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南宋衣冠南渡,建康立都之日起,南宋政权就确定了放弃北方,偏安南方的国策。对于赵宋皇室的南逃,北方的宋人已经心灰意冷,于是就有了后来南宋北伐不予帮助,反而抵抗情况的发生。
第一,两宋政府对百姓盘剥严重,民心动摇。
从北宋晚期开始,由于宋朝政府理财不善,再加上战争高额支出,导致了国家经济状况不良,宋朝政府试图通过金融手段挽救财政,结果政府滥发纸币,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朝廷将民间财富抽空的同时,还加征税赋,以至民不聊生,以此来满足达官显贵的穷奢极欲。
到了南宋时期,百姓的赋税依然很高,老百姓生活艰难,从北宋到南宋过渡期间,虽然宋朝内部没有发生连片的大规模起义,但是山东、江南、四川等地都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区域性反抗,可见,宋朝地区的民心已经发生了动摇。
第二,南宋政府抛弃了整个北方的百姓,民心失去。
也不仅仅是中原的百姓,在汴京保卫战激烈时期,北宋政府就曾多次为了皇室安全,签订过丧权辱国的一系列割地赔款条约,以政治交易的方式,将前线尚在抵抗的河北、山西之地割让给金人,伤了河北、山西父老的爱国心。
接着就是河南、陕西、山东的失陷,南宋政府非但没有做誓死抵抗的准备,反而还不战自溃,将大片北方土地拱手相让。南宋君主还念念不忘衣冠南渡,从扬州跑到南京,从南京逃到杭州,皇帝去哪儿都还是皇帝,一样富贵显达,但是兵荒马乱之际,老百姓能逃到哪里去呢?多数平民还是留在了自己的家乡,等待着金人铁骑的蹂躏,所以多数北方百姓,对南宋政府的抛弃十分愤怒,民心渐失。
第三,经过数十年的变迁,新生一代对宋朝认同感不强。
从北宋灭国的靖康之耻,到南宋第一次隆兴北伐,时隔三十多年,到南宋第二次开禧北伐,时隔七十多年。在这段时间里,沦陷区中的宋人早已淡忘了宋朝的国家概念,而且多数前朝的老人也已经死去,中原的新生一代成长在金人的统治之下,自然对金国的国家概念更为认同。
再加上南宋早先不收复中原,而是在几十年后中原百姓生活稳定了再出兵,让他们再次蒙受战争伤害,所以新生一代对南宋朝廷更为厌弃,不仅不会认为中原是宋朝的故土,反而会认为自己的国家遭受到宋国的侵略,怎么会不反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