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说明朝祖训是“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其实历史上并无此记载,不过明朝确实是按照这一思想在发展。
朱元璋曾提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北伐理念,雄心壮志令人赞叹,明朝在朱氏前几位皇帝治理下确实快速成为强国,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功不可没。
与从小就继承皇位的帝王相比起义成功的人更加辛苦,性格也会更杀伐果断,因为他们经历过最残酷的战争明白底层百姓需要的是什么,而且一步步爬上去可能疑心更重,担心有人走自己道路推翻政权,所以关于历史上朱元璋的评价有正面也有负面。
对待昔日功臣可以打压怀疑,内心还是有一处柔软所在,那就是马皇后和太子朱标。
有一次太子落水侍卫们纷纷救援,上岸后皇帝却说穿戴整齐的升官,脱掉衣服救人的一律斩首示众,这是为何呢?
朱元璋创造了洪武之治,也造成轰动全国的蓝玉案和胡惟庸案,这两件大案牵连甚广斩杀多人,为朱元璋暴虐之名添了一笔,但对于朱标他是充满父爱的。
太子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虽然兄弟不少却没有打压他们反而恭敬友爱。
《明史》中记载: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作为未来天子身上担子重朱元璋给他请来宋濂做老师,教授治国之策,二人关系亦师亦友,朱标还为宋濂求情惹怒过父亲。
徐贞卿写的《翦胜野闻》里说宋濂和胡惟庸案有牵扯,朱元璋要治罪儿子是个重情重义之人,老师毕竟教授自己知识还曾经为大明朝做出巨大贡献,怎能让父亲杀死他呢,于是找到皇帝求情。
朱元璋不听劝“痴儿,与你何干”不愿意收回命令“等你做了皇帝再赦免他吧”,朱标又气又急一怒之下跳进了金水河。
普通官员尚且还有侍卫更何况是身份尊贵的太子,若是主人发生意外属下也难逃责任,侍卫们纷纷跳下河救人,七手八脚总算将朱标拉上来了。
朱元璋见状还是退了一步赦免宋濂,死罪能免活罪难逃,最终判处他流放四川,而宋濂当时已经70多岁经不起路途颠婆,在流放路上就死了。
当时处理完宋濂皇帝又扫了一眼在场侍卫,下令穿戴整齐的升官三级,脱掉衣服救人的一律斩首。
原来救人的侍卫有的脱了衣服鞋子只是里面衣服湿透,还有部分人完全是情急之下跳入河水没来得及脱衣服,朱元璋要嘉奖的是前者,封建社会皇室贵族拥有主导作用,尊卑观念赋予太子高贵身份侍卫就要不顾一切去救人。
真正忠心的人形成条件反射哪里还会想起要脱掉衣服鞋子呢?剩下的部分人内心第一想法是自己而后才是朱标,所以他将不忠心的侍卫除掉。
帝王心海底针,朱元璋的心思难测,幸好我们生活在现代!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