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历过开国战争的皇帝,亲身体验了打天下的艰难坎坷,皇位是从刀山箭雨中硬抢来的,自会无比珍惜这百战江山。而他们的子孙的皇位,则是从父辈手里继承而来,即使也会有夺位之争,但比起打天下的艰难险阻,简直天差地远,得来容易自然不加珍惜,所谓“仔卖爷田不心痛”,此之谓也。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全程参与了从太原起兵到一统河山的创整个过程,所以他当皇帝之后,对大唐江山自然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打理呵护,他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的千古明君之一。但李世民的英雄气概,却并未能遗传给子孙们。他千挑万选的继承人唐高宗李治,刚刚登基就把父皇宠幸过的武则天纳入后宫,导致大唐江山沦落在武则天之手。
不过,李治的表现还不算最糟糕,他除了宠信武则天铸成大错之外,在位早期,无论任选贤能、对外战争等诸多方面,还是颇有成就,并非像是人们想象中那样,完全是个怕老婆的懦弱无能之辈。而此后的唐朝皇帝,才真正是奇葩辈出,简直无法与李治相提并论。从他们对一件东西的态度,就可看出他们与李治的差距所在。
《资治通鉴》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永徽三年春二月,唐高宗李治御驾亲临安福门城楼,与民同乐。城下陈设了众多乐舞和民间百戏,李治正看得赏心悦目,忽然注意到一群胡人,正在骑着马“为击鞠之戏”,李治一看,满心不悦,当即下令,把皇宫之中储存的鞠球全部烧掉。
回宫后,李治对大臣们解释说:“朕曾经听说过胡人的击鞠之戏,也曾好奇前去看过一场。看来胡人们知道了朕这个爱好,开始有意识地在朕面前呈现,想以此博取欢心。我身为帝王,岂能为这东西迷惑,所以才把鞠球烧掉,以杜绝胡人们的侥幸之心,也以此自我训诫,提醒自己不可玩物丧志”。李治这番话,足以证实他不是那种彻头彻尾的昏君,深知玩物丧志之风险,并采取果断措施防微杜渐。
可惜的是,李治的话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后来的唐朝皇帝,对于李治的这番金玉良言权当耳旁风,涌现出一大批击鞠爱好者,一个小小的鞠球,让万乘之尊的帝王身份,不惜荒废朝政,痴迷不已。甚至还有两个皇帝因为过度痴迷鞠球惹来横祸。
唐穆宗李恒,就是一个典型的鞠球“球迷”。唐穆宗登基时年方二十六岁,正是大有为之年,然而他的表现却完全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味贪玩,除了对于朝政国事毫无兴趣,一切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都会引起他的浓厚兴趣,击鞠是他的最爱之一,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旧唐书》记载,长庆二年的一天,“上与内官击鞠禁中”,结果太投入,意外坠马,当场“足不能履地,风眩就床”,《新唐书》也记载,“穆宗因击球暴得疾”,不知是摔得还是引动风疾,就此一病不起,缠绵病榻,从此连上朝都上不了,一年多后呜呼哀哉。
唐敬宗李湛,也是一个狂热的鞠球爱好者,狂热程度比起唐穆宗有过之无不及。《新唐书》对他的记载短短数百字,击鞠出现了好几次,“丁未击鞠于中和殿”,“戊申击鞠于飞龙院”,“己酉击鞠”,“四月击鞠于清思殿”,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还花样翻新,让人骑着驴击鞠,以之为笑乐。更为危险的是,他为了追求刺激,非要让内监陪他黑更半夜击鞠球。宝历二年十二月初八夜里,“帝夜猎还宫,与中官刘克明、田务成、许文端击鞠”。李湛生性严苛残酷,陪他击鞠的内监稍有失误,动辄挨打受罚,大家早已被他折腾的死去活来,宁肯死也不再受这份洋罪,加之中唐时期的宦官已经形成强大势力集团,废立皇帝如同家常便饭,当天晚间就把他杀死。
辛弃疾说过:疾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真是至理名言。鞠球本身是一种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正常爱好无可厚非,但身为皇帝却为此痴迷不已,达到玩物丧志的程度,最终因此被害,实属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