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百姓对于土地都有一种发自血脉的热爱,帝皇则对于开疆拓土有着极大的追求。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以此来表达自己渴望勇士镇守四方护卫疆域的情感。
对于古代的帝皇而言,开疆拓土对于他们而言则意味着不朽的功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的宣言可谓是深入人心。因此古往今来那些有作为的帝皇,都会选择对外开疆拓土,也正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打拼之下,疆域才变得越来越辽阔。那么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两个王朝,明清两朝对于开疆扩土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呢?
一张明朝时期绘制的地图暴露了明清两朝的差距,网友看后也说:差的不止一点点。地理上对于世界地理的划分,可以简单地分为“七大洲,四大洋”。然而此前整个世界上各个大陆应是连接在一起的,在发生了几次大碰撞之后,这些大陆分离,逐渐地形成了我们所见的世界地理格局。
在古代,因为航海技术的局限,以及没有定位系统,人们无法在大海之上准确定位,于是在大陆上的许多人都不知道,除了自己的这个大陆之外,还有着别的大陆。随着人们航海技术的发展,大航海时代正式到来,世界各国也通过海洋联系了起来。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在大海之上发生意外,漂流四方,这也就造成了他们发现了更多的地方,于是渐渐的,一张残缺不堪的世界地图渐渐成型。在我国明朝时,就绘制出一张世界地图,而这张地图与随后清朝所制作的地图相比,人们便明白,清朝的统治者究竟有多么的愚蠢。
清朝最引人诟病的是它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原彻底地与世界隔绝,当世界诸国悄悄在进行殖民的时候,当枪炮代替了古老的刀枪时,热武器逐渐取代冷兵器时,清朝还在自己的天朝上国的梦境中迟迟不愿醒来,因此使得后来的西方列强通过炮火轰开了大门,清朝毫无还手之力。
很多人认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延续了明朝的政策,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非常的错误的。明朝实行了“海禁”的政策,只是禁止了民间与国外的走私贸易,实际上明朝的海禁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倭寇作乱。
明朝最出名一件事情就是明成祖朱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由此就可以看出明朝对外的态度,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外界中去的,后来到了朱瞻基时,也派遣过船队下西洋。根据研究考察,发现郑和的船队更是到达过非洲沿岸。
尽管对于明朝而言,花费巨大,使得后期国家已经无力承担下西洋所消耗的费用,但是对于明朝而言,却也算是利大于弊,一方面使得明朝真正的了解了历史,另一方面也使得大明国威远扬。西方国家更是也派出使臣前往明朝进行朝拜,而明朝时期的佛郎机大炮也正是在这时传进到了明朝。
在明穆宗时期,也允许了民间与海外的贸易往来,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西方的一位传教士向明神宗献上了一份《万国图志》,随后明神宗下令用丝帛制成了一份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而这份地图中所记载的与现代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地图其实已经相差不大。因此,从这份地图我们不难看出,尽管明朝实行了“海禁”,但是与世界的交流却未被隔断。
这份地图在明朝灭亡之后被清朝所得,有这样一副地图在手,毫无疑问清朝可以很轻松地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联系,顺应潮流发展。然而眼界决定了一切,清朝统治者只愿意呆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不愿意与外界进行交流,当西方使臣前来朝拜时,乾隆则认为自己地广物博,不需要与世界进行交流。
当英国轰开了清朝的国门之时,道光皇帝还不知道英国在哪里,还傻乎乎地问道能否从新疆过去。殊不知,早在明朝,就已经对世界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清朝的地图中,只标记有清朝的疆域以及附近的几个国家,除此之外再无他物,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坐井观天的自大心态。
殊不知,世界上除了清朝,还有许多国家在悄悄的积蓄实力,偷偷发展。明清两国的地图就已经暴露出了两朝的差距,一个积极参与到世界中去,一个却固步自封,最终被超越。
参考资料:
《大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