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有谋略,有城府。但非常悲催,他碰到了朱元璋这么一个帝王,不仅精明无比,而且掌握了无上的权力。
于是,刘伯温的命运变得曲折,最后间接死于朱元璋之手。而更悲催的是,刘伯温的儿子,后来又因朱棣而死。
看来,刘氏父子确实斗不过朱家父子,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党争,让刘伯温起起伏伏
刘伯温在朝堂上并非没有对手,他的对手是“淮西集团”,其领袖是李善长。而刘伯温也非善茬,他是“浙东集团”的领袖。
各大一统王朝,党派之争,无法避免。每个党派都在努力抓住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刘伯温和李善长的完全交恶,是因为李彬,这是李善长的得力干将。
李彬犯错,刘伯温要杀之,因为撞到了刘伯温所管辖区域。李善长准备求情,怎么求呢?既要让刘伯温不杀,而且不丢面子,这事不容易。
最后,李善长想到了天气,所以说道:“京城有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地理,此时杀人不利于下雨吧!”
你猜刘伯温怎么说?刘伯温的回答是:“杀李彬,天必雨。”这话说得很满,李善长很无奈。但是,李彬杀了,天却没有下雨。这次刘伯温的脸被打得一个响!
李善长的怒火开始发泄了,各种找茬,各种上奏。刘伯温不好混了,倦了,请假回了老家。
朱元璋很聪明,一看李善长一派越来越大,为了平衡,刘伯温被调了回来,并委以重任。
对话,让刘伯温失宠;太医看病,看死了刘伯温
刘伯温是个聪明人,也是个直接的人。曾经说话不到位,就得罪过朱元璋。但,他的命运,再一次因为说话受到了影响。
这是一次重要的对话,朱元璋问道:“如果让李善长下课,谁能接任?”这话问得刘伯温心跳加速很多,一个回答不好,可能就阴沟里翻船了。
刘伯温小心翼翼答道:“这得陛下你自己来决定啊,因为这个职位很重要。”刘伯温回答滴水不漏。
朱元璋继续问道:“杨宪如何?”这是刘伯温的人,刘伯温马上回答:“不行”。
朱元璋继续:“汪广洋如何?”这还是考验,看是不是刘伯温的人。刘伯温回答“也不行,有点浅薄。”
“那胡惟庸怎么样?”朱元璋问道,胡是李善长的人。刘伯温认真回答:“胡惟庸现在就是头小牛,假以时日,会挣脱牛犁的约束。”
对于这个答案,朱元璋基本满意。两人都放松了,刘伯温冷汗也止住了。
此时,朱元璋笑着问道:“我感觉你是最佳人选,你觉得呢?”这是真正的考验。但,刘伯温却放松警惕了,对朱元璋说道:“我也知道我可以,但我嫉恶如仇,你再慢慢挑吧!”这话让朱元璋很不爽,谁是恶?谁是仇?
但是,放松了的刘伯温,继续说道:“我看现在朝里这些人,没有一个合适的。”
这话说得朱元璋直接怒了,此人过于自负,难堪大任。就此,两人决裂。刘伯温彻底失宠,不久,朱元璋让刘伯温回了老家。
此时,李善长又开始活动了,落井下石是政治客们惯用的伎俩。刘伯温生命开始有了威胁,刘伯温思考许久,逆流而上,又回到了京城,此所谓“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这招很高。
李善长的明枪暗箭容易躲了,毕竟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李善长不敢太过。但是,躲过了李善长,却躲不过朱元璋。
公元1375年正月,刘伯温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前去探望,而且带着太医前去。太医很负责,开了些药。结果,悲催的是,刘伯温吃了一段时间的药后,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刘伯温一命呜呼。
刘伯温的死,在胡惟庸案发生后才有了真相,医生供认,在胡惟庸的授意下,下了慢性毒药。
这下就说不清了,因为胡惟庸死了。但,胡惟庸真有胆子毒死刘伯温这个皇帝身边的高级管理者吗?很难。
朱元璋难逃责任。
刘伯温的儿子刘璟,因为耿直,被朱棣关了监狱,在狱中自尽而死
刘伯温死了后,朱元璋多少有些伤感,心理上想要补偿刘伯温的两个儿子。于是,计划重用刘伯温长子刘琏。但,刘琏的心理素质很差,被胡惟庸党派的人经过几次威胁后,竟然跳井自杀,享年31岁,大好年华就此浪费了。
刘伯温的二儿子叫刘璟,此人聪明高傲,掘强不已,继承了他爹的直率,并且直率程度远超他爹。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让刘璟袭了刘伯温的爵位,刘璟却提出让给侄子。看来他视功名利禄为浮云。最后,朱元璋授了一个“阁门使”的职位。在这个职位上,刘璟以刚直闻名。后来,又做了谷王府长史。
燕王朱棣起兵后,刘璟担任了李景隆的参谋,但李景隆并没有多采纳刘璟的建议。李景隆兵败后,刘璟回到了故乡,准备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但,朱棣非常认可刘璟的才华,召刘璟入京,刘璟托病不去。无奈,朱棣派人把刘璟“请”了回去。
上得朝堂,刘璟只叫“殿下”,不叫“陛下”,这让朱棣很没面子。这还不算,刘璟更是用言语刺激朱棣,说百年后,朱棣难逃一个“篡”字。本来朱棣的皇位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这样一说,朱棣彻底火了,押入大狱,等候发落。
朱棣还没想起如何发落,人家刘璟自己就自杀了,丝毫没有给朱棣机会。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像刘伯温父子这样自负、直率的性格,在皇帝身边很难不出事,只是可惜了大好才华。