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两京并立,南京的朝廷平时做什么

明朝两京并立,南京的朝廷平时做什么

明永乐十八年,北平的皇宫与新城正式完工之后,朱棣下令迁都,改北平顺天府为北京,为正式的都城,同时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作为明王朝的留都。

古代王朝有两个以上的都城并不算奇怪,比如唐朝除了京城长安外,还有北都太原、东都洛阳、南都成都与西都凤翔,但是,以往的王朝除了京城之外,其他的陪都并不具备都城的各种机构职能,李唐皇室经常跑到洛阳办公,但所有的机构都要从长安迁过去,洛阳本身并没有常设的整套机器。

唐高宗待在洛阳的时间,比在长安还久

但明朝完全不同,明成祖下令迁都的同时,仍旧在南京保留着一整套的国际机器,北京有的各个衙署机构,在南京基本上也都有一套一样的,北京有六部,南京也有六部,甚至于南京的紫禁城当中,还有太医院之类的部门。

正所谓天无二日,一个王朝有两个朝廷,主事的都在北京,那么南京的衙署机构,具体是做些什么事情呢?明朝留着南京的整套机构,到底用来干嘛。

南京朝天宫

北方边患难除,迁都镇守

明太祖洪武时代,对于北元的征伐势如破竹,最后设立九边藩镇,大致上也基本确定了明朝与蒙古之间的边界,而那时候的明朝北疆之界,尚且深入漠南草原腹心地带。

燕王朱棣所镇守的北平城原本是元朝大都,徐达破城之后,将其改名北平,城中百姓大多被迁往开封,元朝的宫殿被夷为平地,由于防守需要,北平城被向南移动,而原本的运河因为没有及时清淤而堵塞严重,内河漕运受阻,繁华的元大都,也变成了一座比较冷清的边城。

然而靖难之役当中,朱棣为应对建文帝的进攻,大幅抽调北方精锐铁骑,朱棣登基后,失去了有效防御的明朝北界,也因此大幅度向南后撤,也因此,北平城成为了一座紧挨着边疆的城市,相较于从前变得比较危险。

明朝北方

对于朱棣来说,北平没人防守是不行的,但到底派谁去呢?再派个亲王?再来一次靖难之役怎么办,毕竟有他这么个活例子在;派个大将军去?外人更不靠谱。

想来想去,朱棣觉得谁都不能相信,唯一的办法就是直接迁都到北平去,由他与后代子孙亲自镇守才最可靠。

永乐元年的时候,礼部尚书李至刚就上疏,称北平乃是朱棣的“龙兴之地”,应该效仿当年太祖皇帝对待故乡凤阳的做法,将其设置为陪都,朱棣非常高兴,他改北平为顺天府,并且称作为“行在”,而且,他还下诏将山东、河南等地的百姓富户,不断迁到北平去。

永乐四年,朱棣下诏按南京皇宫为蓝本,在北平建造新的皇宫,三年后,他下旨在北平附近的昌平建设自己的陵墓,这明摆着是已经确定要迁都了。

明成祖朱棣画像

朱棣一番大动作,谁都知道他想要做什么,反对的人当然也不少,而朱棣对于反对的声音采取铁拳反应,直接革职流放,永乐十八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南京成为留都。

可非常尴尬的是,迁都之后没多久,北京紫禁城的奉天殿、华盖殿与谨身殿这三大殿,都遭到了雷劈,直接烧成了废墟,在那个年代,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议论纷纷,不少朝臣觉得都是因为朱棣强行迁都,背弃太祖孝陵导致了天罚,朱棣盛怒,以铁拳铁腕将其压了下去。

不过,朱棣在北伐的时候驾崩以后,继位的仁宗朱高炽觉得老爷子迁都也不太好,朱高炽当年做太子,常年在南京监国,对南京也非常有感情,因此筹备一切,准备把都城给重新迁回南京,连北京六部的印信都给收缴回来了。

明朝南京皇宫复原图

但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就咽了气,没来得及迁都就升天了,尽管他在遗诏当中重申,希望将都城搬回南京,但其子宣宗朱瞻基并没有遵命。

因为当年仁宗的圣旨,北京各司的印信都加上了“行在”,等于废除了北京原本的地位,而恢复了南京的都城地位,明宣宗时代也没有完全改回来,那时候出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也就是顺天府名义上是行在,但实际上是都城,应天府法理上是都城,但实际上在打酱油,而宣宗在位十多年,顺天府的经营建设已十分完善,根基稳固了。

明英宗继位之后,在正统六年,太皇太后张氏以英宗名义下诏,正式去掉顺天府“行在”身份,恢复为明朝都城,南京应天府重新变成留都,明朝两京到这个时候才算正式确定。

朱棣常年都在北伐

两个京都,两套机构

明成祖朱棣迁都之后,将应天府南京作为留都,不仅如此,还在南京保留着一整套的相关衙署机构,这在以往的王朝时期,是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作为留都的南京,与北京一样,拥有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翰林院、国子监,甚至于五军都督府等等,就连宫廷当中的太医院、御药房等小部门也都一应俱全。

不仅机构部门一应俱全,所有机构的官吏人员,其级别品阶与北京的也都一样,说白了,南京的朝廷除了没有皇帝跟内阁等要枢之外,根本就是明朝的国家机器备份。

虽说明朝的事物绝大多数都是由北京的朝廷负责,但也并不是说南京的那一套完全就是不管事的摆设,只不过南京六部等诸司衙门,其职能权限范围非常有限。

明朝两京

南京六部诸司,具体管理什么事情

南京所在地区,当时被称作南直隶,共有十四个府,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上海、安徽与江西的婺源县,这里是明朝经济最繁荣、文化最昌盛的地方,按照明朝的规矩,原本元代的行中书省都被废除,设立布政司、按察司与都指挥使司三司管理。

但南直隶并没有设立三司,因为这个地方所有的事情,都由应天府直接管辖,具体到细节方面的话,那就是南京六部,在南直隶地区,原本归三司负责的事情,全都由南京六部负责。

南直隶地区

南京的户部,负责征收南直隶与浙江、湖广诸省的粮食与税银,而这几个地方贡献的钱粮占了当时全天下的半数以上,不仅如此,南京户部还负责全国的盐引勘合、漕运事务、还有黄册的管理,在南京六部当中,南京户部的实权与地位完全不输给北京户部,甚至到了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地步。

南京的兵部,主要负责南直隶地区的守备,当时应天府周围四十九个卫所,都归属南京兵部管辖指挥,南京兵部的尚书,与北京派来的守备勋臣还有镇守太监一起管理南京守卫。

南京的刑部,虽然比不上北京刑部的风光,但仍旧具备相当的司法权责,只要是在南直隶范围之内的刑名,无论诸司府衙、公侯伯爵府与卫所的事情,都能管得到。

南京的吏部,比不得北京的吏部,在丞相制度被废之后,吏部尚书几乎成为了百官之首,但南京吏部只负责南京地区的官吏京察考功,并没有多大的职责。

明朝官服

南京的工部,职能方面跟北京的工部基本是一样的,但局限于南直隶地方,不过南京的工部也做些户部的活,比方说帮忙征收南方诸省的竹木抽分,这是当时的一种税,而且像是印刷盐引勘合的铜板等,也都是南京工部铸造。

南京的礼部,算是六部之中最清闲的部门,原本这个部门负责的就是各种礼仪性活动,但因为皇帝朝廷都迁走了,祭祀、朝会什么的,全都不在南京举行,因此南京的礼部平时也根本没什么事情做,最多祭祀祭祀明孝陵。

按照明朝时期的规矩,六部各有正二品的尚书一人、正三品的侍郎左右各一人、都察院有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使与左右佥都御史。

相较于北京的六部,南京六部没有左侍郎,南京吏部也不设立员外郎,南京都察院也没有左都御史,在部分职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损。

紫禁城

从北到南的平迁,要么养老要么被贬

尽管南京的机构衙门都挺齐全的,但毕竟是个留都,大多数都是要受制于北京,比方说南京户部能够征收税赋的权责很大,但是收到的钱粮也不能自己留着管理,全都要上缴到北京的户部衙门去。

大多数的时候,南京很多衙门机构,根本就没事做,像是都察院之类,体系森严也就是个门面摆设,南京的太医院就更不用说,本来太医院就是专门为皇家成员问诊的,可南京都没有了皇室生活,给谁看病呢。

明朝的时候,如果一个人仕途正好,忽然被调去了南京,那基本就是被贬了,相反,若是能够从南京迁调到北京去,就算是平级或者稍微降一点,都算是升迁大喜事。

当然,事无绝对,对于朝廷当中很多到了年纪,也该退下来的人来说,去南京也是个挺不错的选择,俸禄不少但完全没事干,就跟养老一样,只不过,没事干的同时也意味着失去所有的实际权责,这对于不少人来说,也是不太能接受的。

明孝陵

朱棣当年在南京留下了一套完整的备份,也使得南京在明朝时期地位非凡,作为留都,虽然不是京师,但不少外国使臣前来朝觐的时候,都会选择先前往南京安顿。

不仅如此,南京很多时候也成为了明朝的一条退路,但凡北方有事发生,撑不下去的话其实就能够退守南京,这也算是以防万一的准备,这是其他朝代所没有的。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瓦剌大军越过长城兵临城下的时候,朝廷中就有不少人想着退到南京去。

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

这样的情形,在明朝晚期尤其明显,崇祯帝多番考虑过南迁,但左右摇摆不定,好不容易等其下定决心却又为时已晚,李自成的大军已将京师包围,更好笑的是,不少在前朝极力反对南迁的朝臣,在李自成入城后举手欢迎,朱由检在煤山上路之时,身边竟只有一名内监。

朱由检自缢之后,残留的明朝宗室与朝臣不少退到了南京,迅速组建起了弘光政权,开启了南明小朝廷时代,比起当年被女真人赶得到处跑的南宋,南明的条件实在优越太多。

只可惜宗室诸王陷入内争彼此攻伐,清兵还没打来,自己人已打得元气大伤,就算南京留着完整的国家机器,也难救明朝的命运。

崇祯帝朱由检剧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都城,京并立,明朝,北平,朝廷,机构,迁都,朱棣,北京,南京,消息资讯,明朝,北平,朱棣,北京,南京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都城,京并立,明朝,北平,朝廷,机构,迁都,朱棣,北京,南京,消息资讯,明朝,北平,朱棣,北京,南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都城,京并立,明朝,北平,朝廷,机构,迁都,朱棣,北京,南京,消息资讯,明朝,北平,朱棣,北京,南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