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二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凡是生在华夏大地上的,都可以算是炎黄二帝的后代。
然而,当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我们传统观念中就会多出一个新人物,他就是中华民族的第三祖——蚩尤。
蚩尤在“涿鹿之战”中被炎黄帝打败后,便被正史抹杀,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反面人物”。甚至在一些史书古籍中,蚩尤也被描绘成一个无恶不作的大魔王。
称王克敌,确实无可厚非。因为战败,蚩尤被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但实际上蚩尤并不是传闻中的那样。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不亚于炎黄帝王。
为什么这两个人可以被后人称为“帝王”,而同为华夏始祖的蚩尤却这么称呼呢?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向Oracle学习一二。
甲骨文中的“气”
在甲骨文中,蚩尤的“蚩”是“志”和“冲”的组合。在旧义中,“之”指脚趾,“虫”的意思和现在一样,指爬行动物、害虫。
两者结合起来,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一种能咬人脚趾头的小甲虫,古书上也写着《说文解字》:“螭,虫也”。
可见尺字的意思很不吉利,所以后世的人多用尺字表示丑陋、粗俗。元代甚至有“无知者以志名”之说。
不管是小bug还是无知的人,都是贬义的称呼。蚩尤身为族长,自然不会用“蚩”来称呼自己。很显然,蚩尤这个名字应该不是他的真名。
甲骨文中的“汝”
甲骨文中的“尤”字可分为“汝”和“一”。上面多了一根手指,也可以说是因为犯罪砍断了自己的手指,也可以说是手上有一种叫做疣的皮肤病。
在《说文解字》中写着:“尤,不同。”故可引申为疏忽、罪恶、特殊、特殊等。一般情况下,佑字代表烦恼、疾病,有不祥之意。
没有人愿意成为别人的累赘,没有人愿意成为被别人讨厌和抛弃的一份子,恐怕也没有人会傻到用“你”这个词作为自己的名字。
结合甲骨文中“蚩尤”一词的形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蚩尤”是一个具有攻击性和贬义性的名字,一般人不会使用这个名字。
所以说蚩尤这个名字,很可能是为了诋毁蚩尤。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就拿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来说吧。李世民化身玄武门后,逼迫李渊立他为太子。李世民继位后,处死了李建成及其亲属。
为了掩盖自己“弑兄夺位”的行为,李世民下令抹杀李建成在唐朝的所有功绩。
这些史家自然明白一朝君臣一朝的道理,所以他们不仅毁了李建成的朝政功绩,还把他说成是一个贪图享乐的花花公子。
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殷王”两个大字。不得不说,从一个“殷”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李世民的才华。“殷”字,不仅是要隐藏李健对大唐的功劳,还要隐藏那些别有用心的人。
炎黄帝称蚩尤为“蚩尤”,正如李世民称李坚为“隐王”一样,都是为了稳固他的统治,让他的名号永垂不朽。毕竟,身为天下共主,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名声受损。
不过,相较于李世民的方案,黄帝的做法更为直接。蚩尤死后,除了让蚩尤的形象和名声变得丑陋之外,黄帝对他的子孙没有丝毫同情。
蚩尤率领的九黎人一部分南逃,其余归黄帝统治,称为“黎民”,这也是“黎民人”一词的由来。
以几千年前的种族战争来看,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用文字来纪念那些为中华文明做出贡献的先辈们。尊重历史也是一种对文明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