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只有盛唐,没有盛宋盛明的原因
唐朝的价值取向和其它中国古王朝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最直观的,唐朝的服饰,袒胸露乳,和古代中国的价值取向甚至可以说完全背道而驰的。再比如,唐朝时华夷之辩这种思潮很少,大量来自今天伊朗、阿富汗、朝鲜和日本的“移民”在朝中为官,甚至是做高官。
这其实涉及到唐朝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这里小编不想去和人争论唐朝皇族有鲜卑血统,是不是就不算汉人政权。因为一个王朝既定的大政方针,绝不是一个皇族就能完全决定的。唐朝的价值观其实还是当时整个社会基于其固有实力和外部环境的共同选择。唐朝的选择就是向外扩张,而不是固守中原。
唐朝疆域之盛,是汉人王朝的顶峰
唐朝这样选择首先是实力使然,相对于另一个强盛王朝汉朝,唐朝相对于周边政权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优势可以说是碾压式的。虽然太宗时期有过突厥突入泾阳的渭水之盟,但是仅仅四年之后,唐朝就灭亡了东突厥,二十多年后又灭亡了西突厥。在东亚到中亚开辟了差不多一百年绝对的霸主时期。而且其实这种优势在隋朝时期就已经确立,对于唐朝来说,长城外面是开疆拓土的诱惑,而不是需要防范的蛮夷。
一百余年开边不止的唐军将士
中国古代始终都会把四夷来朝当作盛世的一种象征。但在唐朝,其实某种意义上四夷来朝已经是一种真正的日常,而且唐朝已经不把四夷再当作“蛮夷”,注意这里的“蛮夷”是不带贬义的,它的意思是外国。就是说唐朝其实已经不把四夷当作外国,而是当作等待我去征服的区域,或者是我现在忙,还没顾上去教化他们的区域,但我迟早是要去的。所以无论你是日本人还是波斯人,无论是留学生还是政治难民,只要我大唐看上了,你就在这当官吧,反正我看上了你,你也就会对我忠心不二的。这就是唐朝的自信。
为什么唐时那么多边塞诗?因为唐人的目标就是星尘大海
所以唐朝立国前一百多年,所做的其实就是在不断向外扩张,遇国灭国,遇佛灭佛。灭东突厥、灭西突厥、灭高句丽、灭百济、灭高昌、灭灭灭……在这种情况下,连弱智都不会去修建长城,甚至当时如果秦长城还有阻碍作用,唐朝自己就会毫不犹豫的把它拆了。
正是因为这种外向型的扩张努力,唐朝才建立起了西及伊朗,东括朝鲜半岛,南包越南北部,北越蒙古草原的巨型帝国,几乎各个方向都超越了长城的界限。即使是在怛罗斯之战惨败于阿拉伯人之后,唐军次年就再次越过帕米尔高原(葱岭),出兵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试图收复在怛罗斯之战中失去的领土。如果不是因为安史之乱带来的巨大浩劫,恐怕唐朝真的也会像后来的蒙古一样一直向西扩张,占领波斯,甚至接近东罗马。
所以不修长城对于唐朝来说,是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