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宴请百官,席间刘伯温刚巧看到了酒杯底部,顿时面如土色

朱元璋宴请百官,席间刘伯温刚巧看到了酒杯底部,顿时面如土色

朱元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励志”皇帝,从穷困潦倒的乞丐摇身一变成为了万人之上的皇帝,其中的艰辛与险阻不是常人所能体会的。当然,大明王朝的建立绝非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徐达、常遇春、刘伯温、胡惟庸、李善长等将领、谋士,在此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他们以及士兵、百姓们的支持,也就没有朱元璋的江山。

为了表彰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朱元璋在开国后封赏了许多功臣,前后约有34人,就当功臣们都以为能享受荣华富贵的余生时,刘伯温却保持着难得的清醒。

一次,朱元璋请群臣吃饭,刘伯温在席间察觉到了异样,便多看了一眼酒杯底部,结果立马变了脸色。那么,到底是怎样的酒杯使得刘伯温大惊失色?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实的故事。

朱元璋对功臣态度的转变

朱元璋在晚年处置开国功臣的做法,一直被后世的学者批评,因为除了胡惟庸、蓝玉之外,他还以连坐为由,处死了四万多人,这其中无辜枉死的人占了绝大多数。

在这之后,朱元璋仍未收手,直至开国功臣从34人被屠杀到只剩4人。但是,从史料记载来看,这些功臣都是在朱元璋晚年时杀害的,而他在建国初期对待功臣可以说是至仁至义。

那么,这就让人产生了疑惑,为什么朱元璋在三十年间,对待这些功臣的态度产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只要我们对比一下建国初期和朱元璋晚年时,明朝局势以及众人心态上的变化,答案就自然水落石出。

明朝建立之初,洪武元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以大明为国号。此刻,明朝已经夺得了大半江山,元军已经退守到关外。于是,朱元璋便仿照历朝开国皇帝,开始对部下论功行赏、封官加爵。

朱元璋封了六位公,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第二年,他又建了一座功臣庙,并亲自按功排列功臣顺序,死者侍奉祭祀,健在的功臣则享受供奉。

除了名誉上的奖励,自然还有丰厚的物质奖励。功臣们按照官位高低均被奖励大量土地、良田,还准许他们收取分内的税收,家属中有适合为官的,也都被授予了官职。

况且,朱元璋念及大臣们劳苦功高,为了表示自己对他们的恩宠,还赠给他们一种“免死铁劵”,大臣以及子孙可以凭着此物免除死罪,相当于朱元璋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大部分的功臣对此都很满意,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自己的功劳不止于此,理应受到更好的待遇,心中愤愤不平,甚至有人趁着醉酒面斥朱元璋忘恩负义。

常年的惨烈战争使得大臣们神经紧绷,都兢兢业业、不敢怠慢,如今生活在太平盛世,人性的惰性和贪婪便显露出来,饮酒作乐、沉迷女色也属正常。

但也有酒后滋事、目无王法的武将,以及玩弄权术、贪污受贿的文官。这些事情传到朱元璋的耳中,使他大为恼火,但他也没有大开杀戒,而是不断地暗示曾经的部下要“安分守己,否则后果自负。”

宴席上察觉异样

大约在洪武四年的时候,为了警示功臣,同时也是为了收回发散的权力,朱元璋召集群臣,举行了一次宴会。皇帝邀请,大臣们自然欣然出席。

在宴席时,朱元璋闭口不谈大臣们最近的恶行,只是像从前一样,招呼大家饮酒作乐,君臣之间一派祥和景象。可在这其中,有一位大臣察觉出了异样,他就是朱元璋的军师、开国功臣刘伯温。

朱元璋曾把刘伯温比作张良,后人也把他与诸葛亮比较。从这就可以看出,此人的智慧绝对超过当时在场的所有人。而且,相传刘伯温懂得占卜观星之术,看人也是十分透彻的。

在其他大臣都在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时,刘伯温深知,自古功高盖主或者居功自傲者,最后都难逃君王制裁,于是他深居简出,除了政事的来往以及好友徐达,基本上断绝了社交。

在听说其他人的行为后,他知道朱元璋一定会做出反应,但如今他却若无其事地宴请大臣,实属反常。于是,刘伯温开始观察起酒席上的布置,担心这会不会是一次“鸿门宴”,但却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这时,朱元璋祝词,大家都举起了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刘伯温这才发现,开国功臣们使用的都是瓷器酒杯,而其他大臣以及朱元璋都是银或金的。

他便仔细端详起了酒杯,终于在酒杯底部发现了异常,这一看不打紧,却吓得刘伯温面如土色。原来,古代瓷器底部都有着款印,而他手中的酒杯的款印是“建隆官制”。

明哲保身,选择隐退

刘伯温立马就想到,“建隆”是宋太祖赵匡胤最初的年号,而“瓷”与“辞”同音,朱元璋这是借着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来点拨那些行为不端的大臣,提醒他们早日主动辞官,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酒席散去,刘伯温仍心有余悸,返回家中后,他思考了一夜,虽然自己行事低调,但自古“莫须有”的罪名数不胜数,最终他还是决定立刻辞官。

之后,刘伯温便不再过问政治,专心研究文学。直到洪武八年时,刘伯温感染风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望,刘伯温的病情也没能好转。

次月,刘伯温拖着病体来见朱元璋,以表达对朱元璋先前慰问的感激,但朱元璋反应冷淡,使得刘伯温很是心寒。返回家中后不久,刘伯温就病重了。

在临去世之前,他叫来两个儿子,将一本天文方面的书交给了他们,并嘱咐在他死后,要把此书交到朝廷,刘家世代不再允许学习,以免招来祸患。

虽然刘伯温没有在生前见到其他功臣面临的灾祸,但在他去世十多年后,胡惟庸、蓝玉先后被以谋反的罪名处死,其他开国功臣也被连坐或在余波中死去。

不得不说,作为明朝第一谋臣的刘伯温还是读懂了朱元璋的用意,只是他虽没有死在朱元璋的刀下,却也晚景悲凉。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徐达,明朝,朱元璋,百官,皇帝,刘伯温,席间,自然,功臣,底部,消息资讯,朱元璋,胡惟庸,大臣,刘伯温,功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徐达,明朝,朱元璋,百官,皇帝,刘伯温,席间,自然,功臣,底部,消息资讯,朱元璋,胡惟庸,大臣,刘伯温,功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徐达,明朝,朱元璋,百官,皇帝,刘伯温,席间,自然,功臣,底部,消息资讯,朱元璋,胡惟庸,大臣,刘伯温,功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