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首创的,对于元素周期表很多人都已经不陌生,在读书期间,化学元素是必背的,为了记住这些重要的元素,许多学生都编出了顺口溜。
不过除了顺口溜,元素周期表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这元素周期表上面的名字意外性的跟大明王朝子孙的名字重合了,将大明王朝后裔子孙放在一块,都能合成一张元素周期表,难道门捷列夫是朱元璋的粉丝?其实不然,创造出这些名字来源于一个中国人。
他就是徐寿,1818年出生在江苏无锡,徐寿的祖父是一个务农起家的商贩,家庭相对来说较为富裕,但徐寿4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庭的经济重担也都落到了母亲身上,母亲虽然想让徐寿读书。
但徐寿认为八股诗文解决不了他一家人的生计问题,于是不在读诗书,他一边务农一边经商,然而鸦片战争的爆发,让徐寿痛感清王朝衰败,同时他也开始研究有用之学,他研读《春秋》《水经注》《汉书》甚至连欧洲传过来的天文历法,医学、矿学,机械也一同钻研。
1856年,徐寿前往上海,在上海研究学识时,他读到了英国医生《博物新编》,这本书当中讲述了一些氧气和氢气近代化学,还记载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这让徐寿非常感兴趣。
徐寿也按照上面的方面购买了一些器材,进行了最基本的实验,虽然实验结果总是不尽人意,但同时也让徐寿对化学越来越感兴趣了,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清朝一些大臣也认识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就兴起了洋务运动。
博学多才的徐寿自然就得到了曾国藩,左宗棠的重视,他主要负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机械制作,有着物理,机械知识的他,先后设计了“惠吉”、“操江”、“测海”、“澄庆”等舰船。
除了机械制造,徐寿还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设立了翻译馆,翻译西方蒸汽机,化学方面的知识,1869年,门捷列夫创造出元素周期表,在翻译时他遇到了一个问题,在中文翻译时,一些元素无法用中文表示出来。
正在他愁心的时候,他突然翻到了一本明朝史,上面记载了历代王孙贵族的名字,比如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在铁、朱在钠、朱均钚、朱奉镅、他想着都是金属元素,干脆就使用了单个字母,组成了元素周期表。
日本得知后,也是派遣学者学习,元素周期的文字,也就这样开始延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