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刘伯温临死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他不懂何意,17年后才知其中道理

刘伯温临死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他不懂何意,17年后才知其中道理

对于刘伯温这个人物相必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他是明朝的建国功臣,也是明初的诗文三大家之一,在当时享有盛誉,其智慧和谋略甚至可以和诸葛孔明一较高下。

但就是这样一个才情并茂的谦谦君子,最后却病死在榻上,让人徒生悲凉。临死之前,刘伯温的一个举动让众人疑惑不解,他居然送了朱元璋一筐鱼。

那么,刘伯温这一生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又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刘伯温出生于元末的浙江省,在这个风景优美、文化繁荣的地方,人的思想也变得很开阔。

受到这样环境的熏陶,再加上刘伯温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二岁就考上了秀才,十里八乡都知道这个“神童”的存在。

后来刘伯温前往府学读书,在别人看来晦涩难懂的《春秋》,他学起来却是得心应手。

在别人还“读书不求甚解”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将所学内容倒背如流,并且阐发自己的观点了。

十七岁的刘伯温离开了府学,来到了当时一位儒学名士的门下,他的才华令这位大儒都赞叹不已,认为他以后一定是一个人中龙凤。

通过刘伯温少年时代的求学经历,我们就知道他的天资卓越,文学颇有造诣。二十三岁那年,刘伯温来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为进士。

本以为自此以后凭借着这样的知识和能力,步步高升是必然的,然而意外总是来的那么突然,打乱了原本的计划。

元朝末年时局动荡,不时战火纷飞,朝廷内外都忙着对付外敌,自然就没有人来管这些新科进士了,刘伯温的一腔才华没有得到重用,反而白白浪费了三年时光。

刘伯温虽然曾经也沉浸在不能入仕的难过中,可他很快就调整心情继续精进自己的知识,知识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即使现在用不到,也总会有用到的时候。

果不其然,三年后朝廷腾出空闲的职位给当年的这些进士。

刘伯温初到岗位,就在短时间内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政绩,尤其是民间百姓对他好评不断。

刘伯温平时很喜欢与乡间父老待在一起,听他们讲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风貌,也听他们抱怨赋税严苛、强盗横行,并用自己的能力帮他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这样的官员怎么会不受百姓的爱戴呢?优秀的人总会招来嫉妒,这话放在哪个时代都没毛病。

刘伯温为人正直又踏实、学富五车,百姓又对他赞不绝口,无形中引来了一些宵小之徒的嫉妒和忌惮。

他们多次刁难和排挤刘伯温,刘伯温气愤又无奈,最后只好辞官回乡去了。失去刘伯温是朝廷的遗憾,因为他们错失了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才子。

多年后,朝廷再一次看中刘伯温的能力,请求他继续回到朝堂之上。

刘伯温虽然因之前的事而气愤,但他内心还是对朝廷抱有期望,也希望自己能够在仕途上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但是朝臣的迂腐、天子的昏聩,再一次让他失望了,刘伯温也深刻的认识到元的灭亡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了,即使自己再尽心尽力辅佐天子、挽救时代,也无力回天。

也正是这个时候,天下各种势力群起而攻之,很快就将元朝撕的粉碎。

天下四分五裂,有权有势之人各据一方,其中有一人却与众多贵族众不同,就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从一介平民发家,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那些和他有着相似经历的草莽英雄,纷纷都聚集在了他的麾下,成为了征讨天下的助力。

朱元璋自然也听过刘伯温的鼎鼎大名,听说过刘伯温机智聪慧的各类事件,如果有这样的人来做自己的谋士,天下还不是唾手可得吗?

于是,他便将刘伯温请到了自己的阵营里,好似当年的刘备那样。

刘伯温也看的通透,认为朱元璋也是人中龙凤必然有所作为,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就这样“双向奔赴”的君臣二人,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朱元璋的确没有看走眼,刘伯温到来后为他提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制订了不少独特的方针政策。

这二人在这乱世之中相互信任共同前进,最终朱元璋得到了天下,刘伯温也成了著名的谋臣之一。

都说乱世中的友谊到了太平盛世就不作数了,君臣之间更是如此。

刘伯温跟随朱元璋多年,他实在是太了解朱元璋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更是十分明白。

朱元璋是一个只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享福的人,于是乎刘伯温选择了急流勇退,并不贪恋那些金银珠宝和泼天权势,毅然决然的辞官回乡去了。

只能说刘伯温的内心实在是洞若明火,他完全预见到了朱元璋对开国元勋们残忍的打压,也正是由于他的先见之明提前远离官场,才保住自己一家人的性命。

终究是君臣一场,枪林弹雨里一起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刘伯温对朱元璋的做法即使再寒心,也还是有些兄弟情义的。

刘伯温生死弥留之际,认真嘱咐自己的儿子一定要将一本书籍和一筐鱼送给朱元璋,希望后者能从中感悟出一些道理,交代完了这些就撒手人寰了。

朱元璋看到书,知道刘伯温是在告诉自己他没有二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自己利用这本书更好的管理国家,据悉此书为《无字天书》,一时间心头悲寂。

可看到这筐鱼的时候,朱元璋就“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他实在不明白刘伯温是什么意思,一直也没想明白,后来干脆遗忘了这件事。

匆匆十七年过去了,朱元璋没想到自己最喜爱的儿子朱标、太子朱标死在了病痛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皇帝才明白了刘伯温当年送鱼的含义。

原来刘伯温的意思是,筐就那么大、鱼却又很多,在小的空间里弱肉强食,鱼儿最终都会死去,这不就是朱元璋大肆分封儿子当割据封王的事情吗?

未来在狭小的空见内,这些人必然会斗的你死我活,为此朱元璋在立朱标的嫡长子为皇太子后,以避免诸多儿子相残,并且让所有藩王都赶回了自己的封地,无诏不得回京。

他希望能弥补一二,希望承纳皇太子的“鱼筐”里没有其他的竞争对手,以此为大明朝的前行道路扫清障碍。

奈何,大势已成即使朱元璋也改变不了,狭小的大名最终发生了削藩、靖难之役,刘伯温的警告应验了......

所幸这件事情有惊无险,大明朝依然是朱明江山,朱棣也延续了洪武之治,并且开拓了永乐盛世。

总的来说,刘伯温从年少到垂暮都一直清醒又聪慧,他之所以没有明着告诉朱元璋“一筐鱼”的含义,恐怕也是害怕朱元璋已经不再相信自己,反而认为自己是在挑拨离间了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能力,君臣,朱元璋,朝廷,天下,百姓,中道,刘伯温,知识,时候,君臣,朱元璋,朱标死,朝廷,刘伯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能力,君臣,朱元璋,朝廷,天下,百姓,中道,刘伯温,知识,时候,君臣,朱元璋,朱标死,朝廷,刘伯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能力,君臣,朱元璋,朝廷,天下,百姓,中道,刘伯温,知识,时候,君臣,朱元璋,朱标死,朝廷,刘伯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