人,直抵隰宁驿劫掠”;宣德四年(1429年),宣府总兵官都督谭广奏报“是月十九日夜,虏寇百余人入雕鹗,杀浩岭驿官,掠孳畜”;次年,赤城备御都指挥佥事汪贵奏“独石诸驿军士二百余人,旧皆驿养马递送,今虏寇掠去马驴”。

直到崇祯年间,北直隶驿站也时常被劫掠,吴三桂统师入关之时,到达永平府的沙河驿时,得知其父“为贼刑掠”,大怒,纵兵抢掠了沙河驿以东的多个地区,沿途驿站也被搜刮殆尽。驿站的工作人员被害,粮草、驿马、驴被抢走,

对驿站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一些地区的驿站甚至无法运行。

比如在景泰元年(1450年),北直隶紫荆关所属驿站的粮草就被敌寇掠夺,已经无法负担来往军队的供应,户部主事刘景星奏报皇帝,认为:真定、保定所属俱被虏寇残破,又凡大军往来多从紫荆关出入,凡百军需皆取于一府,若复独运一关粮草,民实不堪,其真定、河间二府残破者少粮草由余,乞敕户部移文二府,令并力供给。可见敌寇掠夺粮草等物资对驿站及驿站所在府县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除了直接掠夺驿站物资对驿站造成的破坏,还有不少敌寇对驿站进行了彻底的焚毁和破坏,土木堡之战中,明军战败,北直隶北部的土木、榆林、陉阳、云门等驿都被焚毁,后经过重建后驿站才得以正常使用。

此外,明朝中后期因战争和明蒙双方的长期对峙,也间接性的破坏了北直隶驿站的运行,成化二十年(1484年),总督大同、宣府军务的户部尚书余子俊上疏,认为北直隶榆林、云州等驿的驿马因为常年战争状态的过度使用,“驿马倒伤数多”,

但“连岁兵荒,追补不给,缺于走递飞报”,使这些驿站形同虚设。

从宣府到居庸关的二百四十余里,原本设有鸡鸣山、土木、榆林三处驿站接报军情,但因为敌寇入侵,不得已而将此三处驿站的马匹等资源移至居庸关内,这样一来关外信息就被阻隔,无法及时传达,驿站功能被破坏,直到战事稍有平缓,宣府总兵官朱谦上疏要求重新拨回驿马,驿站才得以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北直隶驿站在明代中后期进入了困境,驿站的运行经历了巨大的破坏,

随着给驿的扩大、符验制度的失灵,使乘驿人员成倍增加,来往官员、贡船、贡使不断扰驿,超过了驿站的承载力,导致了民间的动乱。

加之明政府在中晚期的经济每况愈下,战事愈发频繁,在这种情况下就增加了驿传银的增收,使驿站百姓更加苦不堪言。再加之边疆武备的松懈,朝廷信息的泄露,驿站不断遭受贼寇的掠夺和破坏,使得北直隶驿站难以运行,也正是针对这些问题,明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针对北直隶驿站的改革。

明中后期,北直隶驿站的运行进入困境,造成了驿站运行的低效、民众生活的困苦和地方支出的庞大,针对北直隶驿站出现的困境,明政府或一些有危机意识的人开始提出对驿站进行改革,用以缓解驿站的重压,整顿驿站的弊病,增加地方的收入。

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

在明代期间,北直隶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的驿站改革,即宣德年间的改革、嘉靖三十七年改革、张居正驿站改革和崇祯裁驿。

宣德年间的改革

宣德四年(1429年),因民众奏报贡船在经过驿站时多有不法行为,勒索甚至逼迫致伤驿站官员,在途中还大量夹带私货,引起了宣宗的重视。意识到贡船对民众造成的危害后,宣宗在征求解决措施后,由行在兵部上疏,对贡船制度作出了改革,此次贡船的改革起到了作用,首先对于贡船的人数配置做了一定的要求,使贡船运行更加合理。

不会出现大量编外人员,影响驿站运行;增加了对贡船的检查,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贡船夹带私货的情况出现,对于贡船的违规严加处罚,减轻了贡船对驿站的损害。宣德五年(1430年),行在兵部奏报朝廷内外官员在经过北直隶驿站时“挟势索取饮食等物,非法考掠”,宣宗在得知后,命令在各处驿站张榜公布禁约,“但有犯者,令具名奏来,不奏者同罪”。

对于隐匿之人的处罚也证明了明政府的严厉程度,改善了对驿站的侵犯行为。在宣德年间,还完成了开平卫的内迁。虽然内迁开平卫并非是针对解决驿站问题而进行的改革,而是军事防御体系的调整,因开平卫内有11处驿站,所以开平卫的内迁对于北直隶的驿站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故将此事归入宣德年间的改革中。

开平卫于洪武年间建立在元上都,在永乐年间经历过短时间的内迁,但很快就再次复设,洪熙元年(1425年),杨武侯薛禄针对开平卫内迁一事上疏:雕鹗、赤城、云州、独石诸站,皆在边野,开平老幼余丁亦于此种田,猝有虏寇,无城可守,况开平与独石相距五站,城垣不坚,且使命往来道路荒远。

若移开平卫于独石,令镇守宣府都督谭广所领官军,筑城守备,寔为便益。

但宣宗却以“开平极边,废置非易事”之由,并未同意。次年薛禄以“诸堡常被虏寇侵略,地远势孤”为由再次提出内迁开平卫,在独石修堡作为内迁之地。此次提出宣宗没有直接拒绝,而是令“公侯大臣议之”。

于宣德二年(1427年),确定了开平卫的内迁,宣德五年(1430年),薛禄奏请修筑永宁卫、团山及雕鹗、赤城、云州、独石等处城堡,历经两月,雕鹗、赤城、云州、独石四座城堡修筑工程完工。

开平卫的内迁使明北部战线得到了收缩,处于原开平卫的11处驿站,在开平卫内迁之前无险可守,易受到北方蒙古部落的侵扰,在开平卫内迁后,驿站不再使用,成为废地。开平卫的内迁改变和缩短了北直隶原有的驿路。之后新开平卫的各驿也都辅以坞堡,这对于北方蒙古部族的抢掠、破坏就有了一定的保护。

嘉靖三十七年改革

嘉靖年间,因驿站使用过于频繁,明政府在驿站经费上的开支越来越大,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世宗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四月,在奉天殿颁布诏书,针对驿站问题说道:近年以来,驿递疲惫太甚。良由差役浩繁,加以包揽之徒倚公侵费。

今后各王府并各该衙门,凡一应不急之务,俱勿差人类奏,以省驿递之费。

在驿供役之人,各该抚按守巡等官,严加禁革。凡不系真正关文或人情手本,一例查革。不许应付及有包揽侵费、临期躲避误事者,从重问罪,以节财用。

可见明政府想要对驿站系统进行改革,但究其根源还是驿站支出过大,给出的解决措施也不过是试图减少通过驿站的公务人员,用以节省驿费,并未体会到驿站百姓的艰辛,加之没有后续的具体命令,所以诏令下发后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到了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时任吏部尚书的吴鹏,给事中赵锵,御史李成华等人上疏,对地方财政问题提出了二十九条改革建议,其中就提到了关于驿站改革的问题,认为驿站的驿夫、驿船、驿马等资源过多导致银两浪费严重,故这些驿站资源应给予一定程度的裁革。

嘉靖帝对此表示认可,认为“各驿成造铺陈”花费金额过多,所以应裁省各驿的船只、马匹,用以补贴国用。

随即兵部拟定具体措施,先是“尽毁官民座船,以其费入官”,除两京会同馆之外,各处驿站的马、驴等物资,处于要冲处的驿站减少十分之三,非要冲处的驿站减少之五,另外对过关勘合严加查看,勘合上要填写职位、官职。

北直隶在这次改革中,马匹也确实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减,如宣府镇,原额有马一万两千八百六十四匹,在正德年间实有马一万两千三百八十七匹,嘉靖三十七年裁减后,变为六千六百六十二匹,减少了一半。除马匹外,驿站的驴、骡也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裁减,例如宣府驿就有八十八匹驿驴、骡被裁减。嘉靖三十七年的改革,裁减下的驿银目的是充作军饷,但实际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府,粮草,时期,敌寇,驿站,原因,改革,边疆,运行,劫掠,消息资讯,明政府,开平卫,贡船,驿站,北直隶驿站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府,粮草,时期,敌寇,驿站,原因,改革,边疆,运行,劫掠,消息资讯,明政府,开平卫,贡船,驿站,北直隶驿站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府,粮草,时期,敌寇,驿站,原因,改革,边疆,运行,劫掠,消息资讯,明政府,开平卫,贡船,驿站,北直隶驿站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