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襄阳有座状元坊,老五中有座状元桥。不用多解释,大家就都想到,这一定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某位襄阳籍状元。
然而这位状元是谁,你还记得吗?
据史料考证,襄阳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是明朝的任亨泰。他父亲姓杜,因为母亲是元代古伦氏公主,所以跟随外祖父姓任。
任亨泰自幼聪明,十三岁时曾作《题扇诗》:“杲日初升万木低,画船撑出小楼西。先生正熟朝天梦,门外山禽莫乱啼。”从这一首诗不难看出任亨泰年少有为,且心怀大志。
事实证明,读书是一种天赋,有些人天生就是读书的材料。任亨泰在洪武二十一年(1387年)参加应天府乡试中举,第二天参加会试,夺得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太祖朱元璋称赞任亨泰的答卷:“是卷文字,不蔓不支”,意思是文章写好的,内容简明扼要,条理分明。于是命令工匠在任亨泰的老家,襄阳修建状元坊,并赐其妻国姓朱氏。
就这样,任亨泰创下了两个第一,既是襄阳第一位状元,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御赐牌坊的状元。
任亨泰德才兼备,太祖非常看重他的学行,以“襄阳任”称呼,对其才学赞赏有加。没过多久就擢升其为礼部尚书,担任大使出访安南(如今的越南),一时间风光无限,成为炙手可热的政坛红人。
然而,任亨泰出使回来后,因私下买蛮人为仆,违犯朝廷规章,被人检举,从而降为御史。之后又因为受安南争夺地界牵连,被罢免官职,从此返回襄阳,再也没被复用。
话说,任亨泰刚回襄阳的时候,看见一户人家门前张灯结彩,门额悬挂着一块闪光发亮的牌匾,匾上写着“家有文曲”四个大字。乡绅名流进进出出,好像在庆祝什么喜事。
任亨泰看到这块门匾,心想这是什么人,怎么如此大的口气,莫非襄阳又出了一位状元?
任亨泰一时好奇,便走到人群里一问。才知道这是当地望族张家的少爷刚考中了“解元”(乡试第一名),当地乡绅为了庆祝,给他送了这块横匾。
任亨泰一心想会会这位“文曲星”。便稳步走上前去,向看门人施礼,表示自己慕名而来,希望能够拜会解元。
看门人朝任亨泰打量了一番,见他穿戴并不起眼,相貌也不惊人。以为是个酸秀才,不冷不热地将他领到了院子里,随便找了偏僻角落坐下来。
任亨泰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心中顿时有些不快,可一想到对方毕竟是新晋解元,与自己又素不相识,情有可原,于是又按捺心中的怒气,耐心等待。
等了一盏茶的工夫,解元方才慢腾腾地从屋里出来,挨个答谢宾客。
解元走到任亨泰身边,见其衣着朴素,不像是达官贵人,索性装作没看见,直接忽略无视,连个招呼也没打。
任亨泰顿时有些生气,出口说道:“听说解元是文曲星下凡,为何不乘着良辰吉日,展示一下才学,给大家露一手呢?”
解元眉头一皱,心想这个酸秀才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也罢,今天好好教训他一番,让他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解元傲慢地说道:“好呀,四书五经随便挑,你说上一句,我把后面的背出来,如果我说错一个字,算我输。”
任亨泰微微一笑说:“顺着背书算什么本事,不如让请解元挑上几篇,我来倒背。如果中途结巴,或者有错字,我给你赔罪。”
解元一听,顿时目瞪口呆。心想自己顺着背书没问题,但要是说倒背如流,确实万万不能。听说全天下只有襄阳状元任亨泰能够倒着背书。莫非眼前的人就是传说中的襄阳状元任亨泰。
解元越想越心慌,连忙改口说:“能考中功名,靠的不是背书,而是才学。不如我出上联,你来对下联吧!”
任亨泰想都没想,当即点了点头。
解元开口说出了上联,“千年襄阳多山多水多才子。”
任亨泰脱口而出,“万里河山一天一地一圣人。”
解元一听了,大为吃惊,心想下联对仗工整,且不假思索出口成章,除了状元任亨泰,还能有何人?
想到这里,解元连忙躬身施礼道:“不知状元公驾到,有失远迎,得罪!还望大人高抬贵手,饶恕我无知冒犯之请罪!”
说着,解元作势要跪,任亨泰连忙将其扶起来,笑着说道:“文无第一,即便考中状元,又有几分运气存在,怎么能以功名高低论学问大小呢。今天咱们就是以文会友,我是状元,你是解元,同聚一堂,何尝不是一段佳话呢!”
说着,任亨泰拉着解元的手,陪同他答谢宾客,传为佳话。
故事讲完了,祝大家新春愉快,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