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引言:
朱元璋作为一代雄主,建立大明朝,这样的人物,肯定对历史有一些了解。即是认识不足,身边也有一群君臣谋士。朱元璋自然会知道,“藩王”制度,在明朝之前的历史上,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那么疑问就来了,既然如此,朱元璋成立大明之后,坚持推行“藩王”制度呢?
根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是这样解释的:
众建藩辅, 所以广磐石之安, 大封土疆, 所以眷亲支 之厚, 古今通谊, 朕何敢私! 尚赖中外臣邻相与维持, 弼成政化, 故兹昭示, 咸使闻知。
也就是说,西北边疆,必须由亲兄弟带兵镇守,才可以抵御外患,因此采取分王制度,辅助中央朝廷。
朱元璋说得冠冕堂皇,小编却认为,封藩王和宗亲制度,只是为了优待朱家子孙而已。
朱元璋为了保证,朱氏子孙的融化富贵,制定了一系列的优待法令:
第一,礼制
所有的皇子,都封为亲王,冠冕车旗都是第一等,公候大臣,见之必须伏面拜谒。
第二,传承
所有亲王的嫡子,10岁就授予金册金宝,立为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皆为一品。其余诸子,10岁授予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冠服为二品。
第三,请名,请封
所谓的“请名”“请封”是联系在一起的,宗藩子孙,一出生就可以到宗人府,登记赐名,然后就可以领取禄米。获得这样的身份之后,就可以“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也就是说,大明朝廷养其一辈子。
第四,爵禄
这个政策,是拖垮大明朝的主要措施。
按照洪武九年的规定:
亲王级别,每年可领取米5万石,钞2.5万贯,锦四十匹,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银2000两,盐200引,茶1000斤。
靖江王级别:米2万石,钞万贯,其余物品,折合亲王级别的一半。
公主未受封,丝、纱、罗各十匹,冬夏布三十匹,银200两。如果受封,会赏赐田庄一所,米五百石,钞2000贯。
亲王子嗣未受封,待遇与公主相同,女子减半。
受封的郡王,米6000石,钞2800贯,其余是亲王待遇的四分之一。
其余还有很多的限制,反正只要是朱家的子孙,多多少少都会有俸禄。
如此慷慨地赐予,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大明朝廷就已经不堪重负,逐渐的减量。
第五,品级
洪武年间开始,郡王之子为镇国将军,为三品,孙子辈为辅国将军,为四品,以此类推,一直到六世孙一下,为奉国中尉,为八品。
也就是说,朱家的子孙,不管繁衍多少代,都是由官职,可以领取俸禄的。
洪武四年,亲王可以得到庄田千顷的赏赐,停止禄米。
明朝中后期,大量的亲王都侍宠邀功,索求赐田,成为明朝时期的一个社会弊端。
宗室居住的房屋、坟茔,也有严格的规定和造价,金钱都有政府出资。
房屋造价为:
郡王1000两,镇国将军700两,辅国将军660两,奉国将军620两,中尉和郡主500两,县主460两,乡主340两。
坟茔造价为:
郡王350两,镇国将军240两,辅国将军225两,奉国将军147两,中尉和郡主123两,县主190两,乡主185两。
明朝时期,采取这样的政策,从政治上可以保证宗室的等级地位,从经济上,给予皇室优厚的待遇,可以让子孙后代,永远高于平民百姓。
朱棣之后,对宗藩政治,逐渐开始进行限制。
由于大明朝财政紧张,面对如此庞大的支出,对宗禄经常出现拖欠。
于是出现了一种“折钞”之法,就是将宗亲的待遇,全部换成宝钞。比如宣德年间,一石粮食,折合十五贯或者二十贯。
折钞、欠禄让一些比较远的宗亲,生活日益的窘迫,可是亲王、郡王还是霸占大量的庄园田产,逃避国家税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大明朝廷,对皇亲贵族自一次开放宗室之禁,允许一些经济困难的宗亲,可以从事各种事业。
从万历年间开始,宗亲之禁逐渐的放开,更定了宗藩制度,可是为时已晚,大明朝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文章总结:
因此小编认为,朱元璋制定的藩王制度,宗亲制度,为子孙考虑长远,却忽略了,人类繁衍速度之快,最终导致朝廷不堪重负。爱子孙,却毁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