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中国历史上的“诗圣”,他的诗歌流传千古,成为传世经典。
但是,这位大文豪的儿子却活活饿死,这是什么呢?杜甫为什么连孩子也养不起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隐情呢?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
上面这段诗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杜甫在赶回家以后,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已经活活饿死,家里人正在嚎哭。
这是在天宝十四年的事情,那一年杜甫已经四十三岁,他之前的大半生中,始终没有考取功名,直到这一年才混了一个看管军械库的小芝麻官。
杜甫痛苦的写下“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人世间最悲惨,最凄凉的事情无过于此了。
那一年适逢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目睹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并且看到了国家深刻的危机,他既感慨于自己怀才不遇,又为即将动乱的天下感到忧虑。
安史叛军进展很快,杜甫被迫颠沛流离,期间他对于乱世战争之酷烈,百姓之困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因为他本人就是战争的受害者之一。
杜甫在他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这样写道:“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一句“娇儿恶卧踏里裂”,将他的孩子因为困苦而饱受折磨的场景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他的《百忧集行》中则说:“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所谓“叫怒索饭啼门东”,最终还是落到吃上,连吃都吃不饱。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有子,但是在流浪过程中死掉了,他的小儿子也被饿死了,倒是有两个女儿,不知道结果如何。
杜甫前半生经历了盛唐繁华,后半生经历了安史之乱,可谓一生阅尽浮沉,看透了人间冷暖。
他虽然才华出众,但是却因为各种原因始终没有考中科举。他出身名门望族,最后却落得穷困潦倒。他的儿子惨死,他一生颠沛流离,受尽折磨。
然而,恰恰是这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杜甫这位千古诗人,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他的无数经典著作流传后世,至今仍为人熟知,杜甫的大名也永远镌刻在中华文明的丰碑之上,这或许是对这位盛唐大诗人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